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隼(Falco cherrug)
隼類的喙較短,上喙兩側有齒突,下喙對應處有缺刻。具有明顯的髭紋。翅形尖長,扇翅節奏快。尾較細長。棲息於山區、丘陵、河穀和草原,主要以昆蟲、中小型鳥類和鼠類為食。
在中亞地區,手架獵隼進行狩獵是上流社會非常流行的休閑活動。他們對獵隼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對這一鳥種的國際貿易,我國的很多獵隼都被非法捕捉、販運至中亞地區。
鴞類
又稱貓頭鷹,夜行性猛禽。大多生活在森林中,以昆蟲、鼠類、小鳥為食。
長耳鴞(Asio otus)
雙眼大而向前,周圍羽毛呈放射狀排列,形成麵盤狀。頭骨寬大,頸部很短,但卻轉動靈活。
體羽褐色為主,適於晝間隱蔽。羽毛柔軟,飛行無聲,適於悄無聲息地捕捉獵物。
腿腳健壯,常常被羽。趾具利爪,外趾能反轉成對趾型,以利攀緣和抓捕獵物。
雪鴞(Bubo scandiacus)
雪鴞屬大型猛禽,全身羽毛白色,具褐斑。在環北極的凍土和苔原地帶繁殖,越冬時可見於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大多數鴞類都是晚上出來活動捕食,而雪鴞則是一種幾乎完全在白天活動和覓食的鴞類,主要以北極的旅鼠和野兔為食。
雪鴞生活在苔原地帶,與別的鴞類不同的是,它將巢築於開闊的地麵上,特別是較為幹燥的小山坡。窩卵數變化較大,3~11枚,通常與北極地區的旅鼠的豐盛度相一致。雌鴞獨自孵卵,雄鴞負責提供食物。雛鳥身著具有斑點的灰色羽毛,與巢周圍的岩石和植被渾然一體。
電影《哈利·波特》中,哈利飼養的那隻充當飛天信使的雪白貓頭鷹就是雪鴞。
攀禽類
攀禽是典型的森林鳥類,適應於樹棲攀援生活。腿腳短而弱,有多種多樣的足型和嘴型,適應於多種生活方式。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啄木鳥、杜鵑、鸚鵡、翠鳥、蜂鳥、雨燕等都屬於攀禽。
飛簷走壁的啄木鳥
喙呈鑿狀,以樹皮下的昆蟲為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森林醫生。雄鳥常有特殊的紅色斑塊。
足對趾型,呈兩前兩後排列,有非常尖利的爪。尾羽羽幹堅硬,末端突出,能起到支撐作用。這種“三足鼎立”的構造,使得啄木鳥能夠緊貼樹幹,行走自如。
鴞類的回吐物
貓頭鷹以鼠類或者小鳥為食,一般都是將它們整體吞下。但是毛和骨頭是消化不了的,之後會把這些東西回吐出來。科學家將回吐物裏所有的骨頭挑揀出來依次排列,就能夠看出它到底吃了什麼東西,食量到底有多大。
舌器
最為神奇的還是啄木鳥特化的舌器:舌頭能夠繞過頭骨後緣向前固定在鼻孔上方,依靠特殊的肌肉來控製舌頭的伸縮。這使得舌極富彈性,伸縮自如。此外,舌頭的尖端有倒鉤和黏液,便於取食樹幹裏麵的昆蟲幼蟲。啄木鳥的頭骨是海綿狀的,有很多空隙,在啄擊樹幹時能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頭的兩側有非常強健的肌肉,也能夠起到緩衝、防震的作用;此外,在敲擊樹幹的過程中,會把眼睛閉上,眼瞼能起到類似汽車安全帶的作用,防止眼球往外突出。
犀鳥
犀鳥是一種很特別的鳥類,它們碩大的嘴呈彎月形,上部戴了一個盔蓋,十分醒目。它們生活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以野果、種子和昆蟲為食。它們總是伸平翅膀滑翔,所以又叫它們“飛機鳥”。
犀鳥喜歡選擇在大樹洞裏“生兒育女”,當雌鳥產完卵後,雌雄鳥一起用泥土、朽木等將洞口封閉,隻留一個投食的小孔。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鳥喂食,直到小犀鳥破殼而出,雌犀鳥再用嘴把洞口啄開,為自己解除“禁閉”,和雄犀鳥一起哺育雛鳥。這種奇特的育雛方式,有利於保護後代免受蛇類和其他禽獸的侵害。
普通翠鳥(Alcedo atthis)
適應於捕食魚類的小型攀禽,具有並趾型足。喙粗長而直,先端尖銳。翅短圓,做直線快速飛行。伏擊式取食,停棲於一處注視水麵,然後衝擊而下啄食。在土崖壁上鑿洞為巢,用不消化的骨骼等物鋪墊。常集群營巢,卵白色球形。
大紫胸鸚鵡(Psittacula derbiana)
生活於熱帶森林的攀禽。喙短鈍,先端具利鉤,適於剝食種子硬殼並銜枝攀援。對趾型足,爪強健具鉤,有利於抓握及攀援。在樹洞或岩洞內築巢,產白色球形卵,兩性孵化,雛鳥晚成性。
咬鵑
棲息於熱帶森林內的小型攀禽。喙短而粗壯,先端具鉤。腿短而弱,異趾型足(第一、二趾向後,三、四趾向前),適於攀樹握枝。翅短圓,尾長而呈楔形。體羽鮮豔並具金屬光澤。以昆蟲及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築洞巢,雙親孵化,雛鳥晚成性,由親鳥反吐哺育。代表種為紅腹咬鵑(Harpactes wardi)。
