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片追”流弊之種種(1)(1 / 3)

一所學校不能沒有升學率,但決不能隻有升學率。如果不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一味地追什麼升學率,那將是何種局麵呢?

一、違背教與學雙邊活動相輔相成的法則

為了苦心追求升學率,一些教育工作者不去研究和追求高質量德智體全麵和諧發展的教育,而是組織人力編寫各種練習題,分析高考動向,大講高考信息,猜題、押題……於是,社會上有多年高考輔導經驗的教師編寫的高考模擬題鋪天蓋地。教師唯恐漏掉高考信息,拿來了東、西、南、北、中全國各地的不同習題,拚命地塞進學生的知識背簍。身陷題海的學生遊上遊下,翻來滾去。單調而重複的訓練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本來是為了鞏固、加強知識的記憶,結果卻適得其反,產生了負效應,題海戰術造成的“消化不良症”,導致相當一部分考生潛意識中抗拒考試。教師為了讓學生多做幾套題,各科互爭課時,爭“陣地”,輪番上陣,學生疲憊不堪。校長總覺得練得不夠,把國家規定的雙休日、寒暑假也用來補課。這種無休止的加壓,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磨滅了學習興趣,抹殺了學生個性特長,影響了身心健康,還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浪費了時光、消耗了精力,使學生完全喪失了自主學習,自我消化的自學能力。再說即使模擬題中涉及到了許多知識點,但對練習題堆積如山的學生來說,如同坐上特快列車上賞花,隻是一閃而過,沒有時間讓他們踏上實地問個究竟。

縱然他們從中獲得了一定的知識,也隻是為了應付考試,並沒真正得到獲得知識的能力。加之各校圖書資料缺乏,課餘時間被占,學生課外知識十分貧乏。至於有的學生想經營一點自己的愛好,發揮一點個人特長,參與一點社會實踐,那就更難辦到———一沒時間,二沒精力,三要一切服從高考。所以,這種隻講灌輸,不用啟發的教學,恰恰不能應付高考。比如1996年高考作文題《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結果有用的大拇指被截了)和《截錯了》(把健康的右腿截了)。許多學生對其寓意說不明,道不破;下筆千言,離題萬裏。原因是學生思路狹窄,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影響學生大腦功能的開發

為了應試,學校從高一年級開始文、理分科,過早地取消高考以外的課程,這不僅造成了學生知識結構的殘缺,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左右腦的協調訓練、平衡發展。如理科學生相對側重數、理、化,多靠邏輯思維,它們基本上屬於左腦管轄區;右腦管形象思維,而理科的學生恰好放鬆了文史、音樂、美術、書法等審美教育。可以說,右腦長期受到冷落,它的功能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而右腦的弱化又影響了整個大腦功能的發展。文科學生反之亦然,這樣文、理科學生大腦功能得不到全麵的開發。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的測驗表明,人一生中隻能開發腦潛能的,少年兒童中除了個別弱智者外,每個人都有可開發的智力資源。有些學生學業基礎差,學習困難,絕不是他們天生腦子笨,而是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沒有給他們良好的心理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故他們擁有的智力潛能處於沉睡之中。教育者如果疏導得法,就能喚醒並發掘其潛能,使之成為學習上的強者。反之,教不得法會使他們喪失開發的良機,他們的潛能就永遠地沉睡了。

美國教育專家謝佐齊博士,針對我國目前的教育方法指出,中國的教育方法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嚴謹,具有十分嚴密的邏輯性和豐富的知識性,但缺乏創意精神和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能力。這是因為教學方法隻注重訓練了學生大腦的左半球,大腦的右半球並沒有進行充分的訓練。謝佐齊博士還舉例說,他在美國帶過不少的中國留學生,許多學生考試成績非常突出,但讓他們來作三分鍾即興演講,就會語無倫次,手足無措了。所以,他認為國內現行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必須有一些適當的調整,增加一些開放式、交流式的教學方法的課程,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右腦的信息容量為左腦的100萬倍,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本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無不具有嚴密的抽象思維和活躍的形象思維。但傳統的應試教學,隻強調學生記憶知識點、背模擬題,對左腦的語言區、計算區使用過多被稱為“左腦教學”,這種教學抑製了右腦的功能。因此,我們要造就一代富有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的21世紀人才,必須深化教學改革,全麵發展,在各科教學中引導學生左右腦並用,使他們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協調發展;充分挖掘其學習潛能,適應社會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