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的朋友遍天下
中國婦女同世界各國婦女之間的友好交流,是中國外交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婦女無論在政府外交或人民外交方麵,都是一支積極而活躍的力量。她們堅決貫徹執行中國政府製定的各項外交政策,本著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原則,始終不渝地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堅定不移地站在被壓迫民族和被侵略國家的婦女一邊,站在國際正義和人類進步一邊。她們為增進中國婦女同世界各國婦女間的了解與友誼,保衛世界和平和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就。中國婦女的朋友遍天下。
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全國婦聯承擔了開展中國婦女同世界各國婦女、婦女和兒童工作者組織以及國際婦女組織間的友好聯係與合作,並受中國政府的委托參加政府間有關婦女問題的國際多邊活動。
從新中國建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外交政策的中心任務是鞏固中國的獨立,為社會主義和平建設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和在亞洲擴張的政策,著重加強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交往,並積極爭取同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特別是近鄰)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中國婦女的國際交往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開辟了國際婦女工作陣地,提高了新中國的聲譽。
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後期,美國繼續執行其敵視中國的政策,中蘇關係開始惡化,但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空前高漲。在這一形勢下,中國婦女的國際活動重點是加強同亞、非、拉各國婦女友好往來和相互支援,支持他們的正義鬥爭,例如不遺餘力地支持越南婦女抗美鬥爭,支持柬埔寨、老撾、日本、阿爾及利亞、西南非洲、古巴婦女的民族獨立的鬥爭。為配合中國與其他國家建交工作的開展,中國婦女同西歐一些未建交國家的知名婦女及有影響的婦女組織加強了友好往來,如比利時皇太後的訪華,對促進中比建交起了很好的作用。
十年動亂時期,全國婦聯被迫停止正常工作,中國婦女對外民間友好聯係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七十年代以來,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九七一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複以後,大批國家相繼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方針,調整了外交政策,為開展國際婦女友好交流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中國婦女的國際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一九七八年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後,特別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以來,中國婦女高舉獨立、和平、平等、發展的旗幟,全麵開展國際友好活動,進一步加強並發展了同世界各國婦女的友好團結和合作,加強了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婦女組織和知名人士、以及各個層次的婦女代表之間的友好往來,與以往沒有或很少接觸的一些國家婦女建立了聯係;同北美、歐洲、大洋洲,包括南太平洋島國的婦女進行了互訪;與日本等國婦女間的交往更加頻繁。一九八二年以後,中國婦女同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婦女組織也逐步恢複了聯係。從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七年,中國婦女已同世界各大洲的130個國家的305個婦女和兒童工作者組織建立了友好聯係。中國婦女的國際友好活動遍及全世界。
為了適應中國婦女和各國婦女的共同需要,中國婦女的國際友好交流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更加多樣化,諸如建設項目合作,接受聯合國以及一些國家的項目資金,為中國婦女參與發展開展一係列活動;派遣中國婦女作為留學生到一些國家學習婦幼專業或外語,為一些國家的婦女在中國舉辦各種專業培訓班(如幼兒教育、計劃生育等);委派技術專家到發展中國家培訓刺繡、挑花等專業人才;舉辦大型的婦女問題研討會,如一九九○年在北京舉辦了由中美婦女界人士450人參加的中美婦女問題研討會;和前蘇聯婦女一起在海參崴召開了“婦女組織在改革中的作用”的討論會等。
全國婦聯創辦了英文版《中國婦女》雜誌,並采用出版小冊子和影視片等多種形式,向各國婦女介紹中國婦女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婦女自身地位的提高以及其生活等情況。
聯合國恢複中國合法席位以後,一九七四年中國首次當選為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成員國,此後連續當選。聯合國一九七五年創議的以平等、發展、和平為主題的“聯合國婦女十年”活動,得到中國政府和中國婦女的積極支持。中國婦女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中國政府是聯合國提出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的首批締約國之一。
