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事件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美國政府和科學界的極大重視,他們對引起多諾拉事件的氣象狀況、事件對動植物的影響、汙染物的性質進行了徹底的調查。當時對多諾拉14萬居民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這次事件中有43%(約6000人)的居民患有程度不同的眼痛、喉痛、流鼻涕、幹咳、頭痛、肢體酸乏等症狀,較嚴重患者咳血、胸悶、嘔吐、腹瀉,重度患者呈綜合性症狀。患者大多是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開始發病,第三天就有17人死亡。煙霧為何能致人於死地呢?
多諾拉是美國匹斯堡附近的工業城市,在這深約130米的河穀中,建有大型煉鐵廠、硫酸廠和煉鋅廠,工廠常年累月地排放合有二氧化硫的氣體和粉塵,日積月累終於釀成了汙染事件。逆溫是造成大氣汙染公害事件的一個重要氣象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在大氣圈距地麵最近的對流層裏,氣溫變化的規律是:每升高100米,溫度平均下降0.65℃。此時,溫度下高上低,地麵暖空氣上升,汙染物被帶走,空氣對流越快,汙染物擴散也越快。但當發生特殊氣象狀況時,出現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現象,即下層溫度低於上層大氣溫度,形成逆溫。由於形成逆溫層,大氣非常穩定,空氣對流受阻,汙染物難以擴散,汙染物達到很高濃度時就造成了煙霧事件。馬斯河穀和多諾拉的煙霧事件,就是由於山穀地形促進逆溫而形成的。除氣象、地形因素外,當時二氧化硫濃度高,它同金屬元素和某些化合物反應生成“金屬”硫酸銨是這次事件的主要致害物,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產物與大氣中塵粒結合是致害因素。多諾拉事件發生期間,環境條件和汙染物濃度,是導致這次事件的真正元凶,然而當時並沒有對此作詳細的記錄和研究,真正的凶手就在科學家眼前悄然溜走了。
霧都慘案——倫敦四千人死於非命
大約在公元8世紀時,人類開始使用礦物燃料。礦物燃料的使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也使得人類消耗的能源急劇增長,與之相伴,工業煙霧也日漸蔚為大觀。不久,它就像童話故事中被釋放出的幽靈一般,幾乎完全掙脫了人類對它的控製,在全世界遊蕩。
煙霧最先襲擊了工業化進行較早且發展較快的英國。煙霧事件頻繁發生,使倫敦成為世界聞名的霧都。1952年12月5日,殺人煙霧又一次襲擊了倫敦,4天之內造成了4700多人死亡,幾千人患病。如此不幸的災難至今銘記在倫敦人的腦海中,哀婉的鍾聲也在提醒著人們要吸取以往的教訓。
產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誌的,而蒸汽機的使用必須以煤炭作為原料。因此,隨著產業革命的出現,廣布於地下的煤炭資源便有了真正的價值,煤炭成為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原料。在當時,煙囪林立,煤煙衝天,象征著一個地區的繁榮。然而在繁榮的背後,環境汙染的危機正向人們襲來。最早實現產業革命的英國,當時的煤煙汙染是最為嚴重的。早在1306年,英國就注意到了由於用煤而引起的環境汙染問題。當時英國國會就曾經發布公告以禁止倫敦的工匠和製造商在國會開會期間用煤,其後不久有一人因違反此項命令而被處決。英國王室甚至還在煤煙汙染較嚴重的時候,遷離倫敦而搬到外地。由此可見,在煤炭文明之花盛開的英國,很早以來就為煤炭煙氣所困擾。在愛德華一世(1272年~1307年)、二世(1307年~1327年)時期,就有由於煤炭的有害氣味而引起人們強烈抗議的記載。在理查德三世(1377年~1399年)、亨利五世(1413年~1422年)時期,都針對煤炭燃燒產生煤煙和氣味采取對使用加以限製的措施。
1661年約翰·伊凡林曾寫了一本有關倫敦煙氣的名作——《驅除煙氣》。書中這樣描述當時的倫敦:“地獄般陰森的煤煙,從家庭的煙囪和啤酒廠以及石灰窯等地冒出來,倫敦猶如西西裏島的埃特納火山,好像是火與冶煉之神的法庭,恰似在地獄的旁邊一樣,當其他許多地方空氣清澈潔淨之時,倫敦卻被煙熏得黯然失色。太陽賜給世界以白晝,這兒的陽光幾乎穿不透雲層,難以授給倫敦。這個光榮的古代城市,從木製到石砌,一直到用大理石建造,連遙遠的印度洋都受它支配。但是由於淹沒在煤炭散發出濃烈的煙和硫之中,出現了惡臭與昏暗……探訪倫敦的疲憊的客人,還沒見倫敦的街道,就先從數十英裏之外聞到了臭味,這正是玷汙該城榮譽的有害煤煙……在倫敦,曆經許多世紀依然堅硬如故的石和鐵,因為遭到煤煙的腐蝕,如今已變得破爛不堪……倫敦居民吸入不潔淨的空氣,使肺髒受到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