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發學生智能
辦《手工藝報》一邊動手一邊思考,它不是單純消費知識,而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操作過程中的每一瞬間,信號多次傳遞到大腦,經過大腦加工成型又傳到兩手,腦教了手,手也開發了腦。這時構思不僅在手中得以表現,而且也在不斷發展。從學生多年的辦報實踐看,辦《手工藝報》是治愚去拙的一服“靈丹妙藥”,是“醫治”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學生的較好手段。一個人在學習上之所以會遇到困難,原因就在於他們看不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也就是說他們離開了事實不會進行思考。而《手工藝報》的製作,正是克服前種弊端促進大腦思考,通過手的表現,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也培養了其形象思維的能力,從而達到了開發智能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優秀品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單獨的‘智育’,也沒有單獨的‘德育’,也沒有單獨的‘勞動教育’。在教育家的麵前隻有一個整體———即兒童和他們的精神生活。”《手工藝報》集知識與技藝於一身,融德智於一爐,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意誌,而且培養了他們在新的環境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挫折,鍥而不舍的傳統美德,培養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時使學生養成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好習慣和愛動手、善創造、能吃苦、樂奉獻的品德。
四、鑄造學生靈魂
《手工藝報》具有小天地、大舞台的功能。它能反映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報道國家大事,配合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如:以“香港回歸”為主題,學生為辦好這期報,首先回顧所學的知識,注意收看有關香港資料的影視片,從中精選內容,撰寫文章,篇篇稿件訴說著中華民族曆史上曾受侵略者蹂躪之苦,讚揚著我國各族人民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的精神。學生了解了曆史,觸動了情感,增強了愛我中華之心。
學生還時常在文章中對社會上的真、善、美進行頌揚,對假、醜、惡進行鞭撻,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
五、溝通師生心靈
一張《手工藝報》就是學生內心世界的一麵鏡子。使讀者尤其是教師從學生的字裏行間,感悟學生的心靈,知道學生喜愛什麼、厭惡什麼、主張什麼、反對什麼,以及他們辦報技藝的熟練程度,知識麵的寬窄,也是教師傾聽學生心聲的窗口。如有位學生在《校6之聲》欄目中這樣說“:我很反對學校衡量學生的優劣隻用唯一的一把‘尺子’———分數。一個人得了高分,就一切都好,得了低分,似乎毫無希望了。用分數衡量,容易傷害學生做人的尊嚴……”教師在每期報的點評時,注意鼓勵每位同學的長處,指出不足的地方,促其樹立信心,明確攀登的方向。所以說,《手工藝報》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班主任的“參謀”和“助手”,有了它,教師可因材施教,避免教育和教學上一些不必要的失誤,更益於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固原日報》199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