一九七九年,全國婦聯受外交部的委托,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立了聯係。自一九八一年以來,全國婦聯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執行局會議,並為爭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中國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給予資助做了不少工作。
中國婦女同各國婦女的友好交往
同亞洲各國婦女的友好交往
中國同亞洲各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在曆史上,各國都曾受到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欺淩和壓迫,有著相似的苦難遭遇。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後,中國同亞洲國家的傳統友好關係日益擴大,中國婦女同亞洲各國婦女間的友好交往也隨之取得新的發展。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七年,中國婦女同亞洲各國婦女建立了廣泛的友好聯係,邀請了亞洲各國的216個婦女訪華團、共2304人次來華訪問;中國婦女應邀派出62個婦女代表團、416人次訪問了亞洲13個國家。全國婦聯已同18個國家的40個官方或民間的全國性婦女組織有了友好與合作關係,通過互訪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友好接觸和交流,密切和增進了中國婦女同亞洲各國婦女間的團結、友誼與合作。
中國婦女在開展對外友好活動中,同亞洲國家的交往是較早的。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北京召開了由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以下稱國際婦聯)主持的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亞洲和其他地區23個國家的197位代表,她們成為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婦女首批結識的亞洲朋友。
從五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婦女配合中國政府對外工作,積極開展同亞洲友好國家,特別是近鄰國家婦女間的廣泛交往,積極支持這一地區各國婦女爭取與維護民族獨立與和平的鬥爭。一九五二年,全國婦聯首次接待了參加國際婦聯召開的會議以後順便訪問中國的印度、印尼、緬甸婦女代表。一九五三年以後,又邀請了以印度國會議員安穆·斯瓦來納坦夫人為團長的印度婦女代表團,邀請了以巴基斯坦婦女和平委員會副主席沙阿·納瓦茲為首的巴基斯坦婦女代表團,邀請了以印尼婦女大會前主席布佐彭多羅夫人為首的、印尼外長夫人參加的印尼婦女代表團,邀請了全錫蘭婦女代表團,還邀請了全緬甸自由婦女同盟主席杜盛布率領的緬甸婦女代表團等。她們訪華期間受到中國婦女的熱情接待和周恩來總理、宋慶齡副主席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一九五七年,毛澤東主席還會見了前來參加全國婦聯第三次婦女代表大會的朝鮮、越南、蒙古和印度的全體外賓。她們通過訪問,目睹新中國成立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看到過去受壓迫的中國婦女已成為國家的主人,增進了對新中國的了解,加深了與中國婦女的友誼,對中國人民與婦女的翻身解放和酷愛和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婦女抱著尋求友誼、尋求和平、尋求知識的目的出訪了一些國家,如以中國政府衛生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李德全為團長的中國婦女代表團,於一九五五年應巴基斯坦婦女協會的邀請訪問了巴基斯坦。這是中國派出訪問亞洲國家的第一個婦女代表團,受到中巴兩國領導人的重視。出訪前,周恩來總理接見了全團,訪問期間,代表團受到巴基斯坦總督和總督夫人的接見。此次出訪對促進中國婦女同巴基斯坦婦女的友好關係起了重要作用。一九五六年,中國政府司法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史良率團訪問了印度,受到印度總統和副總統的接見。一九五八年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李寶光率團應印度全印婦女會議的邀請參加了該會第二十八屆年會,受到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接見。一九五八年陳毅副總理夫人張茜應柬埔寨王後的邀請訪問了柬埔寨。
從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末,全國婦聯先後邀請13個亞洲國家的56個婦女代表團、286人次訪華;派出14個代表團、76人次,訪問7國。這一時期開始同新加坡、菲律賓,阿富汗等國的婦女組織有了友好聯係。一九六四年中國國慶十五周年時,邀請了印尼前首席部長朱安達夫人和印尼第三副總理的夫人以及印尼共和國婦女協會聯絡主席海魯爾·沙勒;一九六六年邀請了菲律賓自由黨參議員卡蒂瓦克夫人和阿富汗婦女協會主席伊特瑪蒂來中國訪問。在出訪活動中,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全國婦聯兩次派婦聯常委郭明秋率團訪問蒙古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受到蒙古部長會議主席澤登巴爾接見。一九六一年應印尼婦女運動協會的邀請,由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郭建率團出席了印尼婦協第四次代表大會。
十年動亂時期,中國婦女同亞洲各國婦女的聯係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
