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伊·霍克提出了“混沌-有序”型組織要取得成功,需要的幾個實踐性要素:
範例。至少要有十多家與VISA公司以及互聯網相類似的、特別成功的又正處於演變之中的“混沌-有序”型組織組織的範例。必須在不同國家與文化中都出現這種組織,遍布諸如教育、政府、社會服務、商業、環境等不同領域,以便讓所有人都認為這種理念是可以普遍應用的。而且這批組織必須超越現行所有組織的邊界,將處於不同領域的人們和團體聯結在一起。(這也是迪伊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環境中共存的組織思想的具體表述。)
模型。需要創造一個此類“混沌-有序”型組織的四維物理模型,這樣就有了可感知的東西以供檢驗,並與現有的組織形態互相比較。迪伊所說的第四維,指的是精神和倫理的維度(是文化嗎?)。這一維在現有的企業組織中,很大程度上被人們忽略了。
智力基礎。範例必須有完善的智力基礎作為支撐。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是同一件事),科學是21世紀的宗教,學術機構就是它的教堂。“混沌-有序”型組織在經濟、科學、政治、曆史、神學、技術、哲學等所有領域的理性依據必須加入記錄和綜合。當然,廣泛傳播與普遍理解“混沌-有序”型組織所必需的各種話語體係、甚至隱喻都還有待發展。
組織。“我們正在麵臨著一個全麵的組織失敗的時代”。必須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組織,連接一個由人們所共享的理論學習和經驗學習所組成的龐大而複雜的體係,以及聯合關心組織失敗,並承諾為改善這種狀況而盡一份力的各個階層的個人與任何類別的團化。這個組織必須遵循所信奉的原則進行自組織,同時使自身成為“混沌-有序”型組織的一個成功範例。
迪伊·霍克將他的這四個條件告訴了一個美國的基金會,那個基金會並不同意他的觀點。但是,有諷刺意味的是,那個基金會同意無條件地補償他各種費用,如果迪伊願意投入時間繼續做廣泛的調查研究和實踐。而迪伊已經年近70歲了,他並不打算再去成就一番什麼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