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氣場的故事10(2 / 3)

細節047:善用“我們”的力量

許多成功的演說家隻要他們一開口,一揮拳,台下的觀眾就會歡呼雀躍,群起擁護他們,這是因為他們能和下麵的聽眾結成一體,能夠與聽眾“同呼吸、共命運”這樣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還在於他們善於說“我們”而不是“我”,是的聽眾產生一種“命運與共”的意識。他們的這種氣場是因為他們善用“我們”這個詞,因此,要想擁有氣場就開始學會運用“我們”這個詞吧!

有一位名演員每逢談到自己時,總稱“我們、人們”。一位哲學家好奇地問她:這是為何?她說:“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得:世界上沒有一事是一人完成的。譬如,我們演戲也是如此,有劇作家、導演、舞台設計、布景師、服裝師,另外還有負責燈光和聲音效果的工作人員。就是我個人的表演能力,也是大家栽培與教育的結果。因此,要用“我們”而不是“我”,才能更加準確表達我們集體工作的成果。

事實上,生活中每做成一件事或一項工作,都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單純的說是某個人的功勞是偏頗的,不科學的。無論到什麼時候,個人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渺小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單個人也是不存在的。集體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所以,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每每說話時,把“我能”變成“我們能”,把“我的”變為“我們的”等等,經常用“我們”來代替“我”,那麼這樣的話就可以巧妙拉近雙方距離,使對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話。當然了,如果你不顧及別人的情緒,隻是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說“我如何如何”,那麼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改變一下,把“我的”改為“我們的”,隻有這樣才能博得對方的好感,使我們與別人的友誼天長地久。

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銘記“一個人永遠無法創造奇跡,所有的成功都來自周圍人支持的結果。”眾所周知,任何的成功如若不是大家的幫忙和支持,憑個人的努力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當別人讚揚我們的成功時,我們就應該學會說這是我們和我們的團隊精誠合作、互相支持取得的成績,而不應該把所有的功勞都說成是我們一個人身上。

深刻理解“我們”的內涵,掌握善用“我們”的技巧。其實,“我們”這個詞是十分微妙的。在漢語中,用“我們”足指包括談話的對方,說“我們”,對方會不知不覺和你找到共同的感覺,以至於容易達成共鳴。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我們”一詞代替“我”,這可以縮短我們和大家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所以,生活中當我們和同事在一起時,如果不想讓同事疏遠我們,要學會說“我們”二字。例如:如果我們想說“我建議,今天下午……”就可以改成說:“今天下午,我們……好嗎?”。

切記不能演獨角戲。我們不難明白,社會中的年輕人大多沒有什麼人脈,也沒有什麼豐富的經驗,有的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所以,想要別人認同我們,關注我們,歡迎我們,就不能演“獨角戲”,應該竭力忘記自己,不能總是談我們個人的事情、情感、生活。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對方的參與意識,多說“我們”,這是使對方高興最好的方法。當然了,如果我們以充滿熱誠的心與對方共同探討相關的話題,那麼就一定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並且還會得到對方熱情的歡迎我們,熱情的接待我們。可以向記者、演講家學習,善用“我們”的話語,學會善用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隻要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都要盡可能的用“我們”代替“我”,慢慢的養成這樣一種意識,這樣一個習慣,以後在和人交流就會不自覺的多用“我們”而不是“我”了。

2、在公開場合講話的時候,要用“我們”這樣的說辭作為開場白,這樣可以拉近你和下麵人群之間的關係。

3、在必須用“我”的時候,也要注意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態。可以以平緩的語調淡化不可避免要講到“我”時,你要做到語氣平淡,既不把“我”讀成重音,也不把語音拖長。同時,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飛色舞,神態不要得意洋洋,你要把表述的重點放在事件的客觀敘述上,不要突出做事的“我”。

《細節決定影響力》林佳梅編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1

《世界500強企業員工的50個工作細節》何耀明編著華夏出版社,20087

氣場故事

王先生是尼康公司新來的業務員,剛來一個月就拿了這個月的銷售冠軍。在公司開表彰大會的時候,請他給大家傳授自己的銷售經驗,王先生起身發言,他一再強調他的言辭是多麼巧妙,技巧是多麼嫻熟,他的經驗是多麼的豐富,他將說的眉飛色舞。但是,不知道為什,在座的人員對此反響不太強烈。於是李先生非常納悶,事後便找到一位同事,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同事看到他急切又誠懇的樣子就對他說:“你的技巧很使用,演說也很精彩,可就是你的說法不太恰當。你總是把‘我’字掛在嘴上,個性鮮明,當然引不起別人的共鳴了。以後,你要多說‘我們’這個詞,別人聽心裏也舒服。”王先生聽完後恍然大悟,他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