鸚鵡學舌
鸚鵡愛模仿人的語言,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其實,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麵的鸚鵡學話比賽,其中有一隻不起眼的非洲灰鸚鵡得了冠軍。當時揭開裝有這隻鸚鵡的鳥籠罩時,灰鸚鵡瞧了瞧四周道:“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鸚鵡!”全場轟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鸚鵡!”全場嘩然。由此可見,鸚鵡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詞彙量也有限。“鸚鵡學舌”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為人們茶餘飯後增添了許多談資和笑料。
冬眠的夜鷹
在缺乏食物的秋冬季節,夜鷹會進行冬眠,這時它們的體溫顯著降低,呼吸接近於停止,生命活動降至極限水平。不過,一旦環境條件好轉,就能蘇醒過來。
暫時休眠的蜂鳥
喙細長,用以吸吮花蜜。飛翔敏捷,扇翅頻率極快,翼高速振動產生特殊的嗡嗡聲。取食時常在空中懸停,甚至也能後退飛行。在食物不足或溫度下降時,有休眠現象。
鳥類的休眠
自然環境千變萬化,有時會造成食物暫時短缺,某些動物就會采取昏睡休眠的方式主動適應這些變化,僅依靠體內貯存的營養來維持生命,以渡過難關。目前已知能夠進行休眠的鳥類很少,包括夜鷹、雨燕、蜂鳥等,它們都是攀禽,以飛蟲和花蜜為食。
飛行專家——雨燕
雨燕的腿腳短弱,四趾向前,故不能從平地借彈跳起飛,隻能停棲在岩壁上。雨燕主要以飛蟲為食,它們總是在不停地飛翔,幾乎從不落到地麵或植被上。
北方的夏季氣候多變,當天氣突然變冷或刮風下雨時,食物就會變得非常稀少,取食將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雨燕可以連續幾天待在巢中,進入休眠狀態。它們的雛鳥也具有長時間抵禦寒冷和饑餓的能力,有時甚至會進入休眠狀態,留下繼續生存的機會,等待著天氣好轉後,親鳥恢複對它們的喂食。
雨燕目雨燕科的鳥類通稱為雨燕,我國共有4屬10種,其中的普通雨燕(Apus apus)為世界性分布,共有2個亞種的分化,我國廣泛分布的是北京亞種(Apus apus pekinensis),由於其模式標本的產地是在北京,因此通常也被稱為北京雨燕。雨燕的體羽幾乎為純黑褐色,喉部顏色略淺,兩翼窄而長,飛行時向後彎曲如鐮刀狀,尤其喜歡在城區高大的建築物和古建築等處的洞穴裏築巢繁殖,這是其往往被稱為“樓燕”的原因。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吉祥物福娃妮妮的造型就是一隻展翅飛翔的北京雨燕。
1965年6月底的一天,北京學者鄭光美沿著故宮外圍的筒子河,騎自行車慢行,一路發現了近400隻北京雨燕。2000年7月初,首都師範大學退休教授高武,沿著同一條路走過,他見到了80隻。
研究人員發現,造成雨燕種群減少的原因,是老建築的減少導致雨燕棲息地縮小,大量的汙染威脅著北京雨燕的食物鏈。也許再幾年,我們隻能從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妮妮中感覺到北京雨燕的存在。
鳴禽類
離趾型足。喙形多樣,適於各種類型的生活習性。鳴管結構和鳴肌複雜,大多善於鳴囀。鳴禽身體多為小型,體態輕捷,活動靈巧,善於營巢。種類及數量眾多,世界上3/5的鳥類都屬於鳴禽。
壽帶(Terpsiphone paradisi)
雀形目,王鶲科。雄鳥有兩條非常長的中央尾羽,在林間飛翔時就像綬帶一樣隨風飄揚。雄鳥有兩種色型,栗色型和白色型。雌鳥與栗色型雄鳥相似,隻是中央尾羽不延長。有人認為白色型的產生是年老所致,還有報道說不同亞種白色型所占的比例不同。
巢呈倒圓錐形,結構相當精致,巢外壁以植物花序、苔蘚、羽毛、棉花和蛛網編織而成,內壁由細草根、草葉、草莖、樹皮纖維和苔蘚構成。
化蝶的另外的版本
“化蝶”版本的梁祝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實還有從壽帶演繹出的鳥類版本的梁祝故事。據說,人們有時會看到一栗一白兩隻雄鳥和一隻雌鳥在一起活動,當雌鳥和白色雄鳥飛走時,栗色雄鳥也會跟在後麵。於是有些地方流傳著這樣的傳說,那白色雄鳥是白衣冠帶的梁山伯,雌鳥則是身著棕紅衣裙的祝英台,而栗色型雄鳥當然就是馬家公子了。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人們幹脆就把壽帶鳥叫作“梁山伯、祝英台”,白色的是祝英台變的,栗色的是梁山伯變的,它們在人世間雖不能相配,但全身素裹的“祝英台”還在為熱戀著的情侶“穿孝”呢!
