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婦女組織(2)(3 / 3)

民建、工商聯的婦委會在發展生產和社會公益活動中做出了成績。據一九八五年統計,各地婦委會創辦經濟實體67個,安置待業知識青年1092人;開辦集體所有製幼兒園21所,個體托兒所13個,家庭托兒所6個,收托兒童2716人。開辦幼兒教師師資培訓班12個,培訓幼兒師資2774人次。一些有專業特長的女成員,還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舉辦各種培訓班,為邊疆經濟開發傳授技藝。在為社會主義建設集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方麵,婦委會也做了不少工作。

四、中國民主促進會婦女工作委員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以下簡稱民進)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在上海成立。其成員大部分是文化、教育界和出版界的愛國人士。雷潔瓊、吳貽芳、吳若安曾任民進中央主席、副主席。一九八四年八月民進中央決定成立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為柳無非、副主任為吳錦章、婁朗懷、淩山。一九八七年民進全國代表會議決定柳無非任參議委員會委員,婦委會主任由霍懋征擔任,副主任由劉美珍、吳錦章、婁朗懷、淩山擔任。不少地方民進組織也相繼成立了婦委會。

婦委會遵照民進中央對婦女工作的指示,從調查研究入手,分析了會員及所聯係的女知識分子的特點和優勢,聽取了她們的要求和意見,確定了開創“民進”婦女工作新局麵的任務和方法。婦委會積極鼓勵女會員在本職工作中不斷做出新貢獻;幫助退休女會員安度晚年,發揮餘熱;交流、宣傳先進人物事跡及婦女工作經驗,發揮女會員在社會上辦學的優勢,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辦實事。“民進”上海市婦委會曾組織會員中的幼教專家開辦了3期虹進幼師培訓班,共培訓774人。上海虹口區“民進”婦委會對本區商業服務公司所屬的81所民辦托幼園所的1600餘名保教人員進行了“應知、應會”短期職業培訓。民進南京市婦委會開辦了前進幼師培訓班,8期共培訓學員800多人,受到江蘇省政協的表彰。江蘇省“民進”婦委會成立了幼兒家庭教育谘詢服務部,組織有一定業務水平的教師在《江蘇教育》上發表係列文章,深受幼教工作者和家長的歡迎。“民進”貴州省的女會員在貴陽為雲南、西藏等7省、自治區的11個少數民族培訓了托兒所、幼兒園的園所長200餘人,為發展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做出了貢獻。為了交流婦委會的工作經驗,表彰先進事跡,啟迪、鼓勵女會員開拓前進,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民進中央婦委會創辦了《民進婦女》季刊,年發行量1萬餘冊。一九八九年停刊。

五、中國農工民主黨婦女工作委員會

一九三○年八月,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在上海召集各地代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這就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當時被稱為“第三黨”。一九四七年二月在上海召開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民主黨主要由愛國的知識分子組成,其中醫藥界人士居多。農工民主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成立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主任委員為王群,副主任委員為王巧璋、胡爾岩。隨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工民主黨也陸續成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婦委會主要工作任務是:號召女黨員立足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在改革中獻計獻策;組織各種活動,開展有益於婦女兒童的工作;提高自身素質,影響和帶動其所聯係的婦女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廣交朋友,推動祖國統一大業。

各級婦委會普遍開展了婦女兒童保健谘詢活動。她們組織有經驗的醫務工作人員深入到機關、廠礦、邊遠山區宣傳婦女保健、優生優育、科學育兒等知識,對增強人民體質和推動計劃生育工作,起了積極作用。農工民主黨中央婦委會克服了種種困難,創辦了前進醫療谘詢服務門診部,並組織成員中的名醫、專家應診。眾多的疑難症患者,在這裏得到了治療。僅一九八七年下半年,用中醫中藥治療脈管炎患者就達1700多人次,療效顯著。這個門診部以精湛的醫術和熱誠的服務,贏得了患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好評,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

六、中國致公黨婦女工作委員會

中國致公黨是一九二五年十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的,主要由歸國華僑和僑眷組成。致公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成立於一九八四年五月,主任委員由致公黨中央副主席鄭守儀兼任,副主任委員有葉佩英、栗秀玉、穀建芬、羅天嬋、淩蘿達、林秀清、鄭振妙。廣東、廣西、上海、杭州、北京、青島等致公黨地方組織也先後成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

