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態度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對社會的要求多於給予,一種是給予多於要求。前一種人總是與社會處於敵對,總是抱怨社會虧待了自己,於是他們的一生是在同強大的社會作戰敗下陣來後的萎靡不振的一生,是談不上有什麼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
但是後者卻不同,他們視自己為社會的一員而非對手,他們的立足點是如何給予而非索取,因此,當他們因為給予而獲得別人認同的目光和真心的讚許時,他們覺得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自己的努力沒有付諸流水,當他們臨死時他們可以非常自慰地在心裏對自己說:“我活過,付出過也得到過,我無怨無悔。”然後問心無愧地平靜告別人世。
人生一世,倏忽如白駒之過隙,如何讓這短暫的幾十年不枉過而且富有意義,最大的秘密就是要懂得給予,而千萬要避免一味索取的極端個人主義作風。
31
情緒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你行動的信號。
人不能永遠情緒低落,當然更不可能永遠情緒高亢又快樂,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對此懷有最真誠得不容一絲懷疑的無比美好的願望。但事實是我們每個人的情緒總是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不易把握。
當你不小心處於情緒低落時,就是你調動身心起來行動的時候。從低穀走到高潮不是當你孤獨時你不停告訴自己我很快樂我有朋友,於是你就不孤獨了,你一旦意識到孤獨就即刻去找朋友聊天侃述,換言之,擺脫突如其來低落的情緒需要的是你以行動去轉移你的意焦。
當你正處於諸如振奮自信熱情好奇諸如此類的快樂有力情緒之中時,也千萬不能因為樂在其中忘乎所以就忘了行動了。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時此刻你一定要提醒自己樂極生悲,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的產生,同樣需要你立即行動起來保持你的良好情緒,即使永駐也應該盡量延長它的有效期限。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物,情緒也不例外,情緒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都是相對的,都不是無法改變的,關鍵還在於你的行動,因為情緒隻是你行動的信號。
第8月
開闊人生的視角
——注意力·角度·範圍
人類一思考,上帝也發笑。
——猶太古諺
1
這是因為你擁有一雙獨特的眼睛。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意義?為什麼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是因為你擁有一雙獨特的眼睛,你看問題的角度是獨一無二的。
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他是一個眼光獨到的人。”一般而言,“眼光獨到”的人都是成功的人。但是沒有必要全身心對他充滿敬意,因為你自己也擁有獨到的眼光。
既然世界上沒有生活經曆一模一樣的人,必然也就注定了看問題的眼光絕對不會一樣。就像一個笑話所說的那樣: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在清晨遇到了,富人對窮人說:“我出來散散步,看看能不能找到進餐的胃口,你呢?”窮人哀歎一聲回答:“我是出來散散步,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填胃口的食物。”
笑話中的兩個人固然都是散步,但他們的目的不同,所以富人把注意力放在令他開懷的事物上,而窮人則把目光放在可以填飽胃口的事物上。不同的經濟狀況,生活經曆使人與人之間的眼光分離。
2
孩子們是“眼光獨到”的專家。
可能沒有什麼可以證明誰的眼光最獨到,但是安東尼奧相信世界上孩子們是“眼光獨到”的專家。
許多成年人看問題之所以會達成共識,是因為分們的眼光差異已經由於相近的教育方式、生活經曆而變得模糊了。但是孩子們的眼光則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的目光毫無目的,肆無忌憚地審視著世界的方方麵麵,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們會說出令成年人也感動不已的話的原因。
孩子們不會因為地位、膚色、經濟狀況等方麵的差異而令勇敢的目光畏縮,但成年人往往辦不到這一點。
3
眼光是看問題的習慣,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限製你的眼光。
什麼是眼光?也許許多人都可能體會眼光卻不能給它下個定義,那麼先把對眼光的直覺反應寫在紙上。那可能是角度、高低、範圍等等。
眼光其實很容易衝鋒,眼光是人們對事物的理解麵積,是一種受限製的思維習慣。一塊石頭在農夫的眼裏必須扔到田外的廢物,在化學家眼裏是它所代表的化學成分,在地質學家眼裏是地殼變動的曆史,在考古學家眼裏它上麵的文字,在建築工作者眼裏是建築材料……石差別是固定不變的宏觀事物,所有人都沒有看錯它,隻不過由於思維習慣或個人主觀限製,所以每個人都隻能用他習慣的方式去理解這塊石頭。
眼光是看問題的習慣,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限製你的眼光。當你感覺已不滿足目前的眼光時,你可以改變。比如一個考古學家兼地質學家眼中的石頭,就包含了兩種對石頭的理解。隻要你努力,你的眼光也可以得以開闊。
4
把塞滿你視野的障礙拋開,你將可以看到一個新世界。
許多著名的企業,往往在一段時間後會高薪聘請“效率專家”到自己的企業,以期達到提高效率。
所謂“效率專家”其實應當是“眼光專家”,他們往往會發現一家陌生企業中可以提高效率的方式,這不能隻歸功於他們的專業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以一種完全新鮮的眼光看工作的流程,而是企業內部的人不能辦到的。因為企業內部的人對一切都早以習以為常,他們的目光充滿了習慣,隻會對改變敏感而不會對不變敏感,而“效率專家”們則充分利用“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快看出了合理的地方。
把塞滿你視野的障礙拋開,你將可以看到一個新世界。
5
你的眼罩是什麼?
