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洗澡不宜過勤
洗澡不單是講究衛生,而且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好處。有些老年人很喜歡燙澡。但是,老年人由於身體較弱,皮膚變薄,皮下油脂腺逐漸萎縮,如果洗澡過勤,容易使皮膚因缺乏油脂而變得更加幹燥,更容易脫屑,甚至發生裂紋或引起瘙癢症。假如水溫超過40℃在水裏較長時間浸泡後,毛細血管過於擴張,還容易造成大腦缺血,發生頭暈昏倒。因此,老年人洗澡次數不宜太勤,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38℃為好。也不要飯後馬上去洗澡,否則會影響消化和增加心髒負擔。
人到老年宜製怒
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老年人天生容易動怒,其實不然,有些人發怒是由於其某些意願或活動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一種緊張情緒而已。荀子認為:怒是由榮辱而生的不快之感。淮南子說:“人之性有侵犯則怒。”
但是不管老年人發怒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畢竟怒火中燒對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內經指出:“餘知百病之生於氣也。怒氣上,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所以要想延年益壽,一定要避免發怒。製怒的辦法有下列五種:
(1)躲避刺激法。在日常生活中,凡遇到看不慣的容易激怒的事,便盡量避開,不去看它、想它,以免刺激。
(2)轉移刺激法。當無法避開或躲避不及時,就要設法轉移自己的情緒,如有意識地唱歌哼曲子,欣賞遠方景物,逗小孩玩,玩弄動物花草,以便使眼前會使你發怒的事在你心目中不占重要地位。
(3)釋放法。當自己內心深處有不滿、不快、不平、憤恨的想法時,不要悶在心裏,整天愁眉苦臉,生悶氣,需要坦率地找人交換意見,實事求是地去解決。說出來了,氣就消了一半。
(4)意識控製法。凡有道德修養的人,都養成一種自我克製的方法。遇事不易衝動,有涵養,遇到要發怒時,就會有一種潛在意識在腦子裏命令自己要保持冷靜,再冷靜。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經常加強自我修養。
(5)升華法。遇到刺激時不是簡單發一通脾氣就算完,而是化憤慨為動力,激勵自己更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改革圖新。
老年人看電視不宜過久
老年人長時間坐著看電視,容易得一種“電視腿病”。其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浮腫。因為老年人血液循環本來就比較緩慢,加上長時間坐姿壓迫下肢靜脈使血液回流不暢,致使下肢靜脈形成血栓。此外,老年人長時間的凝視閃爍的屏幕和活動著的圖像,尤其看那些質量低劣的模糊圖像,可引起刺眼、頭昏、頭痛等症狀。因此,老年人連續看電視半小時後,要閉目養神,做眼睛按摩,並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到外麵吸點新鮮空氣。
老年人蹲廁所要當心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上廁所容易發生意外,有些人甚至在解大便時猝然死去。這是由於老人腸蠕動能力差,容易發生便秘,解大便時往往需要腹壁和膈肌強烈收縮,使腹壓增高。這樣會使心髒排血阻力增大,動脈血壓和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致使血壓驟然升高,可導致腦出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嚴重心律失常。兩者都會造成猝死。因此平時老人應多食含纖維多的蔬菜與水果,定時排便、預防便秘。
老年人不宜看悲劇
有些多愁善感的老年人愛看悲劇性的電影或戲劇,這不利於身心保健。因為老人看完悲劇之後,難免老淚縱橫、情緒低落,而如果反複刺激,天長日久,會出現食欲不振,夜不安寢,體重減輕,動作遲緩等抑鬱表現症。尤其是喪偶的高齡老人由於過度悲哀,甚至會厭世輕生。
祖國醫學早把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列在內在致病因素。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過度的憂愁不僅會加劇潰瘍的惡化,降低機體的免疫能力,誘發舊病,而且,過分憂傷的精神刺激可使冠狀動脈短暫痙攣,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增快,導致心機梗塞或心絞痛、心率失常等疾患。長期受刺激,甚至會使患癌症的危險性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