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綠色一起成長
你是否還記得最後一次觸摸大樹時的感覺?是否還記得清晨聆聽鳥兒歡唱時的愉悅?是否能夠辨認出路旁、小區、校園、街心公園裏的植物?在城市生活久了,漸漸地疏遠了自然,遺忘了自然的顏色、自然的味道、自然的聲音……
《齊民要術》記載,生兒育女,要給每個嬰兒栽20棵樹。等到結婚年齡,樹就可以做車軲轆,按1棵樹可以做3副軲轆、1副值3匹絹計算,20棵樹共值180匹絹,夠結婚費用。為嬰兒植樹,是當時盛行的風俗。直到現在,貴州的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有為出生子女種“女兒杉”的習慣。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植樹了嗎?周末別“宅”在家裏啦,氣候變化已經威脅到家門口了,全球變暖已經帶來了北極熊的死亡和極端天氣,讓我們打破固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回歸自然,為保護環境和綠化祖國盡到一個公民的義務。一棵樹就是一個綠色保護神,億萬棵樹連在一起,就能夠將我們的國土覆蓋起來。
植樹造林的意義
首先,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沙漠逞強施虐,所用的武器是風和沙。每次狂風一起,沙粒飛揚,風沙所到之處田園全被埋葬,城市變成廢墟,人們生活苦不堪言。要抵禦風沙的襲擊,變荒漠為綠洲,就必須大力植樹造林。樹木密集的防護林可以控製氣團流動,削弱風速,減少風力。風一旦遇防護林,速度可以降低70%至80%。這樣風刮起的沙粒也減少了,從而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其次,植樹造林能消除空氣汙染,美化環境。樹葉上長著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還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大量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因此,綠色植物還被稱為“天然除塵器”。一公頃草坪每年可吸收煙塵30噸以上。樹葉在陽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人體所需的氧氣。據測定,據統計,一公頃闊葉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300至900噸;每天能吸收1噸二氧化碳,釋放出730千克氧氣,可供900個成年人呼吸用。綠色植物也被稱為“氧氣製造廠”。鬆樹、樟樹、榆樹還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100平方米的鬆柏林一晝夜能分泌出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傷寒、痢疾等病菌。這些“環境衛士”,在淨化空氣、保障人們身心健康方麵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後,植樹造林可以為人類提供許多寶貴的資源。木材是森林的主要產物,可以用來建房、造橋、紡織、造紙等,還可做工具、農具、家具、工藝品等日常用品。在吃的方麵,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有高營養的茶油,有清香四溢的茶葉,有滋補身體的珍貴藥材。此外,植樹造林還能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噪音、美化環境,保護生態平衡。
植樹造林的好處還有很多。樹木是自動的調溫器,夏日樹蔭下的氣溫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至3℃。綠化還能吸收聲波,減低噪聲。
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創值約19.6萬美元。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卻是顯而易見的。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賬: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一共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汙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而是20萬美元了。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間接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隻,產生氧氣5200萬噸。一年間接效益總值合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於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間接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占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在對自然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麵的間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