“在天願作比翼鳥”,梁、祝生前沒能成雙入對,死後化作鳥兒飛翔於山林間,倒也自由自在,逍遙安逸。隻是馬家公子心有不甘,於是它們飛到哪裏,它便跟到哪裏,所以便有了“梁山伯、祝英台,馬家娃兒後邊來”之說。
花蜜鳥和太陽鳥
主要以花蜜為食,兼食昆蟲。喙尖而細長,且明顯下彎,喙緣鋸齒狀。舌管狀,富伸縮性,先端分叉。它們用長喙從花中吸食花蜜,同時還會給花授粉。為了防止花粉進入鼻孔,它們的鼻孔外覆有一層薄蓋。
雪雀
雀形目,雀科。生活於雪線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以植物種子為食。棕頸雪雀(Pyrgilauda ruficollis)常在鼠兔和黃鼠廢棄的洞穴中築巢,形成所謂的“鳥鼠同穴”現象,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記載。
燕雀類的喙
雀類主要以種子為食。燕雀類喙的大小與形狀各不相同,與其所覓食的特定植物種子相適應。
錫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鋸齒狀的突起,可以咬碎殼很硬的種子。
黃雀(Carduelis spinus)
鑷子狀的喙,主要從小的球果中啄取種子。
紅交嘴雀(Loxia curvirostra)
喙極為獨特,呈相互交叉狀,可以剝去球果外麵的硬殼而取到裏麵的果仁。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黃雀是北方籠鳥,尤其是中國北京地區,飼養很多。它的羽色鮮麗,姿態優美,並有委婉動聽的歌聲,又易於馴養,因而為人們所喜愛。除換羽期外,整天鳴叫,每年歌唱可長達8個月。一般認為,嘴尖細、身腰長、尾長的健美且善鳴叫的較好。也有的依下體羽色選擇,有青色、白色、黃色之分。還有人喜歡紅腳(俗稱“紅爪”)或頭、頸、胸染紅的。
紅交嘴雀的喙呈交叉狀,依據兩喙的側交方向,其喙型可分為右側交型和左側交型。不同喙型的個體在取食同一鬆果時,可以減少彼此間的相互影響,提高取食效率。
烏鴉喝水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伊索寓言》裏的這個故事:有隻烏鴉通過把小石頭塊放在盛有半瓶水的瓶子裏讓水麵升高而最終喝到了水。科學家最近發現了與該寓言故事類似的現象,禿鼻烏鴉能夠利用石頭將水麵升高,最終吃到了漂浮在水麵上的蟲子。
鴉科鳥類――世界上最聰明的鳥類
烏鴉和喜鵲是人們所熟悉的鴉科鳥類。民間有“喜鵲叫,客人到”,“喜鵲叫喳喳,喜事到我家”等歌謠,可是對於烏鴉則有“烏鴉嘴”,“天下烏鴉一般黑”等不好的說法。喜鵲是喜鳥,烏鴉是喪鳥。
烏鴉、鬆鴉等鴉科鳥類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兒,它們要比其他種類的鳥兒聰明得多。這是由於它們的腦袋大(占身體的比例),更能適應新環境。
禿鼻烏鴉具有製造工具的技能
禿鼻烏鴉(Corvus frugilegus)可以將電線扭成一個鉤,從管子裏取出食物來享用。鳥類學家指出,不少動物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但能“製造工具”的野生動物的確非常罕見。因此,製造和使用工具被認為是“智力高度發達”的表現。
小嘴烏鴉與紅綠燈
在日本,小嘴烏鴉(Corvu scorone)常常將自己無法咬開的堅果放在繁忙的十字路口上,等待經過的車輛替它們將堅果殼壓爛。更為有趣的是,它們居然也會利用紅綠燈以及人行橫道,以便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保證自身的安全。
寒鴉會看人眼色
寒鴉會看人眼色,幫自己找到隱藏食物科學家將寒鴉放置在一個有兩個罐子的場地中,其中一個藏有寒鴉愛吃的小蟲。隨後,一名管理員會麵向鳥兒,並隻用眼神告訴它們哪個罐子藏有小蟲。與隨機狀態相比,這些寒鴉在提示下都能夠更加準確地找到小蟲。
喜鵲認識鏡中的自己
研究人員在喜鵲(Pica pica)身上打上紅點或黃點,它們隻能在鏡子裏看到這一標記。觀察發現,這些鳥有規律地用它們的嘴和爪子搔它們身上的這一標記,甚至有時成功扯掉了這一標記,這證明它們在鏡子裏認出了它們自己,而不是將它看成是其他動物。傳統觀念認為隻有人類與幾種高級哺乳動物才有這種自我認識能力。