婦委會致力於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撫育和培養兒童、少年健康成長;教育其成員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努力學習現代化科學知識,做好本職工作。婦委會還團結和推動女黨員及其所聯係的女歸僑、僑眷在引進人才、資金、技術中發揮作用,為祖國新時期經濟騰飛做貢獻。致公黨各級婦委會成立後,與女黨員建立了密切聯係,關心女黨員的工作和生活,幫助女黨員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成了致公黨女黨員之家,極大地調動了女黨員投身“四化”建設的積極性。南京兒童醫院外科護士長譚月運,為解決國內缺少標準病毒血清的困難,請在海外的親屬捐助了全套標準病毒血清共251種,贈送給南京兒童醫院病毒實驗室。上海市致公黨女黨員劉惠賢經常與海外親友聯係,僅一九八四年就接待了海外親友100多人次,並介紹他們與中國有關部門洽談貿易,成交額達2000多萬美元。上海的致公黨黨員何婉愉夫婦利用到香港探親的機會積極穿針引線,幫助北京有關部門與美國一家公司成交化工原料達6000多萬美元。致公黨婦委會在關心青少年成長方麵也做了許多工作。

七、九三學社婦女工作委員會

九三學社是由一部分文化教育界、科學技術界的愛國、進步的中、高級知識分子於一九四六年五月正式成立的。其婦女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九三學社婦委會)於一九五二年初建立。主任委員為勞君展,副主任委員有孫蓀荃、葉恭紹。當時婦委會在組織女社員學習,動員女社員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方麵做了許多工作。一九五七年以後,婦女工作委員會一度停止了活動。

一九八三年五月,婦女工作委員恢複了活動。主任委員為李孝芳,副主任委員有胡美、康映渠。婦委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推動女社員和所聯係的女知識分子,堅持中共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充分貢獻自己的力量;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堅決同一切歧視、虐待、摧殘和迫害婦女兒童的行為作鬥爭。在一些省、市的九三學社中先後建立了婦委會或婦女工作組,積極開展工作。

九三學社各級婦委會發揮女社員在科學技術上的優勢,開展了講學辦學、科技谘詢、智力支邊等多種活動,並號召女社員投身“四化”建設,做好本職工作。如九三學社北京市婦委會,一九八六年在中山公園每月舉辦一次兒童衛生保健谘詢活動,有17位醫藥衛生界女社員參加,前來谘詢者共187人次。還組織了婦科、兒科專家,在北京市內及郊區少數民族村進行婦幼衛生保健谘詢,谘詢人數達340人次。九三學社中央婦委會舉辦的報告、講座中,婦委會主任李孝芳、副主任康映渠還擔任了主講人。

八、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婦女工作委員會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以下簡稱台盟)成立於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由一部分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台灣省籍人士發起,在香港成立。一九四九年有正式代表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台盟盟員主要是居住在大陸的台灣籍人士,多數是知識分子。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台盟中央四屆五次常委會決定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鄭晶瑩,副主任委員有王觀美、呂月貞。

台盟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的宗旨是:進一步團結女盟員,繼承和發揚台灣同胞的愛國傳統,表彰先進,鼓勵進取;維護女盟員和台灣籍婦女的合法權益,使她們在祖國大家庭中更好地當家做主,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該委員會工作任務是:本著團結奮進,各盡所能,紮實辦事的精神和作風,組織女盟員和男盟員一道,為祖國統一,振興中華,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而奮鬥。

北京、上海、天津等女盟員較多的地方組織建有婦委會。婦委會開展了多樣的以鄉俗、鄉情為內容的聯誼活動,團結女台胞為促進祖國的早日統一和經濟騰飛貢獻力量。

黨政機關、教科文衛係統中的婦女工作委員會

根據全國婦聯章程的有關規定,黨政機關、教科文衛係統的婦女,可按照需要和自願,建立婦女組織,一般稱婦女工作委員會。

黨政機關、教科文衛係統中的婦女工作委員會是中共領導下的獨立的婦女群眾組織,是中共和人民政府聯係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婦聯的基層組織,接受婦聯的業務指導。

婦女工作委員會的基本任務是:(1)在本單位黨政部門領導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宣傳、貫徹執行中共的路線、方針、政策。(2)團結、引導婦女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提高政治、思想、文化素質,艱苦奮鬥、團結協作,努力工作,認真學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3)宣傳貫徹上級婦女代表大會精神,完成婦聯布置的有關工作。(4)代表和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參與本單位的民主管理和監督;認真做好婦女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她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反映她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努力促進男女平等。配合和督促有關部門不斷改善婦女勞動保護條件,幫助婦女解除後顧之憂,為婦女群眾辦好事、辦實事。(5)向中共和政府各級機構、向婦聯推薦優秀婦女人才。(6)關心婦女的業餘生活,因地製宜地開展有利於婦女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7)協助本單位做好少數民族婦女和歸僑、僑眷、台胞、台屬中的婦女工作。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30多個部委就先後建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後因各種原因,多數停止了活動。進入八十年代,根據女幹部的要求,國務院所屬機關,如財政部、商業部、司法部、外交部、勞動部、人事部、紡織部、能源部、水利部、中國科學院、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總行等單位先後恢複和建立了婦委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政府機關、教科文衛係統,先後建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據一九八九年統計,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共和政府機關、教科文衛係統建立了婦女工作委員會36784個。