造成你目前“視力”的因素是什麼?你是近視還是遠視?不妨對症下絕調整你的視力。
當你隻看到眼前利益,而把五十、十年以後的利益置之不顧時,這是非常有害的。正是由於近視,人們大量砍伐森林,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破壞臭氧層,二十年後空氣都會成為商品絕不是個近在咫尺的笑話。
當你隻看到二十年以後的美好前景,而放棄眼前的機會時,你患了遠視。遠視的結果隻能是誌大才疏的悲劇。
6
給自己配副近視眼鏡
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在大蕭條時期為挽救公司聘請了一位經理,這位總經理走馬上任以後針對市場疲軟的事實,獨出心裁地把一大批高薪技術開發人員解雇,由於生產成本降低,很快公司走出低穀,董事會一致認為新總經理有眼光。可是五年以後這家公司在經濟恢複時期卻出人意料地麵臨破產,原因在於那位總經理當初隻顧眼前利益解雇大批技術開發人員,千萬技術開發研製在五年內幾乎處於停頓狀態,當市場需求恢複活力,人們要求提高時,公司的產品跟不上時代需要。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近視”的危害可能在短期中不會爆發,但是一超出你當初的視野,馬上就會掉進泥淖中。
給自己配副近視眼鏡,從短期的範圍中抬起頭來,看看遠處的風景和陷阱。
7
給自己配副遠視眼鏡。
泰戈爾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國王讓兩個兒子穿過一片玉米地,誰能摘到最大的玉米,誰就可以繼承王位。但條件是隻能摘一次,並且不能走回頭路。兩位王子出發了,大王子剛進玉米地就發現一個巨大的玉米,但他想後麵可能還會有更大的。於是從它邊走過,一次又一次,他都在看到大玉米時對自己說還有更大的,直到快走出玉米田時,他才胡亂地摘了一個比較大的玉米,但事實上這甚至還不如他見過的那些。小王子把玉米田分為兩段,他決定在第一段時觀察玉米的大小,並在第二段時根據觀察的結果選擇,如果遇到合適的大玉米就摘下,這樣當小王子從玉米田中出來時,雖然摘到的不是最大的,但由於他沒有錯過機會,所以他摘到的玉米大大超過大王子胡亂中摘到的。最後小王子繼承了王位。
大王子明顯深受“無視”之害,他錯過了許多機會,把希望放在遙不可及的未來,事實上,你的一生隻能有一次,把眼光投在太遠的地方,反而會被腳下的石塊絆倒。
8
是什麼讓你失去獨到的眼光?
獨到的眼光有雙重含義,一是你能在同一事物上看到與眾不同的意義,二是你能注意別人沒有注意到的事物。兩種獨到的眼光都令你大獲其利。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一支沒有人注意的股票,你認為有飆升的潛力,當它升值的能令你獲利;而一張漲勢凶猛的股票,你看到其中的危險因素全部推出,當它狂跌時,能令你避免損失。
如何把握獨到的眼光呢?