一九七八年全國婦聯恢複工作以後,中國婦女不僅恢複了同亞洲國家婦女組織原有的友好關係,而且擴大並發展了新的友好關係,特別是同南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婦女的友好交往有了較快的發展。從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七年,接待亞洲各國婦女團85個、1587人次,其中接待南亞和東南亞的婦女代表團有29個,派出訪問南亞和東南亞的代表團11個,訪問了5個國家。中國婦女的朋友不僅包括婦女兒童工作者,還包括政府官員、高級官員的夫人、女議員、女法官、女律師、女作家、女職員、農婦、女工、家庭婦女等各界人士以及教育、衛生、新聞、建築、企業、商業等方麵的人士。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四年,全國婦聯相繼邀請了以孟加拉婦女事務部部長為首的和以孟加拉社會福利部和婦女事務部部長為首的兩個婦女代表團;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六年,又分別邀請了以菲律賓大馬尼拉市婦女理事會主席萊奧娜爾達·恩·卡瑪昭為團長的和以菲律賓最高級法院首席法官鄭建祥夫人為團長的兩個菲律賓代表團;一九八二年以斯裏蘭卡議會議員瓦拉潘內行政區區長蘭努卡·赫拉特為首的斯裏蘭卡婦女代表團來華訪問。同年,全國婦聯接待了阿富汗抵抗組織婦女代表團。一九八三年邀請了全印婦女會議主席薩羅吉妮·瓦拉譜為團長的印度婦女代表團。一九八四年邀請了尼泊爾婦女組織中央委員會主席蘇西拉·塔帕為團長的尼泊爾婦女代表團等。一九八六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社會福利婦女事務部部長莎海尼·阿蒂奎·雷赫門率團來訪。她們親自看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在政治、經濟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和總政策加深了了解並深表讚賞。宋慶齡、萬裏、康克清分別會見或宴請婦女訪華團。
一九八五年,應巴基斯坦政府內閣婦女部邀請,全國婦聯派以副主席雷潔瓊為團長的婦女代表團訪問了巴基斯坦。訪問期間受到齊亞·哈克總統的接見,哈克總統稱讚中國婦女是解放的婦女。巴基斯坦朋友多次強調,中國政府和人民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他們的慷慨援助和有力的支持,並說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的真誠友誼。一九八二年應印中友好婦女協會的邀請,全國婦聯請對外友協常務理事陸璀為團長,率團對印度進行友好訪問,受到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接見。其後又相繼派出3個代表團分別參加印度大學婦女協會聯合會成立六十周年、全印婦女會議第五十二屆年會和全印民主婦聯第二次代表大會。
一九七八年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中泰兩國婦女的友誼開始有了發展。從一九七九年開始直到一九八七年,兩國婦女組織始終保持定期派婦女代表團進行互訪的密切關係。一九七九年,泰婦女委員會顧問素瑪裏·乍謫甲瓦尼率團應邀來訪,這是全國婦聯恢複工作後接待的第一個泰國婦女代表團,宋慶齡、陳慕華會見了代表團。此後泰國婦女理事會的曆屆主席,如坤仁占他尼·山達布特拉、坤仁奧拉旺·夫德叻軍、巴帕·沙軍功達那、素沙坤·杜金達以及泰國大學婦女協會主席鑾良·披汕布、泰華婦女聯誼會會長陳淑卿、泰國法政大學校長、參議員依堯·猜西裏等人先後率婦女團應邀來訪。泰國女親王阿濃·尼魯蓬率兒童工作考察團來中國訪問考察。中國婦女十分重視發展與泰國婦女的友誼,這幾個泰國婦女代表團在中國訪問期間分別受到宋慶齡、鄧穎超、陳慕華、康克清的親切會見。同時,中國婦女也相繼派出了幾個代表團訪問泰國,一九八○年應泰國全國婦女理事會的邀請,全國婦聯副主席、紡織工業部部長郝建秀率團赴泰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婦女代表團第一次訪泰,受到泰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給予較高的禮遇。泰國王後、炳總理和泰中友協主席接見了全團。全團還參加了炳總理為慶祝國王生日舉行的萬壽節招待會。此後全國婦聯副主席雷潔瓊、黃甘英、張幗英又分別率婦女代表團訪泰,受到泰國政府和婦女的隆重接待和熱烈歡迎。泰國王後、詩琳通公主、王妃熱情地接見了代表團。
中國婦女一貫支持那些為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而鬥爭的亞洲國家婦女。
中朝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戰鬥友誼。一九五○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婦女同中國人民一起,全力支持朝鮮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一九五一年,中國婦女派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同年,中國婦女派代表參加了國際婦女赴朝調查團,調查和揭發美軍在朝鮮的暴行。朝鮮停戰實現以後,一九五四年全國婦聯派出婦女代表團赴朝參加朝鮮婦女大會,支持朝鮮人民的鬥爭。以後兩國婦女組織不斷交往。一九六四年,全國婦聯副主席楊之華率婦女代表團訪朝,進一步增進了中朝兩國婦女的友誼。一九七八年以來,中朝兩國婦女友好往來日益頻繁,友好關係有了新的發展。一九七九年,朝鮮民主女性同盟副委員長率婦女代表團來華參加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慶祝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和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會見了全團,在北京舉行有1000多名婦女參加的集會,熱烈歡迎朝鮮婦女的友好使者。此後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五年朝鮮民主女性同盟兩次派以副委員長為首的婦女代表團訪問中國。一九八七年,又派團來訪,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全國婦聯也於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四年先後兩次派出以副主席李寶光和副主席張幗英為首的婦女代表團赴朝訪問,體現了中朝兩國婦女在建設自己的祖國,實現國家統一的鬥爭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的親密友情。