中共和政府機關、教科文衛係統的婦女組織建立以後,程度不同地開展了各種活動。多數單位的婦委會主要開展了為婦女、兒童辦好事和表彰先進的活動;同時,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財政部婦委會向女職工進行了理想、道德、情操、婚姻、家庭等方麵的教育;每年負責組織“三·八”婦女節和“六·一”兒童節活動,並協助行政領導為女幹部、女職工排憂解難,開辦了機關哺乳室、托兒所,為機關13歲以下的兒童少年解決合作醫療問題,還熱心為大齡未婚女青年當“紅娘”,受到群眾的擁護。

上海市教科文衛係統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建立婦委會,到一九八四年底,全市的教科文衛係統建立婦委會88個,占全市92個教科文衛係統所屬單位的84%。婦委會圍繞中共的中心任務,從婦女解放的需要出發開展工作,在團結較高層次婦女,促進婦女人才成長,鼓勵婦女參政議政,消除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偏見,解除婦女後顧之憂等方麵,顯示了其獨特的作用,同時也為城市婦女工作拓展了新的領域。婦委會在積極發掘、推薦婦女人才上做了不少工作。如開展“三八”紅旗手評比活動,是培養、發掘婦女人才的一條有效途徑。一批有突出貢獻,但才能未充分發揮出來的知識婦女,從當選為“三八”紅旗手開始,逐步引起有關方麵的重視,有的被選拔到領導崗位。如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茅誌瓊,一九八三年是矽酸鹽研究所一個課題組組長。該所婦委會鑒於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成就,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又有突出的組織協調能力,積極向上推薦,使其才能得以發揮。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陳鐵迪、市科委黨委書記陳至立和副書記章博華,以及上海市芭蕾舞團兩位副團長、科技係統11名女局級幹部,都曾是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係普通化學教研室的女教師占90%。由於公共基礎課教學時間多,沒有時間從事科研工作,沒有論文,不能晉升職稱。婦委會向校領導反映這一情況,引起了校領導的重視,及時糾正了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女教師們激動地說,婦委會為我們說了公道話。

福建省政府各廳局的婦委會組織婦女幹部、女職員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為四化建設貢獻智慧和才能。她們組織了“爭當改革先進人物”、“先進人物就在我身邊”、“崗位技術練兵”等教育和競賽活動;舉辦了“做‘四自’新人”講演會、自學成才經驗交流會;在“三·八”節期間,開展各種紀念、表彰活動。有的婦委會還在分房、提幹、評定技術職稱方麵,促使婦女和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福建省農科院婦委會組織女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攻關、創新”競賽,一九八五年,該院獲省及全國重大科研項目成果獎14項,其中3項是女科技人員主持的,8項是女科技人員參與的。該院婦委會舉辦了女科技人員“攻關創新成果展覽”,充分肯定了她們的成績,進一步激發了她們投身科研事業的積極性。

各種婦女聯誼會和協會

在改革、開放中,隨著社會各界橫向聯係的發展,婦女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各種婦女聯誼會應運而生。

婦女聯誼會(協會、促進會等)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行各業、各族各界婦女自願組織的橫向婦女群眾團體。在民政部門登記後,經申請由同級婦聯歸口部門批準,可成為同級婦女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接受婦聯的業務指導。

婦女聯誼會的任務是:(1)學習和貫徹中共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交流有關知識和信息,提高會員政治、文化、科技素質。(2)傳達貫徹婦聯工作會議精神,宣傳婦聯的決議,完成婦聯的有關任務。(3)結合本職工作,為社會提供文化、科技的培訓和谘詢服務。(4)宣傳、表彰會員的先進事跡,推薦婦女優秀人才,促進婦女人才成長。(5)維護會員合法權益,關心會員工作、學習和生活,反映她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努力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問題。(6)加強聯係,增進友誼,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並根據聯誼會各自的條件,開展與國外有關團體和個人的友好往來與合作。(7)發展會員。

聯誼會實行個人會員製和集體會員製。

聯誼會的領導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日常工作領導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設正、副會長和秘書長。

(一)知識婦女聯誼會。

上海市是科技人員雲集的大城市,在48萬科技人員中,女科技人員有18萬,占科技人員總數的37.5%。為了適應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新形勢,給知識婦女創造一個進行思想感情交流、技術業務信息傳遞以及溝通各專業之間橫向聯係的場所,在上海市婦聯部分執委和女工程師的倡議下,於一九八四年十月首先成立了女工程師聯誼會。首批會員有117人,她們來自上海25個工業局、20個科研院所、40多個工廠企業,根據其專業,分為化工醫學、輕工紡織、冶金機械、電子儀表和交通運輸5個小組進行活動,並被吸收為上海市婦聯的團體會員。