9
擁有獨到的眼光。先要建立一份足以“橫眉冷對千丈指的自信心。
實際上,許多人都有獨到的眼光,他們所缺乏的隻是維護這種眼光的自信。
你很可能就是那種具有獨到眼光的人,你經常會發現一些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可是你收回目光看到左右似乎沒有什麼反應的人們時,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發現,你也在想也許是別人看氏最或者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不值得大驚小怪,於是你心安理得地讓機會從你眼前溜走。
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中,所有的人都看見皇帝其實一絲不掛,可是由於怕別人譏笑自己,他們寧願不說出口,但是當一個小孩叫道:“他沒穿衣服呀!”之後,所有的人又紛紛附和。你千萬不要成為附和者。把自信建立在仔細觀察和考慮上,如果那是事實,即使全世界隻有你一個人看到,也應當相信。
10
想要具備獨到眼光,就不要成為別人眼光的追隨者。
用你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不要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一顆心靈,不是讓你拿出作為裝飾品的!想要具備獨到眼光,就不要成為別人眼光的追隨者。
很多人都不可避免地想隨大流行動,這實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把自己的命運交付他人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如果命運就此能走向一條坦途倒也罷了,但往往人們從此走上一條通往黑暗的羊腸小道。
眼光也是如此,為什麼不用自己的眼光去分辨前進的道路呢?為什麼不能看看道路是通向何方呢?用自己的眼光作決定,即使錯了也是你自己的選擇。
11
鱸魚試驗的啟示
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生物學家們發現生活在海洋中的鱸魚過著集體生活,它們往往幾百條、幾千條的在一起遊動,而且這一大群鱸魚隻有一條是方向的領袖,它的方向是整個魚群的方向。但是這條“領頭魚”並不是比別的魚更聰明或更有方向感。生物學家把一條被破壞掉神經係統完全沒有方向感,但顯得異常活躍的鱸魚放入魚群,這條幾乎是白癡的鱸魚,興奮地漫無目的地亂衝亂撞,剛開始,魚群的秩序發生混亂,整個的隊伍被這條魚衝得七零八落,但不久新的秩序建立起來了,這條“白癡”魚成了新的“領頭魚”。
鱸魚隻是想有一個領導者,讓它可以避免作決定,所以不管領導者的狀態如何,鱸魚都樂於追隨。那麼你呢?你是不是樂於放棄自我,樂於做一個追隨者呢?
12
好奇心是擁有獨到眼光的重要條件,不要讓你的好奇心睡著了。
是不是常常聽到小孩子提一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問題,但你又不能解答“為什麼黑人的皮膚是黑顏色的?”……“為什麼其它鳥會飛,舵鳥不會?”……“為什麼我們看得見月亮時就看不見太陽?”等等,你不禁要問“為什麼小子能注意到這些我們注意不到的東西?答案很簡單,小孩子的好奇心比你強,眼光比你獨到。
成年以後,就算遇到你好奇的事,但為了避免被別人說你孩子氣,你寧願把好奇封殺在心裏,久而久之你成為一個沒有好奇心的成年人。其實失去好奇心,並不是成熟必需付出的代價。而正是出於好奇,你才會對不懂的事物充分了解觀察。這正是獨到眼光的源頭。
好奇心是擁有獨到眼光的重要條件,不要讓你的好奇心睡著了。
13
不要讓你的眼睛一直盯在某處不動,這樣你會錯過更多的東西。
一個小孩小時候總愛東張西望,出身名門的母親便教訓他說:“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會在街上輕佻地到處亂看的,你要學會隻盯著你前麵的路麵。”這個小孩順從了母親,氦掉了到處亂看的“壞毛病”,隻看自己前麵的路麵。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小孩也變成了垂暮的老人,在他臨終前,他吃力地轉動著頭,看著窗外的景色,不時發出驚歎聲。護士好奇的問他:“先生,你一輩子看過的東西還少嗎?現在是什麼吸引了你?”老人吃力地回答:“你錯了,我一輩子隻看過離我5米的路麵。”
不要讓你的眼睛一直盯在某處不動,這樣你會錯過更多的東西。
14
女人有時之所以男人更成功,關鍵在他們有一雙孩子似的眼睛和孩子似的好奇心。
女人以弱者的身份受到男人的保護,可是女人有時會比男人更為成功。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和很天真(如果是真的天真)我們最多隻是寬容地笑笑,但是沒有能夠想象一個三十多歲依然天真的男人。
社會的觀念把太多的責任感放在男性身上,社會迫使男性早熟,男性最高標準的美是粗曠、成熟、深沉,但絕對不會是天真。於是男人們主動把孩子般好奇的眼光進化為男人深邃成熟的眼光。女性則沒有這麼多顧忌,她們可以一如既往地問一些問題,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她們看到的世界遠比男性豐富多彩。
