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中國海洋與海權(4)(1 / 2)

6.中國的未來在海洋

中國是一個擁有廣闊陸地的國家,但同時也擁有更廣闊的海洋國土,是一個背陸麵海的大國,幾千年以來的不間斷開發,陸地資源已經日趨枯竭,中國的未來在海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要想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必須將目光從陸權上轉移,關注海洋,利用海洋,全麵開發與維護海洋。

2l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定要轉向海洋,對海洋的拓展是對陸地經濟的延續,是國家經濟的新的生命。根據科學家們的普遍預測,陸地資源終有一天會被耗盡,而且消耗的速度正在越來越快,人類要生存就必然會轉向海洋索取。人類對海洋潛在的重要性的認識在日漸成熟,紛紛投身於發展海洋經濟的大軍之中,較早進入海洋的國家都已經開始在近海進行科考和探礦行動,已經有部分國家開始依賴海洋提供主要經濟發展來源。中國的海洋文化,遠者可追溯到漢唐,近者則推到輝煌的鄭和時代,但中國人先天缺乏海洋意識,兵器入庫,馬放南山,白縛手腳,白白失去了曆史賦予我們的機遇,才遭致近代史上一連串的恥辱進而演化為今天的遺憾。所以,我們不能隻將目光局限在今天,而應該放眼未來,為子孫後代計,去爭取我們應得的海洋權益。

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將來注定離不開海洋。海洋對於中國而言,不僅本身就是一座資源寶庫,更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於世界市場,中國的外貿進出口早已經是世界第一,我們擁有巨大的海外利益,卻沒有相應的海上力量來保證遠洋生命線的安全,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是極不相符的。

首先,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海洋是一座無限豐富的資源寶庫。

據1995年的估計,世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資源儲量為379億噸,天然氣的儲量為39萬億立方米。還有極為豐富的礦物資源、生物資源、能源資源等,連海水本身都渾身是寶,光海水淡化一項就能為貧水國家帶來滾滾財富。那麼海洋究竟蘊藏著哪些資源?

資源之一:石油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海底蘊藏的油氣資源儲量約占全球油氣儲量的1/3。關於海洋石油的儲藏量,有一項比較公認的結論是:全球石油資源的極限儲量為10000億噸,可采儲量為3000億噸,其中海洋石油儲量約占45%,即可采儲量為1350億噸。墨西哥灣、中國近海包括南沙群島海底,都是世界公認的海洋石油最豐富的區域。據中國海洋局副局長王宏介紹,中國的海洋石油儲量約為240億噸,占了可采儲量的將近五分之一。豐富的石油儲備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資源之二:海洋生物資源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豐富,漁場麵積280萬平方公裏,魚類1500種以上,水產品目前年產量達2800多萬噸,穩居世界首位。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經濟學家已經勾勒出了·幅美妙的圖景:海洋水產生產農牧化、藍色革命計劃和海水農業這三個方向,將是未來世界海洋發展的主旋律。

海洋水產生產農牧化就是指通過人為幹涉,改造海洋環境,以創造經濟生物生長發育所需的良好環境條件,同時也對生物本身進行必要的改造,以提高它們的質量和產量。具體就是建立育苗廠、養殖場、增殖站,進行人工育苗、養殖、增殖和放流,使海洋成為魚、蝦、貝、藻的農牧場。

藍色革命計劃是指大洋深處海水的利用。深層海水裏氮的含量是表層海水的200倍,磷的含量是表層海水的5倍,將深層海水抽到表麵,遇到充足的陽光,就會形成一個產量倍增的新的人工生態係統。

海水農業是指拋棄傳統的淡水農業思維,直接用海水灌溉農作物,開發沿岸帶的鹽堿地、沙漠和荒地。人類為了獲得耐海水的植物正在進行艱苦地探索,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獲得了可以用海水灌溉的小麥、大麥和西紅柿等。

資源之三:海水本身開發如果我國能大力推廣海水直接利用,濱海城市缺水問題有望得到一勞永逸的永久性解決。西方發達國家的海水冷卻廣泛用在沿海電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紡織、船舶、食品、醫藥等工業領域,日本和歐洲每年都在3000億立方米左右規模,而我國則隻有100多億立方米。中國的淡水資源正麵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局麵,而占地球將近2/31一勺海水卻得不到科學利用,是很可惜的。

然後是海水淡化利用。由於陸地環境的惡化,資源日益枯竭,尤其對於沙漠地帶和沙漠國家來說,海水淡化工業將是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石。世界海水淡化的日產量已經達到2700萬噸,並且還在以10%~30%的速度攀升。目前海水淡化的國際市場容量已經達到20多億美元,主要由美、日等強國瓜分,未來20年有近700億美元,市場潛力巨大。在多次國際海水淡化會議上,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迫切希望中國的海水淡化技術能夠進入國際市場,打破目前的壟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