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氣場的故事11(2 / 3)

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保持自我本色,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麵展現給別人,相信自己就是最優秀的。隻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在這個世界上,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該浪費任何的一分一秒,去憂慮我們與其他人不同這一點。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自己的一切,學會獨立與堅強,做一個自信的有主見的人。

古人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就必須學會自強。學會自強就必須擺脫依賴性。這正如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的現象一樣“森林中被大樹蔭蔽的樹木往往不易成材,家庭中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難以成功”。依賴別人,隻會使自己更加懦弱和懶惰,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不能做命運的奴隸,我們不能做生活的弱者,就要克服依賴,學會獨立,做一個有主見而自立自強的人。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就應該堅信這一點。生活中,當我們認準了目標,並決心要實現這個目標時,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說法和看法。特別是我們有了比較新奇的想法,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時,更是需要頂著輿論的強大壓力。試想在這時候如果沒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沒有旁若無他的執著,沒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那是無論如何也到達不了理想的彼岸的。

從家庭瑣事做起,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這一點無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平時就要求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房間要主動地去整理,還要學會家人做些家務,比如:洗碗、打掃、洗衣等瑣事。還要學著培養主人翁的意識,爭取麵對問題,能夠獨立地拿主意,想辦法,增強自己獨立的信心。一個有主見的人才會是一個魅力四射的人,氣場也才會和這些人結伴而行。

氣場故事

從前,一群青蛙在高塔下玩耍,突然,其中一隻青蛙建議到:“我們一起爬到塔尖上去玩玩吧。”大家已經在下麵玩了好長時間了,也都有點煩了,這一提議立刻得到了眾青蛙的讚同,一致通過了,於是它們便聚集在一起相伴著往塔上爬。爬著爬著,突然間,一隻覺得自己很聰明的青蛙,覺得不對勁,就對大家說:“我們這是幹嘛呢,這又幹渴又勞累的,我們費勁爬它幹嘛?”眾青蛙聽後也都覺得它說得有道理。於是青蛙們都停下來了,隻剩下一隻最小的青蛙還在緩慢地堅持著。不管下麵的眾青蛙怎樣的大聲鼓鼓噪噪地嘲笑它:“真是傻帽!大家都停下來了,它還在爬。”這隻小青蛙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就是堅持不停地往上爬,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它終於爬到了塔尖。這時,眾青蛙都不再嘲笑它了,它們抬頭望著塔頂的小青蛙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它的佩服。等到小青蛙又從塔頂爬下來以後,眾青蛙都對它敬佩的不得了,就上去問它說,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你自己爬上去了?

答案很是讓人出乎意外:原來這隻小青蛙是個聾子。它當時隻看到了所有人都開始行動,於是自己也就堅定了信念。但當大家停下來,議論它的時候它卻沒有聽見,所以它還以為大家都在爬,它就一個人在那兒晃晃悠悠不停地爬,直到爬到了頂端而創造了奇跡。

小青蛙聽不見眾青蛙的議論和嘲笑,映射到現實中的我們,也就是說,堅定自己所選擇的道路而不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做一個有主見的人,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奇跡,才能擁有魅力四射的氣場。

氣場加油站!

生命可貴之處在於要有主見,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忠於自己,不必老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總是想要取悅他人。做你自己,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的夢想活,為自己的快樂活,好好為自己生活。然而,有自己的主見也並不是要你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說當你麵臨抉擇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人雲亦雲,而是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樣的人才會是一個令人欽佩的人,才會是一個具有強大氣場凝聚力的人。

細節053:善用無聲的力量

生活中,也許你很崇拜口若懸河的伶牙俐齒,也許你很欣賞拍案而起的強力辯駁,也許你會為聽上百轉回腸的精彩演講而拍手稱快,也許你會為滔滔不絕的振振有詞而歎為觀止等等,然而真理的天平永遠都是平衡的。某些時候,沉默卻是黃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就會形成氣場。

法國有句諺語說得好,“雄辯如銀,沉默是金”。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時候確實是沉默勝於雄辯。與得體的語言一樣,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語言藝術,運用好了常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古人說,大音希聲,沒有聲音的“聲音”,是最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這便是無聲的力量——沉默。沉默表麵上是消極的交際行為,其實是以退為進的積極的交際行為,不是逃避、忍讓,而是一種策略、一種活化了更深層的聰明才智。學會沉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坦然,是對逆境的一種蔑視,是對經驗的一種積累,是對成功的一種渴望,是對自己的一份寧靜,是優秀人才具有的一種獨特的心理品質。因此,當你懂得適時沉默的時候,你也就正在擁有氣場。

學會沉默,是人們在特殊情況下保存力量的最好方法。有時真理與謬誤、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力量懸殊太大,權勢、“輿論”一邊倒,若在這時硬拚、硬頂,那肯定要吃虧。所以,為了大局,在如此形勢之下就應該緘默不言以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便可一鳴驚人而擊敗對手。

