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構建有效的中小企業成本控製方法體係(1 / 2)

經濟縱橫

作者:謝建兵

摘要:成本控製是各個企業適應市場環境、提高效益、永續經營的必要手段。但是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由於企業規模小、人員素質低、企業生產技術含量低等各方麵的原因,其成本控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就成為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成本控製;方法體係;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7-0134-01

一、中小企業成本控製的問題

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受到自身各種條件的限製,其成本控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生產工藝水平落後

所謂成本即為企業資金的占用、消耗以及價值轉移。現在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設備老化、生產工藝落後、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對於各種生產資料,比如勞動力、能源或者原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隻側重於數量、單價的控製,而對於總費用的投入與價值產出則有所忽略,成本控製不合理。

(二)成本控製方法落後

因為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意識,對於成本控製隻重視生產階段,而對供應過程及銷售階段則有所忽略。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事前成本控製較差的問題,對於成本預策、成本決策的過程缺乏相應的規範性與製度性,無法製定出科學、合理的成本控製計劃,後續的事後成本控製就體現出一定的盲目性。

(三)內在驅動因素單一

很多中小企業都缺少從宏觀角度進行成本控製的意識,通常都是將業務量視為成本控製的唯一動因,或者認為業務量決定的成本分配的合理性等,對於其它因素則不作考慮。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觀念早已突破了實體形式,成本中的非產量動因對其也產生直接的作用,比如技術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其它的服務成本,甚至行政成本等,如果僅僅強調生產階段的成本控製,則與現代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不相符。

(四)成本控製信息滯後

中小企業受到規模、管理水平等各方麵的限製,多數管理者認為實行信息化的成本控製沒有必要,隻是徒增成本,於是很多企業的成本控製還停留在手工階段,這就必然導致成本控製信息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在做出成本控製決策時,無法收集到全麵、實時、準確的數據信息,影響到成本控製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二、成本控製方法體係的建立

(一)重視事前成本管理

在進行成本控製的過程中,要重視事前成本控製,即原材料的采購成本控製。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第一,建立規範的采購管理製度,對企業的采購活動作進一步的規範,提高原材料的采購效率,並對采購人員的不良行為進行預防。采購製度的內容要包括物料的請購申請、相關人員的審準、物料采購的具體流程、相關的責任關係、不同材料采購的方法、單價的審批等等。第二,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準入製度及管理檔案,加強對企業供應商的管理,在選擇供應商的過程中有必要對供應商進行實地考查,經過質量檢驗、物料管理、財務等各部門的聯合考核,合格後方可成為企業的正式供應商,正式供應商的檔案要科學管理。第三,建立價格檔案及價格評價體係,這也是事前對原材料采購成本控製的重點內容,對每批采購報價均要與已歸檔的價格比對分析,找出存在差異的真正原因,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則要以檔案中價格水平為主;對於一些重點材料的價格,比如金屬、塑膠等,其市場價格不穩定,則要建立起科學的價格評價體係,相關部門定期收集價格信息,對現有的價格水平進行分析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