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軍襲擊敘利亞駐在貝卡穀地的防空導彈陣地,並與敘利亞空軍戰鬥機展開大規模空戰(這就是著名的貝卡穀地之戰)。在很短的時間內,敘利亞方麵的19個導彈營被摧毀,80架飛機被擊落;而以色列方麵卻沒有損失一架飛機,損失比是80:0,多麼驚人!這就是以色列方麵近乎完美元缺的指揮自動化係統(C3I)及其科學運用進行對抗的傑作。這一殘酷的事實說明,搞好指揮自動化係統對抗對奪取戰爭的勝利是何等的重要。
指揮自動化係統,是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克敵製勝的關鍵因素,被譽為軍隊作戰中的“效益之神”和“力量倍增器”。同一切武器裝備是在“矛”與“盾”的對抗中進行發展的規律一樣,從軍隊指揮自動化係統誕生之日起,敵對雙方指揮自動化係統相互對抗的手段和方法也隨之出現。軍事家們認為,集中力量重點破壞敵方指揮自動化係統的重要樞紐或指揮控製中心,就猶如破壞了神經係統的神經中樞,可以使整個係統癱瘓。這樣要比直接攻擊武器係統的效果好得多。
實戰表明,指揮自動化係統對抗是“效能費用比”較高的手段。據美刊報道,裝備海軍飛機的C3I對抗係統隻占整機成本的4%,裝備軍艦的C3I對抗係統僅占整艦成本的05%,但這些C3I對抗係統卻能使價格昂貴的武器係統充分發揮威力,並減少自身的損失和損耗。據外軍對近幾次局部戰爭的統計,帶有C3I對抗設備的轟炸機的生存率可達70%~90%,反之不超過25%;作戰飛機帶有C3I對抗設備執行任務時損失率為2%~3%;反之為20%;水麵艦艇若不裝備C3I對抗設備,被導彈擊中的概率約為裝備了C3I對抗設備的3倍。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C3I係統對抗將是主要的作戰形式之一。
誰的C3I係統完善並能充分利用它,實施整體對抗,獲得製信息權,誰就可能取勝。反之,就會敗北。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指揮自動化係統對抗,積極地進行研究和運用。
什麼是指揮自動化係統對抗呢?目前為此,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一般都認為,指揮自動化係統對抗,是綜合運用作戰保密、軍事欺騙、電子對抗、網絡戰和實體摧毀等手段,影響、削弱或破壞敵方的C3I係統,同時保護己方的C3I係統正常進行工作。其中電子對抗和網絡戰最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