在越南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獨立和實現祖國統一的鬥爭中,中國婦女始終給予了同情和支持。一九五六年,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帥孟奇率婦女代表團赴河內參加越南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受到胡誌明主席的親切接見。一九五七年越南婦女聯合會主席阮氏十率團參加了中國婦女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六一年全國婦聯副主席鄧穎超率婦女代表團出席越南第三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胡誌明主席到機場迎接並陪同參觀訪問。其後陳毅副總理夫人張茜率婦女代表團訪越,受到了胡誌明主席3次會見。這些訪問不僅增進了兩國婦女之間的友誼,同時也支持了越南人民和婦女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爭取祖國統一的正義鬥爭。中國婦女還經常以發函電的形式支持越南婦女的正義鬥爭,僅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五年,全國婦聯向越南婦女聯合會發出支持電、函有38件。
中國婦女還對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而鬥爭的柬埔寨婦女予以大力支持,並在多次國際會議上與柬埔寨婦女代表團進行友好接觸與合作。
中日兩國一水之隔,加強中日兩國人民和婦女之間的友好往來,促進兩國邦交的正常化,對於維護亞洲和太平洋區域的和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一九五三年,以日本婦女團體聯合會秘書長濱田係衛為首的日本婦女代表團在出席世界婦女大會後順道來中國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日兩國婦女的第一次交往,從此開始了兩國婦女之間的友好往來。
在一九五四年新中國國慶五周年之際,全國婦聯第一次正式邀請日本眾議院議員神近市子率團來華參加國慶活動。她們回國後熱情地向日本婦女介紹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和婦女地位的提高,每位代表平均做了50場訪華報告,引起巨大的反響,“到中國去”成為許多日本婦女的願望。
此後,中日兩國婦女之間的友好交往日益頻繁。日中友好協會、日本婦女團體聯合會、社會黨婦女部、日本婦女會議、日本共產黨婦女部等黨派團體都相繼派出婦女代表團訪問過中國。如一九五七年日中友協第一次派出由基督教婦女矯風會副會長久布白落實率領的婦女代表團來中國,參加“五一”節慶祝活動。訪問期間,該團與全國婦聯簽訂了加強中日兩國婦女的交流、促進中日友好的協議書。隨後,日中友協又多次組團訪華,這些訪華團給中國婦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期間,日本國內廣泛開展了反對日美安全條約、反對複活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中國婦女對日本人民的正義鬥爭寄予深切的同情和支持。一九六○年,中國婦女致電日本婦女團體,對日本民族英雄樺美智子慘遭殺害表示哀悼,並堅決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鬥爭。日本人民舉行多次反對原子彈氫彈鬥爭大會,全國婦聯都派代表隨中國人民和平友好代表團參加大會。
一九六一年春,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許廣平率團訪問日本,日方由37個團體組成了歡迎委員會。代表團在日本一個月,訪問了27個城市。所到之處,都唱著“東京——北京”的歌,日本婦女和各界朋友用鮮花熱情迎接中國婦女的友好使者。許廣平團長向日本人民和婦女發表的廣播講話,深情地表達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一九七二年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揭開了中日關係史的新篇章。
一九七八年全國婦聯恢複工作時,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並生效,中日友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兩國婦女友好交往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中日兩國婦女友好關係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發展。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七年,全國婦聯共接待日本婦女代表團53個1037人次,派出訪問日本的婦女代表團共22個160人次。這個時期,全國婦聯恢複並加強了與日本老朋友的友好聯係,同時逐步擴大了同日本各界婦女的友好往來,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同更多的日本婦女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全國婦聯已與日本27個婦女組和友好團體建立了聯係。中國婦女與日本婦女界的一些老朋友的情誼與日俱增。她們為日中友好的發展與鞏固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