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從1980年至今,在四屆高初中班級搞德育量化管理試驗,強化對學生行為規範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裏粗略地談一點做法和體會。
一、采用量化機製開展“功”與“過”的評比
1.建立測評量標:根據《中學生德育大綱》的要求,結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實施,從日常生活規範做起,共定出20多項可直接體現學生德行的具體的考評項目。如:遲到、早退、曠課、不聽班幹部指揮、違反課堂紀律、辱罵他人、打架、抽煙、病事假、損壞公物、亂塗亂畫、考試不及格等扣分;室內衛生、環境衛生、公務勞動、參加各種活動、黑板報評比、創新報(學生手抄報)評比等,劣者扣分,優者加分;得到班幹部表揚、老師表揚、學校表揚、地縣表彰、自治區級表彰,各科成績良好、優秀者加分。各個項目經同學們充分討論後,製定出量化考核標準,每次“功”或“過”都以正5或負5為基本計分單位,還可根據“功”或“過”的大小,以5的若幹倍數增減。
2.考核的執行:由班委分別登記“考勤簿”“功、過簿”“各科成績一覽表”“教室日誌”。少先中隊委(高中是團支部)對上列各項進行統計,填寫《量化表》(按周、月、年幾段逐步完成),每次由中隊(支部)負責推選三位同學組成值周民主小組,監督班委、中隊(團支部)實施量化考核。
3.評定的操作:天天記載,周周公布,月月評獎,年終總結。根據量化分數的高低,經同學們充分討論,按照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初步劃定操行等級。學生還要自評、互評,再由班主任以量化表為基礎,根據學生本人日常的實際表現審定德行等級,並寫出恰當的操行評語。將量化等級和操行評語分送學校政教處和家長,取得反饋信息,再作適當調整,裝入學生檔案。“教室日誌”還記載教師的出勤、教學、言行、處事等情況,每周末由班主任簽字後,送教務處處理存檔。
二、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的特點
1.德育量化考評是以發展學生的優良品德和文化素質為目標,促使學生根據自己“行為軌跡”的優、劣,引起注意,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教師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和訓練,即把前“防”與後“誡”結合起來。
2.量化機製的容量大,隻要注意緊扣時代的脈搏,即可納入新的內容,使其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學校的中心工作保持同步。如:學賴寧、學雷鋒、“掃黃”、我為亞運作貢獻、學習國旗法等,均可納入。
3.使團隊工作和班集體活動密切配合,協調發展,把德育和智育融為一體,互相促進。充滿著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使其形成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逐步養成學生的新品質。
三、德育量化管理在實踐中已顯示積極作用
1.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教師也有“教室日誌”的監督和要求。
通過時時事事麵對麵的“功”與“過”的記載,讓師生心服口服地接受,從而在班級管理上形成了具體化、經常化、製度化和係列化的科學管理。學生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點滴訓練中,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不斷地提高。
2.德育量化機製使他律與自律交錯進行。事實教育他人,也教育自己,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群眾觀點、民主意識、法製觀念,並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變保姆式教育為自由式教育、變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變灌輸為疏導,促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增強。
3.德育量化考評,促使學生勇於創新、敢想敢說敢做,使其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如初一(遠)班有一個同學,原來總覺得自己是留級生,低人一等,常低著頭跟幾個“差生”湊在一起混日子。一次在學校組織的登山活動中偶然獲得了較好的成績,班級給他記了“功”,並在全中隊表揚了他。接著,學校團委搞科技小發明展覽,他做的航模獲了獎,少先隊又給他記了“功”。從此,他的積極性一天比一天高,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擔任了小組長,工作十分負責。以後他還在學校、地區、自治區舉行的運動會上,多次打破了校級、縣級、地區級的中長跑紀錄,個別項目在自治區也創造了好成績。他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4.德育量化競爭機製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民主與法製、先進與落後、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的對立統一辯證關係的製約,使每個人都受到競爭意識的鞭策。如每次德育評獎、班內《創新報》名次的評比、“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幹部的評選,以及每年大學保送生的預選等,競爭都相當激烈。但是,我們有長期積累的《量化表》和其中每個人行為軌跡的反映,爭有根據,言有事實,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這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真理麵前人人平等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