我們認為幼教班加強美術教學是符合其專業特點的,就決定給幼教班每周增加一節美術課,學生也很歡迎。在教學內容上,我們要求教師必須突出幼教特點。我們發現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幼兒美術教學,就在教學中大力表揚這位教師,並為幼教班學生購買有關輔助教材。在教學手段上,更不能忽視幼教班的專業特點。學校的電化教育還剛剛起步,錄像設備不足,放教學錄像任務較重,放一被的教學錄像,學校是有一定限製的,但對幼教班卻有一定照顧,凡有關幼兒文藝節目的錄像或適合幼教班學生觀看的電視節目,學校都能支持教師組織幼教班的學生觀看,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受到潛移默化的專業思想教育。
三、努力消除幼教班學生的自卑感,以利其專業思想的鞏固。
幼教班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感,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普師班的學生。由於這種心理的存在,因此她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她們所從事的專業的待點。而要有效地消除她們的自卑感,先靠講道理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還應該在各種活動中.重視她們,突出她們,使她們的才能和專業特長得到充分地發揮和表現,使之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和普師班比較起來,隻是專業的不同,並沒有高低之分,從而消除自卑感。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演出時,我們就有意突出幼教班的節目,一方麵使普師班的學生刮目相看,一方麵使幼教班的學生產生自孝感。我校每年的春季運動舍,在開幕式上鄧有團體操表演。當學校發現幼教班已經學了韻律操後,就決定讓幼教班的學生在今年春季運動會的開幕式上表演韻律操。同學們接受任務後,感到學校是信任她們的,而且認識到自己的特長是有用武之地的,於是她們積極排練,在開幕式上認真表演,效果極好,得到師生的好評,幼教班的學生也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幼教班的學生之所以存在著自卑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經濟待遇上跟普師班不同。按照上級規定,幼教班學生三年每人共交代培費九百元,這就是說,每生每年隻有三百元的經費。在目前物價上漲,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這點經費確實非常緊張。但我們考慮,幼教班的學生之所以產生自卑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普師班學生享受國家發給的助學金,而她們卻要自己掏腰包。有些開支,如獎金、補助等,普師班可以出助學金,可幼教班卻不好解決。為了盡量消除幼教班學生自卑感,以利於其專業思想的鞏固,經學校領導班子研究,做出以下決定:
評定先進班集體及三好生、優良生,幼教班同普師班一樣做法,獎勵班費,三好生及優良生的獎學金,基本同普師班標準發放;凡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科競賽的獲獎者,獎勵辦法同普師班一樣,該給什麼獎勵,就給什麼獎勵;參加體育運動隊,參加市、區級比賽活動的幼教班學生,和普師班學生一樣享受補助;參加全校性的活動,如春遊、看電影等,所需費用,由學校負責,實踐證明,這樣做使幼教班的學生從思想上感覺和普師班的學生差距縮小了,從而有效地消除了她們的自備感,促進了專業思想的鞏固。
通過采取措施,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幼教班的學生思想較穩定,促進了學習的積極性,成效較顯著.今年春季,在幼教班開展《我愛我的專業》演講比賽活動後,學校推薦兩名學生參加區職業技術教育學生演講比賽,其中一名學生獲得了一等獎。爾後,她又代表我區參加市裏的比賽,並取得了郊區組第二名的好成績.美術教師還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了我區中小學生書法、繪畫比賽,有兩名學生獲得高中組繪畫一等獎.
在中等師範學校附設幼教班,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但如何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卻是一個極其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希望大家從理論上、實踐上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發展職業教育,走自己培養人才之路
1985年,經市政府批準我鄉和十七中學聯辦了職業高中,到1989年共招收了四屆學生,開設了企業管理、旅遊、機電三個專業。已有兩屆企管專業的91名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目前,在校生有四個班,120多名學生,在企管和機電二個專業學習。
幾年來,我鄉的職業教育在不斷發展,職高畢業生的作用也更加顯示龍來。我們對職教工作的認識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回顧幾年來的工作,我們的體會是:
一、發展職業教育,走自己培養人才之路,是農村經濟振興的重要條件
我鄉地處首都近郊,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占地轉工任務幾乎年年都有近十年來,我鄉的耕地麵積減少了五千多畝,農業人口減少了五千多人,在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入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全鄉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農業的收入在全鄉三級總收入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而工、商、運、服、建後五業的收入占全鄉總收入的80%以上,從業人員占總勞力的60%以上.特別是鄉鎮企業,由1987年的11個,發展到1989年的174個,成為全鄉經濟的支柱經濟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除了黨的政策以外,主要靠的是科學技術,靠的是科學管理,一句話,要靠人才,在一定意義上講,經濟的發展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幾年來,我們在狠抓經濟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渠道,狠抓人才的培養,現在全鄉有大專畢業生13人,中專畢業生84人,我們還通過辦短訓班的形式狠抓了崗位培訓,在管理財會,工程技術等方麵有39人取得了技術職稱。
我們還聘請了技術、管理和業務人員180多人來鄉幫助發展企業。這些還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特別是近幾年來,回鄉的高中畢業生少了,大多數是年歲小,沒有專業知識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大部分在鄉鎮企業工作,成為農村新勞力的主要來源,可以說,企業的未來是他們的農村經濟的發展振興要靠新一代的農民。但他們的水平很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實踐證明,企業要發展,不但需要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管理人才,同樣需要一支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素質較高的職工隊伍.這樣的人才,國家不會給我們派,靠外聘,也不是長遠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培養這個形勢,早認識早主動,晚認識就被動,有了人才,發展經濟才有後勁,這是百年大計,在統一思想的過程中,有的同誌也擔心,投了資辦學,遠水解不了近渴,白費勁,有幾個將來能成才呀?有的擔心,近郊轉工機會多,花了半天錢,一占地就轉走了,不是白忙嗎?有的擔心,集體花錢培養,學了本事去幹個體,你找誰要這筆培訓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