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馬拉雅山東部到越南北部山區。
黑頭奇鶥(Rufous Sibia)
活潑的小型畫眉,生活在矮橡樹林等山區林地的空曠地帶.受到刺激時即豎起濃密蓬鬆的黑色冠羽。常像表演特技一樣飛行,大多在樹冠上部捕食昆蟲,樹上掛滿果實時也出現於下層。
巢
苔蘚築成的杯狀巢,位於枝末的分叉上。
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區。
栗頭鳳鶥(Striated Yuhina)
喜表演特技,常20~30隻集成一群,在粗大的枝葉間搜尋昆蟲,偶爾取食漿果,取食時發出連續而緊湊的低鳴。
巢
由細草、苔蘚、樹根和葉子築成的杯狀巢,位於土堤的洞內。
地理分布
從喜馬拉稚東部、中國南部延伸到越南北部。
黃頸鳳鶥(Whiskered Yuhina)
具有活動自如的尖聳冠羽和須毛,繁殖於山區林地中,在山腳或低地的樹林中過冬。常以小群混入大群的畫眉混合食群,以昆蟲、蜘蛛和漿果為食,也取食花蜜。
巢
苔蘚築成的半球形巢或杯狀巢,內襯細根,懸掛於細枝椏分叉處。
地理分布
從喜馬拉雅山東部和中國南部直到越南北部。
文須雀(Bearded Tit)
夏季食昆蟲,冬季食種子,飛行在較低的蘆葦叢,速度極快,叫聲為十分獨特的“當”聲,群集在蘆葦中覓食。
巢
內襯蘆葦絨毛的杯狀巢,位於靠近地麵的蘆葦叢。
地理分布
塊狀分布於歐洲、亞洲到太平洋地區。
震旦鴉雀(Reed Parrotbill)
喙較粗短,棲息於濕地上,以蘆葦莖內的昆蟲為食,也食蘆葦種子。
巢
位於水麵的蘆葦莖之間,深杯狀的蘆葦巢。
地理分布
亞洲東部。
灰藍蚋鶯(Blue-grey Gnatcatcher)
身體細長,常在林中尋食昆蟲,集結大群遷徙。
巢
植物和蜘蛛絲構成的杯狀巢。
地理分布
美國、加拿大南部、墨西哥和古巴,北方種群在分布區的南部過冬。
寬尾樹鶯(Cetti’s Warbler)
體型小而圓胖,常在蘆葦叢外圍和水邊灌木叢觀望、覓食昆蟲,鳴聲短而急促。
巢
由草構成的大型深杯狀巢,築於水邊較低的植被中。
地理分布
歐洲部分地區,以及北非、中東和中亞;中東和中亞的種群冬季移棲到印度西北部。
草鶯(Cape Grassbird)
體型較大,栗、黑和淺黃三色條紋,在灌木叢和熱帶大草原棲息地有偽裝的作用。常獨自或成對活動,生性膽怯,受幹擾時躲藏在草叢中,以地下或樹洞的昆蟲和蜘蛛為食。早晨常登上樹幹鳴叫或曬太陽。
巢
粗糙的草構成的杯狀巢,內墊細草,築於隱蔽的草叢中。
地理分布
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南非的部分地區。
黑斑蝗鶯(Grasshopper Warbler)
雌鳥體型較長,築巢季節常站在灌木叢枝頭,發出蝗蟲似的顫鳴聲。大多在矮樹叢、荒地或濕地活動,以小昆蟲為食。
巢
有鋪墊的杯狀巢,由草和樹葉構成,隱蔽在濃密植被的低窪處。
地理分布
從歐洲至中國西部都有繁殖,過冬時南遷至印度半島北部和北非。
水薄葦鶯(Sedge Warbler)
鳴聲活潑而有節奏,混合了輕快、急促和模仿聲,十分嘈雜;受到幹擾時,不但不膽怯.還發出氣勢不弱的叫聲。常見於蘆葦叢邊緣,以昆蟲為食。
巢
又大又深的巢,築於水邊低矮植物的莖上。
地理分布
在歐洲和中亞繁殖,冬季移棲至南非的熱帶地區。
南大葦鶯(Clamorous Reed Warbler)
體型比生長在北方的葦鶯大,以昆蟲為食,在灌木叢沼澤、紅樹林以及蘆葦叢中生活。分布區域廣大,由非洲延伸到澳大利亞,鳴聲嘹亮悅耳。
巢
大而精巧的杯狀巢,由蘆葦葉等巢材構成,內有鋪襯,築於靠近水麵的蘆葦莖之間。
地理分布
從非洲東北部經亞洲至新幾內亞,有些種群有遷徙行為。
草綠籬鶯(Olivaceous Warbler)
捕昆蟲時發出“雌-科”聲,常在草原的刺灌木叢等較空曠的地域中取食;鳴聲極悅耳,大多在灌木叢中繁殖。
巢
草、毛發和蜘蛛絲構成的杯狀巢,築在較低的灌木叢或矮樹上。
地理分布
繁殖區從波多黎各南部、西班牙、非洲北部至亞洲中部,過冬區位於非洲熱帶地區。
淡頂雲扇尾鶯(Pale-crowned Cisticola)
具有顯著的條紋和短尾,生活在潮濕草地,以螞蟻和其他小昆蟲為食;在繁殖季節,雄性會作俯衝式的飛行,並發出高亢的鳴聲。
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