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體製改革的逐步深入,職業教育異軍突起,迅速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也如雨後春筍,苗壯成長,各地依據本地區的不同情況,采取了各自不同的辦學形式,均收到了良好的辦學效果,顯示出了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回顧我校的辦學曆程,我們認為:“走聯合辦學之路”有很大的優越性。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地處北京市海澱區的四季靑鄉。四季青鄉的經濟發達、經營範圍廣泛,不僅有農業、畜牧業、蔬菜、果林,而且還有相當規模的鄉辦企業,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經濟發達的四季青鄉,是否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訪了鄉政府的領導和鄉屬各公司的領導。經過座談、討論,很出乎我們意料,四季青鄉的各級領,早已認識到:沒有教育就投有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有經濟發展“後勁。原鄉黨委書記王德貴同誌說:“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業瑪代化,科較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四季青鄉畜牧水產公司和鍋爐公司等領導也都紛紛表示說:“我們必須要有戰略眼光,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支持學校辦好職業教育。”四季青鄉各級領導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迫切要求,打消了我們的疑慮,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奠定了聯合辦學的基礎。
本著教育要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的原別,根據四季青鄉村對人才的需求,經過協商,我校於1984年9月,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先後同四季青鄉的畜牧水產公司,鍋爐公司,經濟技術開發公司、水利電力工程公司聯合辦起了畜牧獸醫、畜牧管理、鍋爐得接、鍋爐工藝、機加工、機電等職業高中班。
五年來,我們在市、區、鄉等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為四季青鄉培訓了三屆畢業生、五個專業、六個教學班、共215名學生。這些畢業生均被聯辦單位對口錄用,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現在,我校仍有五個專業、八個教學班,212名學生在咬學習。預計1990年,我們還將招收兩個專業班。
五年時間,我們己經切身體會到聯合辦學的好處.
一、聯合辦學,可以取兩家之長,補兩家之短,在短時間內解決開辦職業高中所應具備的各種客觀條件
一般來說,辦學應具備良好的教學環境,完善的教學計劃.嚴格的管理製度和一定的教學經驗。這一點,應該說是學校的長處,一般學校都可以具備,而開辦職業教眘,不僅需要有上述條件,還必須有專業師資和具備一定規模的實驗、實習場地.這些條件,一般學校不可能具備,而聯辦單位就可以彌補學校的不足.他們可以選派有理論、懂技術的人做專業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驗、實習天地.
我們在聯合辦學的過程中,畜牧水產公司的領導看到學校專業課師資不足,立即派了公司中的高級畜牧獸醫師祁實君同誌,長期任我校專業課教師,為了解決學生的實驗、實習問題,公司領導決定:獸醫站就作為學生的實驗基地,公司所屬的雞場、鴨場、豬場、牛場等14個場點,就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1989年7月,畜牧水產公司又把一座擁有24間豬舍、操作間、庫房、辦公室等,占地麵積1000平方米的豬場,無償地撥給了我校使用,由我校師生經營管理.現在,豬存欄70頭,養蛋雞500隻.
畜牧公司是這樣,其他聯辦單位也是同樣,為了解決鍋爐焊接專業班學生的實習和技術考核,鍋爐公司的領導決定:將公司所屬的13個分廠都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同時委托機梂工業部認可的、四季青鍋爐公司所屬的“鍋爐焊接技術培訓中心”負責學生的技術培訓和技術考核工作,解決了實習場地問題。
辦學需要經費,目前,一般學校都感到經費緊缺,尤其要開辦職業教育,設備設施的添置,專業課師資的聘請等等,開支很大.經費不足,這是學校的短處,而聯辦單位卻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他們需要各類人才時,他們是肯於向學校投資的。一則是,這樣投資培訓人才要比他們自己培養人才節省經費。二則是,隻要他們重視人才的培養,即使多花點錢,他們也是情願的.
四季青鄉的各級領導,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有戰略眼光,肯於投資。1988年,鄉政府為了幫助我校改善辦學條件,一次性就投資了20萬元。各聯辦單位也都定期向學校支付培訓費.鍋爐公司每年為每個學生交付培訓費600元,其餘幾個公司每年為每個學生交付培訓費500元。不僅如此,畜牧水產公司和鍋爐公司還為我校蓋教室,購置教學設備,額外投資了10萬元,緩解了我校經費的不足。
聯辦雙方的優勢合為一體,兩家之長互為補充,為我們辦好職業高中創造了極好的客觀條件。在很短的時間裏,我們就形成了教學、實踐、生產、經營的辦學體係。
二、聯合辦學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設置專業、實現人盡其才
由於社會生產和消費的結構比較複雜,專業的門類也很多,所以,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職教工作者隻有準確地把握住社會的人才需求,才能較好地解決學有所用,人盡其才.
社會的人才需求,是依據社會生產的發展規劃做出的人才需求預測。廣泛的社會人才需求。作為一個學校,由於種種客觀原因,是很難掌握的。而聯合辦學,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這是因為聯辦單位明了自己的生產發展規劃,有自己的人才需求預測.所以在辦學過程中,開設什麼專業,招收多少學生,就能做到準確、合理。同時,聯辦單位還可以為學校專業的轉向,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學校有充分的準備。
幾年來,我們在專業的開設,招生的名額,男女的比例和學製的長短等方麵,都和聯辦單位一起研究、確定.有效地把握住了專業確定對口,專業調整及時,招生人數恰當,學製規定合理。從而使我校畢業生分配渠道暢通,人才使用合理,我校畢業生,都能按所學專業,100%的對口分配,從沒出現過分配難和人才使用不合理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