“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烏鴉通體漆黑、麵貌醜陋,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並不喜歡它。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現在看來這個傳說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但是,烏鴉是社會性很強的鳥類,有許多有情有義的行為:幼鳥間的食物共享行為,在求偶時還有雄喂雌的習性。此外,一些鴉科鳥類還具有合作繁殖行為,兒子會作為幫手,幫助父母喂養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許人們正是在觀察到了烏鴉成員間相互喂食的現象之後,才有了“烏鴉反哺”之說。
中國的珍稀和特有鳥類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和氣候十分複雜,自然條件多種多樣,既有寒溫帶氣候的動物群,又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的動物群,是世界上鳥類資源較豐富的國家。據統計,我國現有鳥類1300多種,約占世界鳥類種數的14%,比整個歐洲的鳥類總數還要多。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開發活動,使得鳥類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棲息地持續惡化,種群數量迅速下降,有些鳥類已經瀕臨滅絕。
朱鹮
拉丁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分類地位:鸛形目 鹮科 朱鹮屬
分布:現在僅見於陝西洋縣,為留鳥。在國外曾經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朝鮮和日本,但現在均已絕跡。
保護級別: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
朱鹮又名朱鷺,俗名紅鶴。朱鹮在中國曾經廣泛分布,但1960年以後一直未見蹤影,曾一度被認為已在中國滅絕。直到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蔭增先生才在陝西洋縣重新發現了僅有7隻的繁殖群體,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個朱鹮野生種群。經過20多年的積極有效的保護,目前該野生種群已增加到500餘隻,分布在陝西洋縣及其附近地區。籠養種群數量已近500隻,2007年進行了首次人工繁育朱鹮異地野化放飛。朱鹮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森林麵積和水田麵積逐年減少,耕作製度改變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使朱鹮的主要食物泥鰍、蛙等水生動物大為減少,而且部分地區汙染嚴重。
朱鹮是1835年Temminck根據在日本采到的標本命名的,其拉丁學名的“屬”“種”名稱都是“日本”,因而備受日本人的關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將最後的5隻野生朱鹮全部捕獲進行人工飼養,希望通過人工繁殖挽救這一物種。結果令人失望,5隻朱鹮相繼死去,從而宣告日本的野生種群已經全部滅絕。
朱鹮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體態以及起落時翩翩起舞的輕盈舞姿,為曆代詩人所歌詠。早有“因風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戲新藻,徘徊流澗曲”的優美詩句流傳。
中華鳳頭燕鷗
拉丁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英文名:Chinese Crested Tern
分類地位:鴴形目 燕鷗科 鳳頭燕鷗屬
分布:我國福建馬祖列島和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是目前全球僅有的兩個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點;國外分布點包括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為冬候鳥。
保護級別: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