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雀形目鳥類精選(4)(1 / 3)

以植物築成鬆散的杯狀巢,位於樹洞或巢箱中。

地理分布

繁殖於北美洲西部,冬季南遷到墨西哥。

黑喉鴝(Common Stonechat)

體態豐滿,麵部黑色,鳴聲尖厲粗魯,聽起來像是兩塊石頭敲擊的聲音。棲息在開闊的石楠灌木叢中,常停棲在灌木叢的頂部,然後猛撲到地上捕食昆蟲,偶爾也在空中捕食。

植物築成的鬆散的杯狀巢,具內襯,隱藏在地上或靠近地麵的植被中。

地理分布

歐洲、中東和非洲,有些種群冬季南遷。

栗頸燕尾(Chestnut-naped Forktail)

生活於熱帶雨林的清澈溪流邊,在溪中的石塊上追趕昆蟲,或在空中飛捕取食,生性謹慎,遇幹擾時沿著河床移動。

內襯植物纖維的深杯狀巢,並在外突麵上塗上一層泥。

地理分布

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

附注

鶇科燕尾屬鳥類共有7種,都生活於亞洲各地的山澗溪流,羽色鮮明,有明顯叉狀尾,在水中和岩石上活動,腳步非常穩健。

紫嘯鶇(Blue Whistling Thrush)

紫羅蘭色體羽,羽緣銀白,活動時全身閃閃發亮。能在流速很快的溪流中腳步穩健地移動,在岩石間跳躍,穿過懸崖峭壁間的溝壑、峽穀。成對生活於領地內,總是膽怯地藏身在山溪邊的森林中,很少出現。以無脊椎動物和果實為生。

以苔蘚築成杯狀巢,常置於小洞旁邊。

地理分布

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森林內,以及亞洲東部、東南部山區,遠到爪哇。

庫氏地鶇(Chestnut-capped Thrush)

羽色豐富,但易受驚嚇,生活於熱帶雨林中,躲在森林下層的林木上活動。不常鳴叫,若飛至樹林中層則會炫耀鳴唱,鳴聲變化多端,猶如精彩的樂曲。以果買,昆蟲、蠕蟲、蝸牛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杯狀巢,築於小樹的枝椏分叉上。

地理分布

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的部分地區。

隱士夜鶇(Hermit Thrush)

生活在北部森林和山地林區的夏候鳥,棕色的尾部十分特別,鳴聲優美緩慢而抑揚頓挫,取食漿果和昆蟲。

植物和泥築成大而結實的杯狀巢,常位於針葉樹下的地麵上。

地理分布

繁殖於北美洲,南遷至危地馬拉過冬。

黃褐森鶇(Wood Thrush)

鳴聲悅耳動聽,生活於森林中,覓食地麵上的無脊椎動物,也取食樹上的昆蟲和果實。

植物和泥組成的杯狀巢,位於矮樹上或森林下層。

地理分布

繁殖於加拿大、美國西部和新英格蘭,在美國南部和中美洲度冬。

黑鶇(Eurasian Blackbird)

雄鳥的純黑羽色與橙色喙和眼環構成鮮明的對比,為人們所熟知的庭園鳥。常出現於歐洲分布區的草坪上,在東方分布區則生活於林邊灌木叢中,以爪翻抓樹葉搜尋無脊椎動物為食,也吃果實。雄鳥會站在高處,發出樂曲般動聽的鳴聲。

由植物和泥築成的大型杯狀巢,位於樹上或灌木叢裏。

地理分布

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部分地區,某些種類冬季南遷,已引入大洋洲。

田鶇(Fieldfare)

愛炫耀自己,常發出吵架般的喧鬧聲,繁殖季成小群生活於林區,冬季時大群遊蕩,常於開闊草地覓食無脊椎動物。秋冬兩季,也食山楂、花楸等漿果,及蘋果之類的落地果實。

植物和泥築成堅實的杯狀巢,內襯薄草,位於樹上或灌木叢裏。

地理分布

歐亞大陸北部,於歐洲和亞洲西南部過冬。

附注

會向任何進入其領域者發出威嚇。

歌鶇(Song Thrush)

體腹斑點醒目,站立姿勢筆直,在歐洲西北部的庭園和植被繁盛的公園裏十分常見,為典型的林棲鳥類。取食無脊椎動物,在取食蝸牛時,會以石塊作為砧板,將蝸牛殼摔破後再吞食,也食漿果。

植物組成的杯狀巢,內襯一層木漿或泥土,杯形光滑,位於樹上或灌木叢裏。

地理分布

歐洲、亞洲北部、中東和中亞,已引進大洋洲籠養和放養。

檞鶇(Mistle Thrush)

體型大,羽色淺,腹麵有明顯的斑點,經常在地麵活動,有時棲於樹上,成對或成家族群一起在廣闊處覓食無脊椎動物和樹叢中的漿果。冬季會停棲在結果實的樹上,獨自或成對防禦阻止其他鶇類入侵取食。飛行時的啁啾聲十分刺目,但鳴聲大而清脆,由悅耳的短音構成。

草和苔蘚組成的杯狀巢,通常置於枝椏分叉上,比其他鳥類巢位高。

地理分布

歐洲、非洲西北部、中東和亞洲中部,部分東部型檞鶇有南遷習性。

附注

在每年暴風雨來臨的前一夜會站在樹梢鳴叫,所以有時被稱作“風暴鳥”。

旅鶇(American R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