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借《手工藝報》之舟激學生愛國情懷(1)(1 / 2)

譬如:黨中央發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手工藝報》上就討論“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熱愛家鄉、報效祖國”這個主題;學校搞加強紀律教育,《手工藝報》刊登《學規範,見行動》,編寫《中學生一日行為規範歌》等,常想國家大事,與學校工作配合,同步進行。

為了使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連續性、經常性,我們規定《手工藝報》每月辦一期,定期評比,使其思想性和技藝性都能及時得到發揚光大,常辦常新。去年“六一”展評會上,共展出學生優秀作品2300餘件,參展人數1200多人,師生、家長都對這種德智並舉寓教於樂的形式表示讚許。我們還擬定了《手工藝報》六點要求:第一,內容健康、形式活潑、格調高雅、富有文采。第二,版麵設計構思巧妙不淩亂,欄目多樣,內容新穎。第三,書寫工整,疏密有致,標點正確,無錯別字和塗改痕跡。第四,繪畫技藝熟練,處處有創新。第五,反映信息量大,生活角度廣。每期至少有1~2篇反映學校和家庭生活。第六,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一體。同學們依照此要求人人去創作,個個都參與,既提高創作技藝,又陶冶愛國情操,還培養了學生自信心和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及艱苦奮鬥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貫穿始終。

編輯附語:作者段繼功袁是固原一中高級教師袁他從1985年開始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學生野德育冶與野智育冶教育互融袁相互促進的途徑袁10年來終於結出了碩果遙葉手工藝報曳在他的指導下堯在學生們的手中日新月異袁走過了10年來的曆程遙本報編發的這篇文章袁是作者借葉手工藝報曳在學生中弘揚愛國主義的一個縮影袁值得其他學校和老師借鑒遙(《固原日報》1996年1月6日)發揮《手工藝報》特殊功能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編者按:固原一中高級教師段繼功在教學中重視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袁從1985年開始袁在初中和高中學生中嚐試辦葉手工藝報曳袁對促進學生學習袁開拓思維堯眼界袁鍛煉學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遙這一做法與目前國家規定的野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冶精神相吻合袁也是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提高的有效辦法遙段繼功老師根據多年讓學生辦葉手工藝報曳的實踐袁總結出了辦報教學的幾點體會袁我們現在葉教與學曳欄目中編發袁以望對各中小學開展素質教學有個借鑒作用遙固原一中學生辦的《手工藝報》,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應運而生的,它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這種開放式、交流式的學習方法得到學生的普遍讚許。筆者就此談談《手工藝報》的幾點功能,以期達到促進素質教育發展之目的。

一、激勵學生追求知識,啟迪思維

辦《手工藝報》,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的一種作業。每辦一期報,從采訪、撰稿、編排及報頭、花邊製作等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這個過程既是運用知識的過程,也是豐富經驗、增加創造能力的過程。辦報前學生要依據辦報宗旨進行全麵構思,如怎樣捕捉最新信息,如何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版麵如何設計得合理、活潑;內容和形式、文字和插圖、編排藝術和讀者心理等如何巧接合諧,都必須仔細推敲。同時,為了辦好《手工藝報》,學生四處搜集資料,豐富版麵,辦報者都暗暗地鼓著一把勁,都想各顯其能,創造出一份圖文並茂,大家喜歡的佳作。這樣一來,那些平時不善於動手動腦的學生,也被逼著“下海”,促使他們在“拚搏”中體會辦報的苦與樂,從而磨煉了他們刻苦鑽研,求知進取的意誌,也陶冶了他們潛心學藝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