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初中地理《長江》第一課時電教教案(1 / 2)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長江概況:發源地,流經省、市、自治區及主要地形與流向。

2.重點了解長江上遊的特點:落差大、峽穀多、險灘多、支流多;水力資源豐富。

3.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製度的教育,激發學生立誌改造祖國山河,科學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熱情。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長江基本概況。

2.難點:豐富的水力資源(抓住河流同氣候、地形等因素的關係這條線索分析)。

三、教學方法

以投影片和幻燈片為主,同時注意運用教學片與地圖。

四、教具

1.投影機兩台、幻燈機一台、銀幕兩塊及有關地圖與圖表。

2.寫有板書內容的彩色玻璃板、彩色幻燈片和自製彩色投影片。

五、教學過程

從我們偉大的祖國麵積廣大、人口眾多、山河壯麗,西高東低的地勢影響我國大河多自西向東入海洋講起,引入新課,先在銀幕上映出長江的輪廓投影片,再在另一塊銀幕上現出板書內容。

教學提綱:(課前備好的玻璃板顯示)

長江

昆侖—秦嶺

長江水係流域大部分屬於亞熱帶,降水豐沛,幹、支流水力資72.6億千瓦。

年均入海水量1萬億立方米,全長6300公裏,流域麵積180萬平方公裏以上。

1.長江概況(投影片)。

讀圖:在中國地形圖上看長江流經哪些地形區,經過哪些省、市、自治區,有哪些主要支流。

講述時應注意地圖與投影片的配合。

應注意著重指出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年均入海水量、長度、流域麵積),是世界著名大河(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孫河)。

2.從源頭到三峽:指看長江水係和幹流剖麵彩色投影片。

(1)長江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冬拉丹東的沱沱河。(補充一種新說法,最近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隊長曾對記者說,“科漂”

隊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由沼澤草丘中滲出的地下水彙成的當曲河,長度青川青藏高原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沱江鄂宜昌漢江湖口皖蘇滬東藏雲烏海江冬拉丹東雪山湘沅江湘江贛贛江和流量都大於沱沱河,流域麵積也較沱沱河廣闊,因此長江的正源應是當曲河)。

(2)通天河(從當曲口到玉樹縣直門達),長度946公裏。

(3)金沙江(玉樹縣直門達到宜賓),長度1918公裏,幹流落差3666米,接納雅礱江等支流後,水量大增,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虎跳峽在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境內,長約12公裏,最窄處寬不足36米,兩岸雪山對峙,山嶺高出江麵3666米。(展出照相複製的虎跳峽景觀片。)

(4)從源頭到宜賓:長3566公裏,落差遠666米,占總落差的96豫,長江極為豐富的水利資源集中在這一段。(展示長江水係和幹流剖麵彩色投影片。)

(5)從宜賓始稱長江,其中宜賓到宜昌習慣上稱川江。(接納了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水量激增,巨大江流衝向三峽。)(遠)三峽,西起四川奉節,東至湖北宜昌,長267公裏,山高峽窄,水深流急,峽穀與寬穀相間排列。(談談“三峽”的得名)山,大多高出江麵566~1666米。峽,最窄處不足166米。洪水期流速可達4米/秒~8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