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東北至鐵離國。南至阿裏眉等國界。居民言語、衣裝、屋宇、耕養稍通阿裏眉等國[二二],無君長,皆雜處山林。不屬契丹統押,亦不與契丹爭戰,複不貢進,惟以大馬、蛤珠、鷹鶻、青鼠、貂鼠等皮、膠魚皮等物與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餘裏。
次東北至靺羯國[二三]。東北與鐵離國為界,無君長統押,微有耕種。春夏居屋室中,秋冬則穿地為洞,深可數丈而居之,以避其寒。不貢進契丹,亦不爭戰,惟以細鷹鶻、鹿、細白布、青鼠皮、銀鼠皮、大馬、膠魚皮等與契丹交易[二四]。西南至上京五千裏。
又次北至鐵離、喜失牽國。言語、衣裝、屋舍與靺羯稍同。無君長管押,不貢進契丹,亦不爭戰,惟以羊、馬、牛、駝、皮、毛之物與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四千餘裏。
正北至蒙古裏國。無君長所管,亦無耕種,以弋獵為業,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不與契丹爭戰,惟以牛、羊、駝、馬、皮、毳之物與契丹為交易。南至上京四千餘裏。
又次北至於厥國。無君長首領管押,凡事並與蒙古裏國同。甲寅歲,曾率眾入契丹國界為盜,聖宗命駙馬都尉蕭徒欲統兵,大破其國。邇後,更不複為盜,惟以牛、羊、駝、馬、皮、毳之物與契丹為交易。東南至上京五千餘裏。
又次北西至鱉古裏國。又西北,又次北近西至達打國。各無君長,每部族多者三二百家,少者五七十家,以部族內最富豪者為首領。不常厥居,逐水草,以弋獵為業。其婦人皆精於騎射。常與契丹爭戰,前後契丹屢為國人所敗,契丹主命親近為西北路兵馬都統,率番部兵馬十餘萬防討,亦製禦不下。自契丹建國已來,惟此二國為害,無柰何,番兵困之。契丹常為所攻,如暫安靜,以牛、羊、駝、馬、皮、毳為交易,不過半年,又卻為盜。東南至上京六千餘裏。
西近北至生吐蕃國,又西至黨項、突厥等國。皆不為契丹國害,亦不進貢往來,蓋以熟土渾、突厥、黨項等部族所隔。東南至雲州三千裏。
正西與昊賊以黃河為界。
西南至麟州、府州界。
又次南近西定州北平山為界。
又南至霸州城北界河。
又次南至遂城北鮑河為界。
又南近東至滄州北海。
又南至安肅軍自澗河為界。
又南近東至登州北海。
又南至雄州北拒馬河為界。
又南至海。
四京本末
上京太宗建
上京臨潢府,乃大部落之地。離來州數十裏即行海岸,俯挹滄溟,與天同碧,窮極目力,不知所際[二五]。有訥都烏河。番語山為“胡都”,水為“烏”。其東北三十裏,即長泊也。涉沙磧過白馬澱,渡土河,亦雲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煙,多林木,其河邊平處,國主曾於此處過冬。又至木葉山三十裏許,有居人瓦屋及僧舍[二六]。
中京承天太後建
中京之地,奚國王牙帳所居。奚本曰庫莫奚,其先東部胡宇文之別種也。竄居鬆漠之間,俗甚不潔,而善射獵,好為寇抄。其後種類漸多,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二曰莫賀弗,三曰契個,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一千餘人,為其帥,隨逐水草。中京東過小河,唱呌山道北奚王避暑莊,有亭台。由古北口至中京北,皆奚境。奚本與契丹等,後為契丹所並。所在分奚、契丹、漢人、渤海雜處之。奚有六節度、都省統領。言語、風俗與契丹不同。善耕種,步射,入山采獵,其行如飛。契丹圖誌雲[二七]:奚地居上、東、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曠,西臨馬盂山六十裏,其山南北一千裏,東西八百裏,連亙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號曰中京。
南京太宗建
南京本幽州地,乃古冀州之域。舜以冀州南北廣遠,分置幽州,以其地在北方。幽,陰也。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樓煩、白檀,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唐置範陽節度,臨製奚、契丹。自晉割棄,建為南京,又為燕京析津府,戶口三十萬。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錦繡組綺,精絕天下。膏腴蔬蓏、果實、稻粱之類,靡不畢出,而桑、柘、麻、麥、羊、豕、雉、兔,不問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藝,秀者學讀書,次則習騎射,耐勞苦。石晉未割棄已前,其中番漢雜鬥,勝負不相當;既築城後,遠望數十裏間,宛然如帶,回環繚繞,形勢雄傑,真用武之國也[二八]。
東京太宗建
東京,本渤海王所都之地。在唐時,為黑水、靺鞨二種依附高麗者。黑水部與高麗接,勝兵數千,多驍武,古肅慎氏地也,與靺鞨相鄰,東夷中為強國。所居多依山水,地卑隰,築土如堤,鑿穴以居。其國西北與契丹接。太祖之興,始擊之,立其子東丹王鎮其地,後曰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