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地球在呼喚低碳(3)(3 / 3)

六、走向低碳經濟:歐盟戰略

歐盟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麵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理念創新和政策創新先行於美國和日本,技術創新跟進日本。

歐盟的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目標是,到2020年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在歐盟能源結構中使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達到20%,到2020年使歐盟的一次能源的使用量削減20%,通過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以及征收能源稅來確定碳價格,形成有競爭力的“區域內能源市場”並且製定相關的國際能源政策。

但是,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麵,歐盟在許多技術領域落後於日本。歐盟自己承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盟各國的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界對能源技術研究的預算都大幅度下降,對能源技術的研發能力及科研基礎設施的投資處於長期不足的狀態”。

除了創新投入不足之外,歐盟成員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參差不齊,這是歐盟創新體係的一大弱點。例如,同是歐盟成員,德國和波蘭之間的技術創新能力有“天壤之別”。總之,歐盟的技術創新的資源四處分散,雖然政策目標遠大宏偉,但是概念性、框架性的計劃過多,像日本那樣的針對性強,目標十分具體,研發與商用化戰略明確的內容較少。再加上歐盟對27個成員國的創新資源的協調效率一直不高。這些都是歐盟在低碳技術創新中落後於日本的主要原因。因此,歐盟特別重視積極開展和日本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的合作。例如,在2009年3月,歐盟委員會聯合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東京共同組織召開了“能源技術領域歐盟和日本戰略工作會議”,並且製定了雙方在低碳技術創新的具體合作項目以及共同行動計劃。歐盟還通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在日本全國主要大學和科研機構募集日本的科研人員參加2007-2013年的“歐盟第7次研究框架計劃(FP7)”中有關低碳技術的研究活動。

歐盟委員會在戰略上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向低碳經濟轉型需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經濟轉型幾乎涉及所有的經濟與產業領域,為了保證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經濟持續增長,並且在低碳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目前的10年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時期。歐盟的戰略是製定有針對性的政策促進具有成本效益的低碳技術的創新,並且加快低碳技術在歐盟區域的普及步伐,從而使歐盟的相關產業和重要部門擁有低碳技術的競爭優勢。

歐盟認識到,由於低碳技術既沒有自發的市場需求也沒有短期的商業利益。供求之間的差距也被認為是低碳技術的“死亡之穀”。因此,必須由政府出麵進行幹預,鼓勵技術創新。為此,歐盟在2007年11月發表了“歐洲能源技術戰略計劃”。該戰略計劃的宗旨是為實現歐盟的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目標而全力推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開發。

歐盟對低碳經濟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麵。一是有關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研究;二是有關如何減緩氣候變化的研究;三是有關氣候友好型技術,即低碳技術的創新。在2000-2006年,歐盟在以上三個方麵的研究投入了20億歐元。在2007-2013年,也即歐洲第7次研究框架期間,將投入90多億歐元。其中,環境研究的預算為18.9億歐元,能源研究23.5億歐元,運輸研究41.6億歐元,宇宙與地球環境安全檢測的研究預算為14.3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