學會沉默,也是緩解矛盾的—種穩妥辦法。有時,並非真理都掌握在自己手裏,明明理智上告訴自己不能這樣認識,然而激烈的情感卻要迫使自己那樣去做,所以很有必要學會沉默,來聽聽他人的意見並予以改正自己,否則就很難糾錯而提高了。

學會沉默,也還是“知情識趣”的一種生存技巧。先哲的一句話說得好:“重為輕根,靜為噪君。”有時,人會處於一種兩難的“尷尬狀態”即某些事說不好,不說也不好,那麼就應該保持沉默,裝作不知道為好。國外某名牌大學,曾發生過師生反目的情形,即許多教授遭到群體學生的圍攻。當時,也有一群學生衝進一位教授的研究室,對他提出各種質問。但是,出乎同學們意料的是無論學生說什麼,這位教授始終不開口,雙方僵持了幾個小時後,學生終於無可奈何地走了。後來的結果更是出乎我們意料:這個學校的所有教授,隻有這一位教授因為他的沉默,而逃過這一難關。事實上,這位教授保持沉默也是一種反抗,同時又給對方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迫感,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氣場,迫使對方退卻,這就是沉默所形成的氣場的力量。

沉默作為一種無聲的特殊語言,是一種不用動口才的口才,又好像樂曲中的休止符,它不僅是聲音上的空白,更是內容的延伸與升華。然而,正像休止符一樣的沉默隻有運用得恰到好處,才能收到以無聲勝有聲之效。如果不分場合,不講分寸,故作高深或多情而濫用沉默,其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隻能給人以矯揉造作或是難以捉摸的感覺。我們在運用沉默時,不應該把它和語言截然分開。恰恰相反,沉默和語言的和諧一致,相輔相成,才正是沉默的功效。同時,沉默源於自信,源於自知,源於洞察力,否則沉默隻能變成愚鈍和退縮。懂得沉默還需要學識修養,善用沉默需要心靈健康。隻有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了解他人的情緒並懂得如何對待的人,才有可能沉默得恰到好處。因此我們要想掌握沉默的技巧就必須知道什麼時間該用,什麼時間不能用?通常來說,需要沉默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在專橫的人麵前,我們應該運用沉默。因為專橫的人最渴望別人尊重他的態度、認識、意見,以自己說了算為個性特性,聽不進別人的見解,哪怕是高見,容不得別人出頭露麵。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就是說得再透徹、精粹、精彩,他也不買我們的賬,甚至還會招致他的滿心厭煩,心懷嫉恨。

2、在別人激憤時,我們有必要保持沉默。有些人發表意見,闡述見解時情趣激昂,言辭激烈,隻顧自己一口氣泄個不停,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所以,此時我們應該保持沉默,等著他熄火平靜下來,再與他心平氣和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商討定奪,才會有效。

3、在有理說不清時,我們應該保持沉默。生活中的我們經常有這樣的苦惱,有理但說不清。試想一下,有理當然急於表白、陳明,以讓真相公諸於眾,以維護正義,主持公道,讓自己得到認可,避免自己被人誤解,也讓自己免受壓抑,保持自己心情舒暢。但我們麵對的恰是些不明事理的人,或有意不買你賬的人,這時如果我們說得再多再透,他們也無動於衷,可謂是對牛彈琴。所以,在如此形勢之下,我們幹脆沉默不語,反有震動之效。

4、在陷入意見孤立時,我們也要學會沉默。當然了,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得到了完善,對於不同的人和事,我們往往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但是,人各有誌,對於不同的事情,由於我們的立場不同,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的意見不論對錯,也往往不是大家所接受的,這很正常。那麼,試想一下,倘若我們的意見與其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多數人的意見相抵觸的話,不論對錯,都會遭到大家的反對和排斥,此時就很有必要保持沉默了。

氣場故事

哈特是英國的一個棉紡商人,他本來預計要售賣一批二手的卡車,這一天,他收到消息說另一家公司有意購買他預計出售的這批二手卡車,他感到十分高興。他叫來自己的會計和倉管主任,大家經過認真的分析,反複核算之後,決定以28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批卡車,他們也準備好了充足的理由可以說服對方以這樣的價格購買。

談判的時候到了,大家都圍著談判桌而坐,為了在心裏上戰勝對方,哈特在心中一再叮囑自己要沉住氣,他表現的很是坦然鎮定,一言不發,長久的看著對方。果然,買主首先沉不住氣了,他滔滔不絕地對卡車進行挑剔,他越是這樣的挑剔越說明他購買心切。

然而,麵對買主的一再壓價,哈特仍是一言不發,隻是報以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使得買主誤認為石油商已經找到了新的顧客。於是買主終於按捺不住了,心理上敗下陣來,咬著牙說道:“這樣吧,我出380萬美元,但除此之外,一個子兒也不能多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