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瓜洲(1 / 2)

這樣舒舒服服的過了兩日,幾個人便啟程去瓜洲。

青龍鎮的房子,潘良也不想留著了,囑咐潘淑潘嬸等人將房子賣了,去京城的美顏堂找翠兒,讓她派人帶著潘淑等人去潘良在京城的院子裏住。

“潘淑他們有五十歲了吧?千裏迢迢的從青龍鎮趕往京城,身體吃得消嗎?”小北連忙把潘良拉到一邊,問道。

潘良笑道:“他們都是習武之人,身子骨比你還好。更何況,這裏隻有他們四人,現在還好,再過二十年,身子不行了,誰來伺候他們?不如早早的都去京城,大家也有個照應。”

小北一聽,也有道理。

潘良既然要過普通人的日子,就得把散布在各地的人都集結在一起,這樣,既可以減少開銷,也可以互相關照。

於是,小北給翠兒寫了封信,讓潘淑等人戴在身上,便和莫大娘、孔離、潘良、小北、小樓和春兒一行人,向瓜洲而去。

小北發現,自己這幾年來,從瓜洲到京城,從京城到鳳凰鎮,從鳳凰鎮到播州,從播州到青龍鎮,再從青龍鎮到瓜洲,算得上是遊遍了大明朝的神州大地了。

算起來,這也是古代沒有飛機火車的之類的交通工具的好處吧。

隻能乘車騎馬,或者坐船坐轎,都沒法子太快,一路走一路看,天亮了就啟程,天黑了就打尖住店,碰上好玩兒的地方,潘良也會帶著她去看看,遊玩一番,然後再施展輕功追上去,實際上和旅遊也沒什麼差別。

甚至,潘良還拿出了當初小北托他保存的那支翡翠玉笛,在山水之間,聽小北吹奏。

這玉笛雖然換了副骨架,卻還是如同杜十娘曾經喜愛的那支一樣,仍然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沒想到,幾經輾轉,這玉笛,還是送到了應該送到的人手裏。

這是天意,還是命中注定?

而孔離,也因為小北的關係,對潘良的態度慢慢好轉。雖然還是會鬥嘴,但小北聽得出來,這樣的鬥嘴無傷大雅,反而讓兩兄弟更加親近了一般。

一行人終於到了瓜洲,含韻見了小北喜上眉梢,見了莫大娘,婆媳二人竟然抱頭痛哭。

小北本來以為,婆媳倆都隻是當著眾人的麵做做樣子罷了,誰知道,幾天下來,這一老一少竟然真的相敬如賓,雖然不像親生母女那樣隨便,但也可以看出兩人之間的拳拳親情。

到此時,小北才終於相信,原來婆媳真的不都是天敵,或者說,莫大娘和含韻或者惺惺相惜,或者同病相憐,又加上正好對路的性格,成就了這樣一段佳話。

當然,最重要的,是莫非已經不在了。

婆媳之間的糾結,主要在於,婆婆將兒子苦苦養大,正太養成,眼見著看哪哪得意,看哪哪歡喜,卻忽然被別的女人搶走了——對於婆婆來說,兒媳就是小三,哪能以平常心態對待?

而此時此刻,莫非已經化成一缽黃土,婆媳倆也有各自的生活,不用為柴米油鹽計較,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小北一邊想著婆媳之間糾葛的源泉,一邊找人把自己的三生園清掃幹淨。

前院倒是好清理,後院靈兒的墳墓,卻讓小北犯了難。

當年,她把靈兒葬在後院,實在是因為時間緊迫,現在,她要和潘良住在這裏,就算自己不在意,潘良會怎麼想?

誰會願意窗戶外麵就是一座墳塋?

潘良看出小北的為難,笑道:“這還不簡單,遷走就是了。”

“遷墳——會不會打擾靈兒?”小北有些惴惴不安。

“我倒是聽說過,隻要選好了吉日,遷墳前做一場道場,遷墳後再做一個道場就好。或者,咱們問問義母和安老太太?”

莫大娘並不比潘良懂得更多,安老太太則害怕得很,連忙說道:“這可要慎重,弄不好可是不吉利的。你們去買紅布、紅蘿卜,再預備些陪葬之物。做完了道場才能開挖,開挖後立刻用紅布將棺木包裹起來,再把紅蘿卜扔進原來的坑裏埋上。棺木下葬的時候,也要做道場……千萬小心,弄不好,原來那個坑裏,還是要埋別人的。”

小北被安老太太說得更加不安,跟潘良暗地商量道:“要不還是別遷了,反正咱們也不在這兒常住,那院子也不值什麼錢。”

潘良點頭稱是,跟小北商量著住在客棧,莫大娘、含韻都不答應。

含韻道:“就算孔離和婆母那裏沒有空院了,我這裏卻是有的。現在安老太太住東院,安大夫住西院,我請安老太太來與我中院同住,不也空出了一個院子?何必再去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