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企業慈善行為模式與路徑選擇(1 / 3)

中國企業慈善行為模式與路徑選擇

管理創新

作者:胡楠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大量企業也快速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開始參與慈善活動中來。企業慈善被譽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高形式,已經成為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其對組織社會資源、緩和社會矛盾、調節貧富差距、以及促進社會和諧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國的企業慈善雖然起步較晚,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但發展迅速。目前很多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在慈善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我國的企業慈善正由“一捐了之”逐漸走向戰略性的項目合作和參與,由簡單捐贈逐漸走向專業化、係統化的慈善道路。文章在總結我國企業慈善在實踐中經驗與不足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對提升促進企業慈善的效率和影響力行為、理性化以及我國的社會主義慈善事業的發展無疑都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關鍵詞:企業慈善;企業責任;行為模式

一、 引言

企業慈善行為是企業把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用於保護和改善社會福利的活動(徐雪鬆,2007)。企業在履行基本社會責任的基礎上,關愛社會,進行慈善活動,19世紀末在英國興起,到20世紀中期快速發展,時至今日,在全球範圍內,企業慈善在社會進步和造福民眾中都起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在我國,慈善文化源遠流長,但是真正的現代企業製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建立。雖然起步較晚,但企業慈善出現井噴式發展。現在,企業慈善已經成為中國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其社會影響日益增加,並呈現出持續而全麵的發展趨勢。

在理論層麵,對於企業是否應當承擔慈善責任,學術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產生了很多重大的理論成果。同時,伴隨企業慈善行為理論的發展,實證研究領域裏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豐富。其中,大多數研究集中在運用經驗數據來驗證企業績效與慈善行為之間的關係驗證理論,以便進一步修正理論中涉及的變量,包括針對企業特質、企業盈利額績效、企業管理水平等稅收與企業捐贈額之間的關係等方麵進行實證研究。但是在企業慈善行為的具體模式上,還鮮有探討,本文希望在分析總結國內企業慈善模式的基礎上,給出企業慈善的路徑選擇建議。

二、 理論解釋

卡羅爾(1979)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對社會所承擔的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責任總和”。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該是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應該具備以下四種道德,在提供社會所需要產品和服務方麵的保持盈利;遵紀守法;遵循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準則;對企業運作與其中的社區福利做出積極貢獻。按照卡羅爾的金字塔理論,四個責任從低到高,企業的經濟責任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責任,第四個社會責任——而企業的慈善責任,被譽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層次最高層次形式,是企業公民行為的核心內容之一。針對企業是否應當承擔慈善責任,學界持有三大觀:反對慈善的股東資本主義觀、極力倡導慈善的企業公民觀以及務實的戰略慈善觀,這三大觀點無論在企業慈善的理論研究還是現實實踐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1. 反對慈善的股東資本主義觀。此種觀點認為,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其目的就是盈利,在遵守基本法律和道德規範的前提,為股東盡可能多地創造利潤是企業唯一責任。關注社會問題、進行慈善活動,不應該成為企業責任,而是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責任。在這一理念下,企業的慈善行為不僅會影響企業效率,也會損害自由秩序。因此,在企業慈善在出現的初期,並不被人們所認可,在美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美國公司的慈善捐贈往往被視為損害股東權益的違法行為。如果企業從事慈善捐贈活動,就要承擔被股東控告的風險。

2. 極力倡導慈善的企業公民觀。此種觀點將企業視為公民,認為企業應當承擔慈善捐贈及一些社會性活動的責任。卡羅爾(1979)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某一特定時期社會寄希望於企業履行的義務:企業不僅要實了要履行現其經濟上的責任使命,而且能夠同時還要遵守法律、關心社會和社區重視倫理、踐行慈善責任。企業慈善及捐贈性活動應該是超出企業的經濟利益對社會的一種回饋。此觀點強調倡導公民精神,期望公司能像公民個人一樣,企業就是社會的一分子,要對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的發展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3. 務實的戰略慈善觀。此觀點認為當今企業正處於一個緊密聯係的社會,利益格局多元化,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公司要識別利益相關者,確定應對的程序,並且采取措施回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在此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不在被視為妨礙企業發展的包袱,而是將其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中,被視為企業發展的新思路開始被看作一種企業發展的戰略。企業責任開始被作為一種工具,通過向慈善領域做貢獻,進而提升自身的聲譽和影響力能力,這使得企業慈善成為在將來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企業社會責任變成了企業從社區、環境等社會層麵考慮,為了企業自身利益——在將來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而進行的一項策略。無論是波特提出的“戰略性企業慈善論”,還是科特勒提出“慈善營銷慈善論”都屬於這裏流派。企業的慈善行為對企業來說,不僅是“愛心”,更是“市場”,在這個是市場中,企業並不隨意的進行捐贈,而是通過合理投資以精細化的管理,實現自身效率的最大化,企業向“慈善市場”投資,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社區、員工、合作夥伴、顧客、社會甚至是政府等多方麵的回報。(王波,2012)。

三、 中國企業慈善活動現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