女人有時之所以比男人更成功,關鍵在他們有一雙孩子似的眼睛和孩子似的好奇心。
15
教育不可避免的在一家程度上消極了人們視角的差異。
教育對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增強個人能力有不容質疑的作用,但教育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們視角的差異。
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笑用力點上一筆,然後教師問一群幼兒園的小孩子:“說說看,這是什麼?”教師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有月亮、星星、眼睛甚至有小孩回答是貓頭鷹。同樣的問題用來問一群中學生,隻能得到一個答案:“是粉筆在黑板上留下的一個點。”是教育讓中學生失去獨到的視角。人們在教育中形成統一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自己的眼光。
16
你的職業使你的眼光帶上了職業的印記。
一位銀行職員會對什麼敏感?錢。一位教師會對什麼敏感?學生。一位消防隊員會對什麼敏感?失火。你的職業使你的眼光帶上了職業的印記。
這雖然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一個職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可不以靠你的努力把這種“職業眼病”改變過來呢?一定可以!你的生活並不是你的事業所以涵蓋的,除了事業之外,你還有許多跟職業完全無關的興趣愛好,不妨試著在工作之餘把注意力放在興趣愛好上,這樣養成習慣後你會擁有有效的眼光。
17
對一切抱懷疑態度,也不失為一個妙方法。
對一切懷疑態度,聽上去顯得很冷漠,其實仔細想一想,持懷疑態度不是為了與世隔絕,而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眼光。在這個意義上懷疑並不是一種缺點。
中世紀時,歐洲教會宣稱地球是一個平麵,人們在平麵上生活,平麵之處是無底的深淵,這種說法在今天看來是顯得荒謬可笑,不堪一駁,但是隻要想一想幾百年間成千上萬的人把這當作事實深信不疑,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懷疑這種態度了。
懷疑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隻有抱懷疑態度才會有求證的行動。姑且把懷疑當作武器找回失去的眼光吧。
18
有的人寧願相信聽到的,也不願意相信看到的,他的眼光被他自己忽略了。
當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許許多多的人不顧他提出的確鑿證據,紛紛怒罵他背叛了上帝。可以想象如果是在中世紀,達爾文也會是教會火刑柱上的犧牲品。有的人寧願相信聽到的,也不願意相信看到的,他的眼光被他自己忽略了。
當別人都群情洶湧地高聲叫罵時,他們中間有多少人是出於自己的本來意願。也許大部分人都沒有仔細考慮,隻是在道隻管中說中使自己暫時變成一個盲者。
相信聽到的,而不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隻能成為命運的盲者,在黑暗中走向深淵。
19
“膽汁”的分泌過度,也是造成失去眼光的重要原因。
“膽汁”的分泌過度,也是造成失去眼光的重要原因。膽汁型的人是隱喻那些用熱血思考而不是用大腦思考的人。過度的熱情和衝動會讓你失去眼光。
切莫讓熱情衝昏了頭腦,之所以會出現讓你後悔不迭的事,就是因為你的眼睛被熱情蒙住,不以分辯真相造成的。
20
試著給自己的眼光找到一個好角度。
在許多情況下是外在條件影響了你的眼光,但是你的主觀因素也會影響眼光。你自己給眼光選擇角度。
兩個小姑娘跑進玫瑰園,她們看到嬌豔的玫瑰,都忍不住去摘,玫瑰上的刺紮破了她們的手指。第一個小姑娘哭著找到媽媽:“媽媽,那些花上都在刺刺。”第二個小姑娘捂著手跑向母親:“媽媽、媽媽,快來看,這些刺上都長著花。”
是花上的刺,還是刺上的花,就看你自己怎麼去看了。
21
提高個人能力,可以開闊你的視野。
前麵我們舉的黑板上的粉筆點的例子還有一個有趣的續篇,在問過小孩子和中學生以後,同樣的問題擺在大學生麵前,得到的答案居然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回答是電子,有的回答是粉筆的腳印,有的甚至回答那是一個行為的結果。失去了小孩子的天真和中學生的呆滯,大學生的回答充滿了更高層次的智慧和眼光。
所以當個人能力提高到一定層次之後,往往視野也會隨之開闊,如果你對現在的視線範圍不滿意,不妨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
22
悲觀者的眼光與樂觀者的眼光截然不同。