在上海市女工程師聯誼會的影響下,江蘇省的常州市、無錫市,福建省的三明市,湖北省的武漢市、宜昌市和沙市市,山東省的青島市以及黑龍江省、遼寧省、江西省等,相繼成立了女科技工作者或女知識分子聯誼會,並由科技界發展到教育、衛生、文藝、新聞等各界。如相繼成立了女企業家協會、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山西女作家協會等等。據一九八九年不完全統計,婦女界的各種聯誼會、協會組織遍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5081個組織。

知識婦女聯誼會成立以後,開展了多種聯誼活動。

1.開展技術和業務谘詢活動,促進生產發展。

上海市女工程師聯誼會成立後,接受的第一個谘詢項目是為江蘇省宜興江塔化纖針織廠提供轉產技術服務。上海紡織局女工程師戴淑清和華碧蓮主動承擔任務。她們認真查資料、找數據,從各方麵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轉產的技術力量和經濟效益,根據該廠現有的條件,建議放棄針織品的生產,轉產有實用價值的地毯。該廠欣然接受了她們的方案。產品上馬後,產銷兩旺,扭轉了虧損局麵。

陝西省知識婦女谘詢服務會谘詢員楊麗青,組織科技大篷車,在秦嶺、大巴山區開展巡回科技谘詢,使數萬名婦女學會了科學養蠶技術,促進了該地區蠶業的發展。無錫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同無錫縣錢橋鄉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技術合作協議,幫助鄉鎮企業引進生產項目,挽救了瀕臨倒閉的工廠。

2.溝通信息,加強橫向聯係。

各地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建立後,加強了橫向聯係。為了使工作向縱深發展,一九八六年五月,由8個城市發起,在湖北省沙市市召開了首屆女知識分子聯誼會橫向聯係會。出席會議的有12個城市聯誼會的代表和婦聯的代表。會議肯定了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在各級婦聯、科協等單位的指導下所取得的成績。為了加強各地女知識分子的橫向聯係,決定每年召開一次年會。一九八七年六月,在山東青島市召開了第二次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年會。與會的有北京、遼寧、江西、安徽、成都、廣州、廈門、哈爾濱、濟南、青島等21個省、市的100多名代表。

3.發揮各自的專長,熱心為婦女、兒童服務。

江西省女科技人員聯誼會的135名會員,分13批到貧困縣的28個鄉村,舉辦了水稻栽培、養殖業及兒科、醫務等培訓班,為老區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技術服務,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醫務人員,並給老區1000多名群眾治病。遼寧省女友聯誼會為滿足廣大家長開發兒童智力的要求,由副會長、遼寧大學英語教授歐陽筱蘇主編了《少兒家庭英語講座》一書,並親自在遼寧省電視台播講,受到廣大家長和兒童的歡迎。據一九八七年不完全統計,參加學習的人數達20多萬人,教材征訂範圍達15個省、市、銷售量為480萬冊。

4.注重提高會員素質,增強攀登高峰的意識。

上海、無錫、常州、沙市等地的知識婦女聯誼會為會員舉辦了英語、微電腦、專利法等多種培訓班,使會員們在技術業務水平方麵,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常州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以會員為骨幹開展發明創造、獻計獻策活動。全市有360名會員在兩年中研製革新項目367項,創造經濟效益2897多萬元,榮獲國家級獎2個,省級獎13個,市級獎34個。會員們兩年中寫論文294篇,獲獎24篇。

有些聯誼會還向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了會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促進了一些問題的解決,同時還向有關部門推薦了一批優秀人才。

(二)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女企業家協會。

女企業家協會是以女廠長、女經理為主組成的群眾組織。它成立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經申請被吸收為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團體會員。

女企業家協會的宗旨是:貫徹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提高女企業工作者的素質為目標,積極推行企業管理現代化,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科學體係;積極開展培訓、谘詢、出版、國內及國際交流、信息傳遞等,把協會辦成培養女企業家的陣地和聯係女企業工作者的紐帶;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為加速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製改革,加速實現中國四個現代化做出貢獻。

女企業家協會會員有大企業的領導者,也有鄉鎮企業的廠長。除台灣省外,會員遍及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甘肅省、河南省、山西省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先後成立了女企業家協會。協會舉辦了女企業家培訓班,講授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經濟合同法等知識,幫助女企業家提高管理水平。

(三)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

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於一九八六年成立,一九八七年有會員5800多人。它接受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全國婦聯的指導,並為其團體會員。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以後,開展了一係列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