自此以後,他就常’把“我們”掛在嘴邊,不僅自己的銷售業績越做越好,而且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得也越來越融洽了。

曾經還有這樣一個笑話:新婚燕爾,新娘對新郎說:“從此以後,就不說‘你的’、‘我的’,要說‘我們的’。”新郎當然點頭答應了。一會兒,新娘問新郎“親愛的,我們今天去哪啊?”新郎說:“去我表姐家。”新娘聽到新郎說“我”就不樂意了,立刻糾正說:“是去我們表姐家。”過了一會兒,新郎去洗手間,很久了還不出來。新娘便問:“親愛的,你在裏麵幹嗎呢?”新郎答道:“我在刮我們的胡子。”新娘聽後,幸福的笑啦!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我們”這個詞的魅力,更加感受到“我們”這個詞對一個人氣場的影響力,想要擁有氣場,就先學會運用“我們”這個詞吧!

氣場加油站!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我認為……”的時候,帶給他人的感受,遠遠不如說“我們……”的說法。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要懂得集體的力量,善於運用“我們”的言辭,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發揮“我們”的力量。隻有善於用“我們”而不是“我”你的個人魅力就會慢慢的增加,你的氣場也就會隨著魅力的增加而慢慢的向你會聚。

細節048:學會由衷的讚美

記得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讚揚別人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由此可見讚美的作用何其偉大。生活中,正是有了讚美,才使我們的生活有滋有味;正是有了讚美,才覺得生命很有意義;也正是有了讚美,才覺得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朋友間的讚美,讓友誼更加深厚;夫妻間的讚美,讓愛情更加滋潤;親子間的讚美,讓家庭更幸福。但是,生活中大多數的我們隻是期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卻吝嗇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其實,生活中讚美別人,也是肯定自己。由衷地表達對別人的欣賞,就是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在別人的優點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別人的表現中,肯定了自己的觀察。倘若你字字讚美的話,如粒粒珍珠,掛在胸前,它將令你充滿喜悅的心,更加光華耀眼,那麼你的氣場也就更加不凡,引人注目了。

如果說讚美別人,就是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那麼熊熊的火焰當然也會照亮自己的心田,這樣不但有助於發揚被讚美者的美德發揚,而且還可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還可以使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能夠渙然冰釋,平添個人魅力,增加個人“氣場”的強度。所以從現在起,就請你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讚美別人,把它當成一種習慣吧!不論對象是不是你認識的人,包括:親友、有禮貌的公車司機、認真負責的清潔工人……他們都值得你給予由衷的讚美。不論對方表麵上的反應是害羞、驚訝還是感激,你的善意已經灌溉了他心中的花圃,將開出朵朵心花,美化你人生的視野,升華你的氣場。

讚美別人是一門藝術,有的人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也有的人能把人說跳,學會讚美別人,是我們為人處事必須要知道的一個道理。那麼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的讚美別人呢?

首先是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是真實讚美別人的前提。作家餘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麵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所以,學會了感恩,才會懂得給予別人,才會由衷的讚美別人。

再者就是讚美別人要出於真誠、自然,不是應酬,更不是虛晃一招。不要說一些敷衍塞責的話,更不能假惺惺的一貫恭維。讚美別人不僅可以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發揮,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細心與熱誠,缺乏熱誠的人是不會注意到小節的。

讚美而不過分,公正而不刻薄,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技術,要在實踐中多練習。有意地掌握適宜的讚美方法,有時一個簡單的感歎,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微微點頭都能表達真摯的讚美之情。這裏關鍵的是要有讚美的意識,並且善意地去對待生活、對待每個人和每件事。

要想學會讚美還要求我們善於觀察。很多人之所以無法講出讚美的話,是因為沒有認真去觀察對方,找不到可以表達讚美的事實,所以遲遲開不了。事實上,隻要用心觀察,一定可以找出值得讚美的地方。譬如:對方的一個新發型,一個漂亮的動作,一件精致的玩具,都是值得你向他表達讚美,每時每刻不忘記提升自己的氣場。

氣場故事

從前,有甲乙兩個獵人,有一次兩個獵人都出去打獵,他們分別獵得兔子兩隻回到家裏,甲的妻子看見冷漠地說到:“你一天隻打到兩隻小野兔嗎?真沒用!”聽到妻子這樣說話,甲獵人不自覺的就不太高興,心裏也偷偷的埋怨起妻子來:“你以為很容易打到嗎?”第二天甲獵人竟然空手而回,他其實是故意的,隻是想讓他的妻子知道打獵是件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