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汙染源
行駛中的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等交通工具排放出合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等汙染物的尾氣造成大氣汙染。從目前來看,排放汙染物最多的還是汽車。近年來,我國的公路交通也發展很快,汽車的排放廢氣在一些大城市已成為主要的空氣汙染源。
農業汙染源
農業機械運行時排放的尾氣;農田施用化學農藥、化肥、有機肥時有害物質直接逸散到大氣中,或在土壤中經分解後向大氣排放的有毒、有害及惡臭氣態汙染物等;露天燃燒秸稈、樹葉或者廢棄物等。
沙塵汙染源
由於農村和城市過度開發,植被和水麵遭受破壞而減少或消失,地表裸露,地麵沙塵被風力或交通工具揚起,可吸入顆粒物懸浮於大氣中,造成大氣汙染。
大氣中的主要汙染物
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汙染物。大氣汙染物的種類很多,其中影響範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主要是煤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碳化氫、硫化氫和氨等六七種。一般情況下,大氣汙染物中粉塵與二氧化硫占40%,一氧化碳占30%,二氧化氮、碳化氫以及其他廢氣占30%。它們的主要來源是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築工地)等。
二氧化硫、顆粒物
我國的大氣汙染,主要是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為代表的煤煙型汙染,而顆粒物又是大氣汙染物中含量最大、成分最複雜、危害較大的一種。它包括飄塵和降塵(顆粒物粒徑小於10微米的為飄塵,大於10微米的為降塵)。降塵在空氣中停留時間短,不易被人吸入,而飄塵則可隨時被人吸入。粒徑在0.5微米~5微米的飄塵,能進入支氣管和肺的深部,對人體的危害最大。飄塵在空氣中能互相碰撞,具有吸附性和催化作用,能促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變成硫酸霧和硝酸霧,並吸附在飄塵上,經呼吸道深入肺部,滯留在肺壁上。還會把有毒金屬,如鉛、鎘、鉻、汞、鋁、錳、釩、鈹的化合物和致癌性很強的苯並芘等烴類化合物,附著在飄塵微粒上,隨呼吸時進入人體,如長期在肺部沉積,使肺部產生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塵肺。
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燃燒的煤,使所合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為0.0001%0~0.001%0時.即可嗅出,此時對人體無危害。如長期吸入的二氧化硫濃度為0.005‰~0.01‰,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當濃度達到0.02‰時,會引起結膜炎。濃度高時,可發生水腫和呼吸麻痹。濃度更高,達到0.4‰~0.5‰時,則危及人的生命。
據統計,1990年全國煤炭消耗量10.52億噸,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達2232萬噸,超過歐洲和美國,居世界首位。1997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346X噸,比1995年增加114萬噸,煙塵排放總量為1873~-噸,比1995年減少111萬噸。由於我國部分地區燃用高硫煤,燃煤設備未能采取脫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斷增加,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如不嚴格控製,到2000年我國煤炭消耗量增長到15億噸時,二氧化硫排放量將達2730萬噸。
空氣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刺激和腐蝕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和氣道阻力增加,長期作用會導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氣管炎等。
硫酸霧和酸雨
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會被氧化成硫酸霧,隨飄塵直接進入肺泡。它的危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10倍。在我國,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汙染範圍不斷擴大,已由80年代初的西南局部地區,擴展至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的大部分地區,目前年均降水PH低於5.6的地區已占全國麵積40%左右。酸雨和硫酸霧汙染危害居民健康;腐蝕建築材料;破壞生態係統,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每年多達200多億元。
汽車尾氣和先化學煙霧
大氣中的氮氧化物除由於工業生產和汽車排放外,還來自土壤中的氮,在高溫下能形成一氧化氮,再氧化成二氧化氮,特別在使用氮肥後大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更高,二氧化氮的毒性為一氧化氮的4~5倍,當二氧化氮的濃度為0.00012‰—0.00022‰時即可嗅出,濃度為0.005‰時,吸入10分鍾可引起人的呼吸道阻力增高。氮氧化物與烴類化合物共存於大氣時,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光化學煙霧。自1974年以來,我國蘭州西固地區常發生“霧茫茫,眼難睜,不傷心,淚自流”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人感覺眼酸痛、流淚、胸悶、呼吸困難、喉痛、疲乏無力等症狀,究其原因,元凶就是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