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2 / 2)

財務管理機構是實行財務約束與監督的主體,一個企業財務機構的健全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財務運行效率。

1.建立規範的財會人員選聘、培訓、考核製度

嚴把選聘關,財會人員的選聘應重專業素養、輕親緣關係;建立定期培訓製度,使財會人員在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晉升、淘汰製度,實現財會人員的良性流動。高素質的財會人員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人力資源保證。

2.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嚴格規範從業資格

搞好企業財務管理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具備較寬的知識麵、嫻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基本功。一方麵財務人員必須轉變觀念,改變過去按圖索驥的舊習,積極主動強化新準則、新製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努力提高技術業務水平;另一方麵要結合實際,定期對財會人員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並進行綜合考核,獎優罰劣,嚴格規範高校財務人員的從業資格,充分調動會計人員愛崗敬業、當家理財的積極性。

三、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始終是企業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標,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應該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完善的今天,企業管理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向市場提供質量盡可能高、功能盡可能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力求使企業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與企業管理的這一基本要求相適應,企業成本管理也就應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係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製問題。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即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企業不應隻注重生產過程的成本管理,而且還要注重供應過程和銷售過程的成本管理。供應成本管理是企業成本管理的第一關,盲目采購勢必會提高生產要素投入的成本,要以高品質低價格為目標進行采購,降低生產成本。在銷售方麵企業要進入市場,產品往哪兒銷售、銷售給誰,采取什麼手段銷售等都是銷售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因為采取不同的銷售方式或手段,銷售成本就不同。另外,隨著銷售自主權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在銷售過程的成本管理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上建立科學、係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係。在具體方法上,企業成本管理方法必須研究市場成本管理法,如供應鏈的成本管理法,銷售市場的成本管理法等。並且成本管理手段上要使用現代管理手段,利用電腦和網絡等IT設備實現成本管理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