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氣場的故事10(3 / 3)

乙獵人遇到的情況則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帶回了兩隻兔子,歡天喜地讚美他:“你一天打了兩隻野兔嗎?真了不起噢!",乙獵人聽了這樣的讚美自然是滿心喜悅,心想兩隻算什麼,結果第二天他打了四隻野兔回來。

兩位妻子兩句不同的話,產生了完全相反的結果。這是因為乙的妻子是發自內心的由衷讚美自己的丈夫。

氣場加油站!

稱讚是欣賞和感謝,它給人的喜悅是無法比擬的,因此,人總是喜歡被稱讚的,無論是古稀的老人還是六歲的孩子都一樣喜歡稱讚,尤其是喜歡將自己和別人比一比,將自己說的比別人好一點。喜歡自己主動地而不是被動的去做一些事情是人的根本天性,而讚美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當然讚美的時候,一定要發自內心是由衷的讚美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才會最終升華你的氣場。

細節049:聆聽氣場

眾所周知,我們都有嘴巴和耳朵,然而嘴巴有一個,耳朵卻有兩個,所以就有人認為這是上帝的安排,是要教育我們多聽而少說。這點雖說有些不太讓人信服但卻道出了“聽”的重要性。俗話說:鑼鼓聽音,說話聽聲。事實上,聽是有很大的學問的。傾聽是一種姿態,是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虛懷若穀;傾聽是一首歌,是團結之歌,友愛之歌,和睦之歌。善於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高雅的素養。善不善於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係到能否與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棲息心靈的芳草地。因為認真傾聽別人講話,表現了對說話者的尊重,人們也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可以信賴的知己。譬如,友情的存續,婚姻的永固,團隊的向心力,其秘訣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的認真的聆而達到有效的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不僅僅如此,善於傾聽還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氣場。

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我們傾聽並應該學會傾聽。我們需要傾聽我們的愛人的閑言碎語,分享其快樂,用體貼化解其煩惱;我們需要傾聽我們的孩子的心聲,以朋友的姿態感知那顆心靈,給予他們前行的信心;我們需要傾聽我們的雙親的嘮叨,讓他們感受到兒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們內心的孤獨;我們需要傾聽我們的同事和朋友的傾訴,真誠地為其進步高興,為其成功喝彩,成為他們雨中的一把傘,路上的一盞燈。通過傾聽增強彼此之間的聯係、依賴和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凝聚氣場。

傾聽看起來很容易,貌似每個人都會,其實不然,事實上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聆聽時,心跳會加快,血壓會升高,汗腺分泌加速,這說明真正的聆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真正的聆聽絕不是單純的身體反應過程,作為聽眾,我們還必須做出智力上和情感上的努力。要真正理解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做到善於傾聽,及時的凝聚氣場,還需要通曉以下方麵的學問。

1、聆聽需要掌握五種體態

淺坐,為了表示對說話人的尊重,以及對話題的興趣,我們的身體應該前傾。根據國際禮儀,當一個人坐下時,應當坐椅子麵積的三分之一,也可以根據自己體形適當調整,切記不要滿坐或靠在椅子的後背上。

臉上應帶有微笑的表情,傾聽時我們麵帶微笑,這樣才能使對方感到很興奮,才樂意和我們說下去。

點頭、附和,傾聽時要對對方不時地做出回應,比如點頭,用簡短的話或“嗯、啊”等語氣助詞,以此來表示自己一直在傾聽,否則對方會誤以為你沒有認真地聽他講話。

目光交流在對方說話時,要注意看著對方,保持一定的目光交流時間。心理學家研究認為,目光交流時間應保持在65%左右。如果少於65%,甚至在對方說話時根本不看著對方,那是很不尊重人的表現;但也不能太過,如果我們用目光一直盯著對方看的話,又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同樣是不禮貌的做法,所以在傾聽中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由目光對視不經意地轉而望向別處一會兒,然後再收回目光,繼續保持目光交流。

適度的記錄,記錄並不是非要用紙筆記錄不可,而是指在心中將對方所說的話的要點在心中默默地記下來,這樣能夠減少對重要信息的遺忘。

2、聆聽要有五心

要學會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朋友訴苦,還是聽父母嘮叨等都要集中注意力,把精力全都集中在我們所聽的東西上,擺脫那些與我們所聽的不相關的事;

要具有耐心,聽的過程中不要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要具有細心,認真聽取別人的陳述,不能斷章取義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同時思維也要細心,便於整理思路、組織語言從而達到有效的溝通;

要學會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不要搶著爭辯,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定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

