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昨天的美麗,今日的危機(1)(3 / 3)

生命是一種最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現象。在現在的地球上,生活著150多萬種動物、40多萬種植物和20多萬種微生物,構成了一個蜂飛蝶舞,鳥語花香,山青水秀,絢爛多彩的生命世界,繁衍進化,生生不息。從高山到平原,從沙漠到草原,從空中到江河湖海,從地表到地下,到處都有生命的蹤跡。

然而,在46億年前,當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之初,地球不僅受到億萬顆彗星和隕石撞擊,而且用了大約1億年的時間,才把高達數千攝氏度的溫度降了下來。那時的地球是一個無生命荒涼沉寂的世界。過了大約10億年,地球上似乎才有了簡單的藍藻類微生物。那麼,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何時、何地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這就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問題。

關於生命的起源,一開始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世間萬物:在大約6000多年前,上帝創造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分別叫做亞當和夏娃,之後才創造出了其他的生物。這種神話故事沒有科學依據,顯然不能以理服人。在《埃及神話》中,是神的呼喚驚醒了人類。早在人類出世之前,就有一個全能的神存在,是他的一聲聲呼喚創造了世間萬物。他說:“蘇比!”天地間就有了風;他說:“泰富那!”天空就下起了雨;他又說:“哈比!”於是一條大河從埃及流過,滋潤了萬物,這就是尼羅河……當他喊道:“男人和女人!”埃及城內就出現了很多人。另有觀點認為,生命是在地球的發展過程中由非生命物質轉化而來的。當然是需要經過一定的曆史時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

古時候有“腐草化螢”和“汗液生虱”的說法,這種說法就認為非生命物質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物。但這些也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隻是把現象當做本質的結果。生命物質的產生,不是非生命物質驟然間作用的結果,而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過程。

1952年,美國化學家米勒做了著名的米勒試驗,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他製備了和原始大氣相似的混合物,將甲烷、氨、水蒸氣、氫氣等混合放入一個消過毒的真空玻璃儀器。之後,模仿原始地球閃電連續進行火花放電。就這樣,在8天之後,終於得到了一些大分子:甘氨酸、丙氨酸和少量的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等重要氨基酸,它們都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物質。著名的“米勒試驗”驗證了無機物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有機物的。

有機物是生命體的主要組成物質,一切有機物都是由無機元素碳和氧、氫、氮等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含有大量的碳、氫、氧、硫等元素。當時,地表溫度很高,這些元素經過漫長的過程化合成了簡單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彙合到了原始海洋,強烈的太陽輻射帶來大量的紫外線和其他宇宙射線,海洋中的有機物分子變得越來越複雜。直到最後,在某種條件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有機分子,這個分子能夠把較簡單的分子組成與它自身相同的另一個分子。這就意味著,原始的生命物質產生了。

在地質學上,人們也找到了生命起源的證據。在10億、20億、30億年前的岩層中,人們發現了20多種氨基酸。

四、環境——人類生存的空間

人類的誕生依賴於得天獨厚的環境。

人們給環境的最為廣義的定義,是包括自然環境及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基本活動。在環境科學中,人們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體。

在我們中國廣大的國土上,有著多姿多彩的環境:熱帶海洋的珊瑚礁和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全球最高的山峰和人口最密集的衝積平原;江南風景如畫的田園和西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茫茫戈壁……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為人類留下了絢麗多姿的生存空間,人類也緊緊依賴於這些上蒼賜予我們的環境。它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也是人類文明的源泉。

宇宙環境

大氣層外的環境,被人們稱為宇宙環境。它是人類活動進入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地球鄰近天體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新概念,也有人稱之為“空間環境”。中國古代對宇宙一詞的解釋是“宇”為上下四方,“宙”為古往今來,宇宙則是說無限的空間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