有這麼一個近似於文字遊戲的論述。吃葡萄時悲觀者從大粒的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失望,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樂觀者則從小粒的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快樂,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悲觀者決定學著樂觀者的吃法吃葡萄,但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樂觀者也想換換吃法,他從大粒的開始吃,依舊成績良好,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
悲觀者的眼樂觀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觀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樂觀者看到的都令他快樂。如果你是那個悲觀者的話不妨不用換吃法,而換種眼光吧。
23
超越自我的眼光,必須先得超越自己。
站得高看得遠是個永恒不變的真理,但你要先登上高峰才有這樣的機會。
想要站得高,是想超越自己的眼光,超越自己的眼光,必須先得超越自己。不妨想象一下自己還沒有達到的目標已經達那時你會擁有怎樣的眼光。
24
你的眼光一直在變,隻是你沒有察覺到而已。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位已經年近古稀的農夫說:“我的力氣和壯年時一樣大!”別人都驚疑地看著他,他進一步解釋:“想想那塊大石頭我壯年時抬不動,現在還是抬不動。”不要以為你的眼光沒有達到某個目標就以為它一直沒有改變,其實你的眼光一直在變,隻是你沒有察覺而已。
也許是你給自己眼光定下的參照物也在變化,所以你才忽略了變化,不要因此而產生悲觀的情緒,這反而會損害“視力”。
25
是你自己沒有區分“看不懂”與“看不見”之間的差別。
一位病人找到眼科大夫:“醫生,我不能念報紙。”醫生給他檢查以後安慰他:“沒關係,你的眼睛近視,配一副眼簡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病人驚喜地問:“真的嗎?我配眼鏡以後就可以看報紙了?”醫生笑著肯定。病人戴上配的眼鏡拿起一張報紙來。“醫生,我還是不能念。”醫生奇怪地又仔細檢查了病人的眼睛:“不可能呀?你真的隻是近視而已。”病人回答:“可是我不識字。”
所以有時是你自己沒有區分“看不懂”與“看不見”之間的差別。
26
你的目光放在哪裏,你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哪裏,所以慎重選擇你注視的方向。
你的目光放在哪裏,你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哪裏,所以慎重選擇你注視的方向。
你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遙資源,不能夠供你任意揮霍,所以你最好隻關注那些於你有重大意義的人或事,為一些並不重要的東西分散精力和眼力是件得不償失的事。當然在學會關注之前你要先學會如何區分重要與不重要。
27
慧眼工程一
事業並不一定隻是擁有雄厚實力,手下員工成百上千,呼風喚雨。對一位主婦來說,經營的家庭何嚐不是一種事業;對一位教師來說,桃李滿天下的滿園繽紛何嚐不是一種事業。所以對事業的眼光,盡可能放得很輕鬆。沒有人能逼你什麼,逼你的隻是你對事業的偏見。
28
慧眼工程二
眼中的感情不光僅僅有令人目眩神迷的愛情,還有血濃於水的親情,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友情。缺乏任何一種感情,人生都是一種缺憾。
愛情是一種傾盡全力的付出、隨遇而安的豁達和心某情願的勇氣,沒有付出愛是虛偽的,沒有得到的愛是蒼白的,沒勇氣的愛是可憐的。而親情最重要的是避免傷害,因為人往往容易傷害親人,在潛意識中親人是最寬容的港灣,即使如此,何苦讓港口支離破碎呢?友情是最奇妙的感情,有像而聚,無像則散的瀟灑是友情的真諦。
29
慧眼工程三
不要太關注於金錢的價值,套一句俗話,錢不是拿來愛的,是拿來花的。把眼光過多投注於金錢上,眼界也會變得斤斤計較起來。
30
慧眼工程四
命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解答的問題,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必時時把命運前程放在心上揣摸,反正一切都會有個結果,不如看看周圍自然而新鮮的世界。
31
擁有什麼樣的眼光,也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眼光決定人生,這一點也不過分。擁有什麼樣的眼光,也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你眼光獨創,必然會獲得成功;
你眼界狹窄,必然會把一生帶進死胡同;
你眼光散漫,人生也充滿了浪漫與空虛;
反之,你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也就需要什麼樣的眼光,幸好,眼光是可以憑自己努力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