氣場故事

在法國的巴黎有一家具有標誌性餐廳,許多富翁、權貴和名人都經常光顧這裏——帕克斯汀。這天晚上,光臨這裏的最耀眼的一位人物是王牌大律師大衛?克雷斯,他剛剛代表國家政府做過精彩辯論,在業界廣聚影響力。克雷斯走進來之後,徑直走向了凱文所在的餐桌前,他和凱文因為以前的案子而相互熟悉,雖然他和馬特互不相識,但是他的大名馬特早有所聞。克雷斯就這樣加入到了凱文和馬特的行列,三個人一起品酒聊天。幾分鍾後,凱文站起身來,到外麵接電話去了。餐桌前隻剩下克雷斯和馬特兩人,但克雷斯並沒有離開,而是整整陪著馬特聊了半個小時的天。事後,湯姆感覺非常幸運和激動他這樣說:“克雷斯先生真的是大家風範。他和我素昧平生,而且他又是紅透半邊天的大牌律師。他根本不需要陪我聊那麼長時間的。真的,說實在的,我並不是為他過人的智慧、尖銳的言辭或者吸引人的軼聞趣事所折服,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問一個問題,都在靜心地等待我的回答。他不隻是在聽,他還使我覺得,整個餐廳似乎隻有我馬特一個人一樣,這樣的感覺棒極了,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凱文離開去接電話之後,克雷斯留了下來,並給馬特留下了長久的良好印象,盡管他們兩個都是律師,但名氣、資曆、影響力都相差甚遠,將來有一天馬特能幫上克雷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很顯然,克雷斯的目的並不在此。他顯示興趣,詢問問題,毫不分心地傾聽,這一切,隻是表明,克雷斯是一個懂得並善於傾聽的人,當然他的善於傾聽在馬特這裏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氣場。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衛?克雷斯之所以取得矚目的成就,具有耀眼的氣場,不僅僅是他淵博的知識,還在於他掌握了傾聽的技巧,因此,要想擁有氣場,從今天開始學會傾聽吧!

《讓你學會與人溝通的168個故事》蔡景仙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5

氣場加油站!

無論和你談話的這個人是誰,他對自身問題的關心程度,絕對超出他對你的問題的百倍以上。滔滔不絕的誇誇其談並不能為你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及事業的成功。因為,你所想的不一定就是別人所想的,以你自己的想法隨意揣測別人的意圖甚至會讓你功虧一簣。傾聽是一門藝術,掌握傾聽的藝術則是一種卓越的生活技能,更是能夠提升氣場不可忽視的因素。

細節050:由寒暄帶來的積極效果

眾所周知,與人交談,開場白是非常重要的,它給別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而不容易改變的,如果你開場不慎,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那別人就會以你不尊重他為由,甚至從此就和你“劃清界限”了。例如一位老先生在路上,見到一位久違了的老友,開口就說:“唉呀!你是怎麼搞的,頭發白成了這個樣子,頭頂禿成了個雞蛋殼兒,真是幾日不見,老了三秋啊。”話音剛落,老友就顯得十分尷尬,心裏老大的別扭。還有一位,碰見了張某,劈頭就問:“聽說你兒子出事啦?”張某當時就一激靈,驚恐地問:“出什麼事啦?”心想:“她們怎麼不告訴我?不行,我得回家問問。”說著事兒也不辦了,急三火四地回到家,一問才知虛驚一場。原來是另一個張老,他兒子前些天車禍死亡了。人們傳得張冠李戴,差點兒把人給嚇死。這種問話,是不會寒暄的表現。不僅如此,這樣的寒暄還會讓人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當然更加不利於氣場的凝聚。

事實上,寒暄語就是開場白中很重要的內容。雖然,有的人認為寒暄僅僅是一些單調而且簡單的話語,覺得並沒什麼大礙,其實不然。因為不恰當的寒暄很可能會弄巧成拙,而恰當的寒暄是交談的催化劑,能夠在彼此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滿足人們的親和心理。它可以使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尤其是初次見麵,幾句得體的寒暄會使氣氛變得融洽,有利於順利地進入正式交談。所以說恰當的寒暄,充分發揮寒暄的作用,不僅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還可以借用寒暄的力量提示個人的氣場。

的確,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寒暄”就是隨便扯一些無關的話題。然而,寒暄又好像是樂曲的過門兒,並不是無足輕重的,那麼在交際過程中,為了溝通彼此的感情的需要,我們學會寒暄,學會寒暄,尤其是對於上了歲數的老年人更為重要。試想,如果我們說話多加一些委婉、寬慰和讚美的話,譬如:“看上去精神不錯,氣色也好”、“天天鍛煉麼,真是老來少啦”、“越來越年輕漂亮啦”……那麼聽到我們寒暄的老年人該是怎樣的興奮吧。學會寒暄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寒暄要分場合看對象

這一點對我們寒暄的成敗尤為關鍵。一般說來,問候語是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但是到了南方或者國外,還要用這句話問候別人,就會被人誤解。他們會理解成你要請他吃飯或者多管閑事,從而引起誤會。所以,如果我們在商務活動中,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2、我們寒暄應有主動熱情、誠實友善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