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氣溶膠粒子一般由水蒸汽、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氣體等凝聚而成。隨呼吸進入呼吸道的氣溶膠粒子,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由氣溶膠粒子吸附化學物質造成的。如二氧化矽可致矽肺,汞、鈹、鉻、鉛、鉀等有毒金屬可發生纖維肺和惡性腫瘤。氣溶膠中的酸性化合物,是危害呼吸道的主要物質,例如水溶性的硫酸及其鹽類、硝酸及其鹽類、銨鹽等複合離子。這些粒子一般都比較小,可進入肺泡,造成較大損害。如吸入硫酸後可發生咽喉炎及支氣管痙攣。當吸入濃度高的硫酸或濃度雖低但吸入的時間長,均可使局部上的皮壞死,造成永久性損害。
監測分析表明,機動車輛排氣型汙染已代替煤煙型汙染,成為城市主要大氣汙染源,並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發展。
鉛
汽車尾氣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響。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通常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鉛,根據添加劑是否含有鉛,將汽油分為含鉛汽油和無鉛汽油兩大類。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氣中合有鉛,它是一種有毒有害的重金屬,擴散到大氣中能隨呼吸道進入人體影響身體健康。研究表明,鉛對人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多係統的。對神經、血液和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內分泌和免疫等係統以及兒童的身體發育均有毒性作用,其中神經係統和血液一造血係統對鉛最敏感。環境鉛汙染已成為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鉛能夠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幼年時低水平的鉛接觸與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神經行為方麵的缺陷有關,應引起全社會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大氣汙染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我們必須對控製和減少大氣汙染物做出切實的努力。
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的製造者
學者們回顧已經結束的20世紀時,總結說:20世紀是“汽車的世紀”。
的確,自從亨利·福特於1896年製造出第一輛汽車以來,車輪已輾過了100多年的曆史。百餘年間,汽車製造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汽車“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曾為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增光添彩,幫助現代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編織著日益絢麗多彩的夢,汽車已成為人們無法離開的交通工具。
然而,人們卻沒有想到,正是汽車與石油製品——汽油的結合,產生了一個可怕白的隱形殺手——光化學煙霧。
洛杉磯的煙霧事件轟動了世界,也引起了美國政府和科學界的極大重視。經過幾年的研究表明,此次災難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引發災難的因素多種多樣,而產生這種“殺人煙霧”的真正元凶,就是給人們帶來行走方便的汽車。
當時在這座城市中,有汽車250多萬輛,汽車發動機在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時,除了產生熱能之外,汽車排氣管還排出大量的廢氣,我們稱之為汽車尾氣。
汽車排放的尾氣,除氮和氧以及燃燒產物二氧化碳、水蒸汽為無害成分外,其餘均為有害成分。汽車發動機排放的尾氣,一部分毒性物質是由於燃料不完全燃燒或燃氣溫度較低時產生。尤其是噴油器噴霧不良、超負荷工作運行時,燃油不能很好地與氧化合燃燒,必定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煤煙。另一部分有毒物質是由於燃燒室內的高溫、高壓而形成的氮氧化合物。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有毒的氣體,它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而成為大氣成份中比較穩定的組成部分,能在大氣中停留2~3年。當人們吸入過多的一氧化碳後,一氧化碳可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阻礙血液吸收氧氣和輸送氧氣而中毒死亡。它引起的公害稱為汽車尾氣第一排氣公害。
碳氫化合物中,特別是烯在大氣上空,在太陽光紫外線作用下,會與氧化氮起光化反應生成臭氧、醛等煙霧狀物質,刺激人們的喉、眼、鼻等粘膜。它不僅危害人們與動物,而且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迫使農業減產,同時還具有致癌作用。它是汽車尾氣排放的第二公害。
氮氧化合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總稱,其中一氧化氮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的結合能力比一氧化碳還強。容易使人們中毒而死亡。二氧化氮是一種褐色有毒氣體,有特殊刺激臭味,損害人的眼睛和肺部。它是產生酸雨和引起氣候變化、產生煙霧的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每天將上千噸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排入大氣。這些汙染物在陽光的強刺激下,發生一係列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了以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等為主的淡淡的藍色有害煙霧,科學家定名為光化學煙霧。
綜上所述,汽車尾氣排出的汙染物,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汙染。在交通幹線等人口密集區,其排氣高度接近人體呼吸帶,給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汽車尾氣的排放。
“空中死神”酸雨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