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以前,世界上發生的與氣候有關的災害造成的損失沒有一次超過10億美元。但是在1990年至1995年間,世界各地發生的每次損失超過30億美元的氣候型災害高達16次。其中有:
1991年5月孟加拉國發生的時速達171英裏的龍卷風造成114萬人死亡,100多萬所住房被毀,損失達30億美元,占孟加拉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0%以上。
1992年8月發生的安德魯颶風幾乎把美國佛羅裏達州一個160平方英裏的地區夷為平地。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美元,相當於此前美國發生的3次最嚴重的颶風造成損失的總和,是迄今美國發生的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次颶風。
1993年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發生的洪水和1994年意大利發生的洪水造成的損失分別為120億美元和93億美元。
1995年中國和北朝鮮發生的洪水總共造成217億美元的損失。
該報告沒有把迄今發生的氣候型災害歸因於全球變暖,但提出全球變暖今後很可能造成更多的災害。最近的一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今後一個時期的氣候劇烈變化很可能是不規則的、間歇性的、無法預料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本月發表的一項正式研究報告也持這種看法。該委員會的報告說,隨著氣溫的升高“一些地區的火災、旱災、水災和高溫天氣預計將增多”。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有可能大大增加龍卷風、颶風和台風的威力,使風速達到每小時220英裏。
1995年,一向青翠繁茂的阿根廷草原也幹枯了,遭受了曆史上最嚴重的旱災。草原成了一點就著的幹柴地,已有上萬英畝草原燃燒過,並且火勢無法控製。幹旱使該地區的穀物減產大約30%,成千上萬隻牛因饑餓而死。
1995年~1996年這段時期出現了一個應當列入創紀錄史冊的季節。號稱“萬物之都”的紐約曾因近50年來最嚴重的大風雪而陷入癱瘓狀態。而那隻是1995年~1996年之交天氣怪異的造成的災害之一。日本降下了空前未有的大雪,阿根廷遇到了創紀錄的高溫,蘇格蘭的氣溫之低也創下曆史紀錄。乖戾的天氣還給意大利、印度尼西亞、南非和法國南部帶來了洪水。它使澳大利亞的夏季寒冷濕潤,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經曆了一段溫暖無雪的冬天。由於暴雨如注,至少有147人在南非洪水中喪生。在墨西哥中部,一英尺厚的大雪把多達2000萬隻定期遷徙的大花蝶凍死在雪中。1995年大西洋颶風季節共出現19次暴風雨天氣,是有史以來颶風活動的第二個活躍季節。
1996年2月,氣候專家稱,繼上個季節大西洋颶風次數幾乎達到曆史最高紀錄後,北美冬季又出現了猛烈的暴風雪氣候,這可能是全球氣候形勢出現根本變化的一種征兆。盡管最後的數字尚未統計出來,但是美國1995年的氣溫似乎已經超過曆史上氣候最暖的1990年。一些研究人員認為,21世紀世界氣候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熱,氣溫將上升2℃。
氣候專家說,距今最近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厄爾尼諾”現象甚至有可能更加頻繁出現,持續的時間可能更長。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會使太平洋東部出現暴風雨天氣,使大西洋形成颶風,並在遠至非洲東部的廣大地區造成幹旱。
根據氣候統計數字模型,這種現象很可能每隔兩千年才出現一次。世界各地出現的洪水和幹旱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包括東南亞季風減弱,非洲和南美洲北部幹旱以及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氣候極為潮濕等。
那麼,這一切意味著什麼?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是最顯而易見的氣候變化特征,極端天氣是全球變暖的結果,這種變化部分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層,致使地球氣溫上升造成的。而全球變暖本身則是空氣汙染的結果。
由於全球變暖已經形成,上述災害可能隻是今後將要發生的災害的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