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雀形目鳥類精選(5)(1 / 3)

以蜘蛛絲將青草纏繞而成的橢圓形巢,築於稍高於地麵處。

地理分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呈塊狀分布。

優雅鷦鶯(Graceful Prinia)

棲息於灌木叢,成對或三五成群地在地麵跳躍,或躍飛至空中捕捉昆蟲,扇動翅膀時會發出清晰的響聲。

為圓頂或直立的橢圓袋狀巢,側麵開口,由草和蜘蛛絲構成,築在低矮植物上。

地理分布

從埃及、索馬裏經中東到印度。

斑喉嬌鶯(Bar-throated Apalis)

羽色鮮明,棲息在小山坡的樹林中,求偶時會發出“都梯”聲,其它時間混群活動。常在林中各種高處覓食毛蟲和成蟲,不畏懼人類,生性極好奇。

植物構成的長橢圓形巢,近頂部有一側開口,位於灌木上。

地理分布

從肯尼亞向南延伸到南非。

紅頭縫葉鶯(Rufous-tailed Tailorbird)

在灌木叢棲息,當其在林木下層中尋找昆蟲時,尾部會翹起,十分特別。常沿著樹枝快速奔跑追捕獵物,鳴聲高亢而歡愉。

先在樹上大片樹葉的邊緣穿小孔,再以植物纖維和蜘蛛絲連結,巢築在二葉之間,呈杯狀,內有襯墊。

地理分布

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和菲律賓西部的小島。

紅臉森鶯(Red-faced Crombec)

羽色鮮豔,生活在林緣、開闊林地以及長有相思樹屬植物的熱帶草原。常在小樹枝上連續跳躍,捕食昆蟲和小蜘蛛。

草、樹皮、植物卷須和蜘蛛絲纏繞而成的錢袋狀巢,頂上有開口,內襯植物幼芽,懸掛在灌木或喬木的樹枝上。

地理分布

非洲東部,從蘇丹南部到莫桑比克北部。

棕柳鶯(Eurasian Chiffchaff)

棲息於開闊林地和灌木叢上,體型小巧,呈暗綠色,鳴聲為單調的“曲夫-缺夫”聲,十分易於辨識。以矮樹和灌木叢上的昆蟲為食。

樹葉、苔蘚、羽毛、植物莖構成近似球形的巢,靠近地麵。

地理分布

歐洲至非洲北部,於赤道以南的非洲和印度過冬。

林柳鶯(Wood Warbler)

較棕柳鶯的羽色淺而黃,在樹冠覓食和棲息,把巢築在地麵上。喜歡在無矮樹叢的高樹林裏活動,鳴聲顫抖,以昆蟲為食。

植物築成的圓頂巢,位於地麵。

地理分布

在歐洲繁殖,冬季移棲至非洲的赤道地區。

黃胸鶲鶯(Yellow-breasted Warbler)

棲息在山地灌木叢和林木已遭砍伐的地帶,能從葉子下麵啄食昆蟲,鳴聲為高亢而斷續的抖音。

草和苔蘚築成的圓頂巢,築於岩石裂縫中。

地理分布

馬來西亞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印尼的東部島嶼以及新幾內亞和菲律賓西部。

黑頂林鶯(Blackcap)

常在高樹上鳴叫,鳴聲朝氣十足,羽色暗淡,以昆蟲和漿果為食。

草築成的杯狀巢,內襯毛發,位於林木下層的較低處。

地理分布

歐洲及北非,中東和亞洲中部部分地區。過冬遷徙至位於歐洲西南部至非洲的赤道地區。

灰白喉林鶯(Whitethroat)

棲息於灌木叢和草原中,以昆蟲和漿果為食,鳴叫時白色的喉部明顯地震動,鳴聲易於辨認。

具內襯的杯狀巢,由草構成,隱藏在灌木叢中。

地理分布

在歐洲以及非洲北部、中東和亞洲中部繁殖,過冬遷徙至位於印度和非洲的熱帶地區。

魯普氏林鶯(Rueppell s Warbler)

停棲在岩石坡上濃密灌木叢中,捕食昆蟲,鳴聲為“嗡嗡”、“嘎嘎”混合的短音。

草莖構成的杯狀巢,位於灌木叢中。

地理分布

在希臘至以色列南部等地繁殖,在非洲東北部過冬。

亞高山林鶯(Subalpine Warbler)

地中海地區較普遍的種類,但常隱藏在開闊地區的濃密刺灌木叢中或矮樹叢裏,極難發現。以昆蟲、昆蟲幼蟲以及漿果為食。

莖、草構成的杯狀巢,內襯毛發和草,築於灌木叢低處。

地理分布

中海,在中東和非洲北部過冬。

波紋林鶯(Dartford Warbler)

大部分為留鳥,羽色鮮豔,在低矮的金雀花灌叢中度過嚴冬。春季的鳴聲極為悅耳,食昆蟲和蜘蛛。

草、纖維材料構成的杯狀巢,築於低而濃密的荊棘裏。

地理分布

歐洲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與非洲西北部,在分布範圍內有遷徙現象。

戴菊鳥(Goldcrest)

棲息在混合林和針葉林中,時常隱蔽,冬季更為溫順,以昆蟲和蜘蛛為食,叫聲短而高亢。

苔蘚、草構成的吊床狀巢,築於針葉樹的大樹枝下。

地理分布

歐洲、非洲北部、亞洲直到日本,北方種群在分布範圍的南部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