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明刀暗箭(1 / 2)

生死存亡的戰爭,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聰明。上次李暉他們是詐關摸城取得的勝利,這就不能不讓屈利啜對關隘和城防,加強了力量。

故伎重演,是兵家大忌。於是,在李暉和阿史那忠的仔細斟酌下,便有了‘渾水摸魚’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

大軍進城,勢如破竹。政局的頻繁更迭,讓粗獷彪悍的焉耆人也變得聰明了起來。

上次郭孝恪進城,讓焉耆人付出了近千顆腦袋的代價,那是為了保護國王。而這次,卻是為了鳩占鵲巢的突厥人。見洪流入城,便棄刀丟弓,變成平民。

人潮湧動,掉頭斷臂的,都是稀裏糊塗的突厥人。濃濃血腥,依然彌漫著多災多難的焉耆城,佛寺的鍾聲,還是那麼的不急不慢。

狡猾的屈利啜,偷偷打開塵封已久的西城門,帶著兩千殘兵敗將倉皇而逃,其餘的突厥人不死即降。

幸運而又倒黴的栗婆準,又被扶上了王位。治地經驗豐富的阿史那忠,不但幫他理清政務,調整城防,還將隴西的一千兵馬留下守城。

自此,焉耆城政清人和,過上了一段沒有外族侵擾奴役的自在日子。

然而,狼是不會心甘情願看著自己的獵物,被獅子搶走而無動於衷。

本就野心勃勃,與大唐貌合神離的乙毗射匱,見單靠屈利啜不但控製不了焉耆,反而被人家打得屁滾尿流。於是,不惜與大唐翻臉成仇,決定派大軍圍攻焉耆。

當然,結果是肯定的。

堡壘往往是先從內部攻破。當凶悍的突厥人,將不大的焉耆城鐵桶般圍攻了三日,並揚言進城後要殺光全部守城兵將時,就有見風使舵的反唐貴族,乘機打開了城門。

這次的突厥人,可不像屈利啜那麼的心慈手軟,進城劫掠奸淫一番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栗婆準,另立薛婆阿那支為王,並派一名吐屯(突厥官名)攝政,自此,焉耆又重新回到了從前。

突厥人再次控製焉耆的第二年,即貞觀二十年(646),厚顏無恥的乙毗射匱,一麵占著焉耆,一麵還向大唐求婚。

李世明考慮再三,還是不顧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依然答應了這門婚事,隻是不想讓戰火燃遍西域,希望通過和親,能使草原相對安寧。

但也提出了條件,要乙毗射匱可汗用龜茲、於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作為聘禮。但卻被人家斷然拒絕。

唐王朝原先是想通過乙毗射匱來穩定草原,逐漸由東向西漸漸推進。但素有野心的乙毗射匱可汗,卻不願大唐勢力朝西蔓延。

以前隻不過是為焉耆的事情小打小鬧,突厥人也多以親屬利益為借口。

但‘聘禮’問題,卻將乙毗射匱的狼子野心昭然於世。

戰爭的目的也是為了和平,既然相安無望,那隻能用武力解決。

於是,李世民痛下決心,頒詔西征。

在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時代,權力者的任何舉動都會引起利益團體的關注和阻撓,甚至是破壞。

阿史那賀魯,在敬軒的幫助下,經過一番鳳凰涅槃般的蛻變,決意歸順大唐,走向光明。

然而,身經戰亂變故的賀魯心裏明白,此次進京的道路並不平坦。

帶上大軍,會引起沿路官軍的懷疑甚至是抵抗,隻身前往,又怕遭人暗算。更何況,隨身還帶有給皇上進貢的夜明珠。

思前想後最終決定,隻帶十名隨從,化妝進關。

敬軒雖然回到了家中,但對賀魯進京,還是有些不放心,原因是複雜的。

於是,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給關內的虎壯飛鴿傳書,命他密切關注賀魯動向。

說起虎壯,還有段閑話。自李世民登基後,大唐的勢力如日中天,天下能人誌士,以及江湖豪傑紛紛來投。一時間,手下能人異士眾多,虎壯父子,也就被漸漸冷落了下來。

一日,追殺刺客闖進終南山,卻在一隅山坳的道觀,遇見義父道機子尋找多年的師妹。

兩人相見,如同隔世,欣喜之餘,道機子當下決定遠離紅塵,同師妹一起潛心修道。

而讓亦徒亦子的虎壯離開朝廷,去投敬軒。說隻有跟著敬軒才能平安一生。

敬軒知道虎子生性善良實誠,這些年跟著道機子在江湖走動,也結識了不少的英雄豪傑。就索性讓他和一些靠得住的江湖朋友一同,作了唐莊的暗鏢。

所謂暗鏢,就是暗中保護商隊,利用江湖渠道,摸清沿途盜匪底細,用江湖辦法鏟除病源毒瘤,確保商道暢通,人貨安全。虎子是隴西到長安地段的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