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隻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遊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盡管它們深受海水水族愛好者的寵愛,但是,這種獨特的習性,使得它們在水族箱裏的飼養存活頗具難度。雖然,豐年蝦、輪蟲、仔魚苗,都是適合它們的餌料,但是如何才能使它們能夠充分的覓食,這一點是海馬和海龍飼養存活的關鍵所在,喂食過程中需要關閉過濾係統造就一個平靜的無流環境,以便它們能夠慢絲條理的覓食,還有一點就是它們的生活夥伴——如果,將海馬、海龍和較為活潑的魚類飼養在一起,那麼在喂食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活餌將是被那些魚類所搶先吞噬……因此,要成功地飼養海馬和海龍,根據我的經驗,最好還是將它們單獨飼養在水流平緩、環境安靜的海藻造景缸中,同時,選擇蝦魚科(Centriscidae)的刀片魚(Aeoliscus Strigatus)、鬆球魚科(Monocentridae)的鳳梨魚(Monocentris Japonica)等等這些生活習性差不多的小巧魚類共同飼養,它們將是海馬和海龍良好的生活夥伴。
生育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鑒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雄海馬腹部有一個小袋,賦與雄魚照顧卵和仔魚的任務。可用來裝小海馬,每次可裝2000隻小海馬。海馬孕期從10到25天不等。每當交配季節來臨,“對上象”的雄海馬與雌海馬的尾部就會交織在一起,纏綿動人,很有詩意。更重要的是這種交配動作使雌海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馬的育兒袋裏,而雄海馬也能夠準確地接住卵子。海馬的“愛情”之舞大約持續8個小時。交配前,雄海馬下腹部的腹袋就會脹大,準備接受雌海馬的卵。雌海馬長著長長的產卵管,可將卵子排入雄海馬的腹袋裏。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裏經過數周後,便會孵化成小海馬,準備誕生。這時雄海馬就會用尾巴勾住一根結實的海草莖,不斷地來回彎曲或伸展身體,猶如人類女性生育時陣痛時的痙攣。同時它們腹袋的口微微張開並逐漸擴大。隨後,一隻小海馬從開口處噴了出來,雄海馬不斷痙攣,小海馬也不斷蹦出腹袋。小海馬出生後馬上升到水麵吸氣,讓體內的魚鰾充滿空氣。每隻小海馬約有1厘米長,出生後不久就開始自行攝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馬此時也巳精疲力竭。
海馬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唯一一種雄性懷孕的動物。8~9月為盛產期,漁民常於此時張網捕捉。
種類
1.克氏海馬Hippocampuskelloggi Jordan&Snyder——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幅鰭亞綱Actinopterygii,海龍目Syngnath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
海棲魚類。海馬中以此種體形最大,體長30~33厘米。側扁,腹部頗凸出。背鰭18~19;臀鰭4;胸鰭18.體環11 39~40.軀幹部骨環呈七棱形,尾部骨環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頭部及腹側棱棘較發達外,體上各棱棘均短鈍,呈瘤狀。頭冠低小,尖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後方彎曲。吻細長,呈管狀;吻長稍大於眶後頭部長度,約等於眼後緣頸背第一棘長。眼較大,側上位。眼間隔小於眼徑,微隆起。鼻孔很小,每側兩個,相距甚近,位於眼前方。口小,位於吻端;張開時,略呈半圓形。無牙。鰓蓋凸出,無放射狀脊紋。鰓孔小,位於頭側之背後方。緊靠於頸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頸部背方中央脊紋較銳,具2突起狀棘;具頰下棘;胸鰭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鈍粗強的棘。肛門位於軀幹第十一骨環的腹側下方。體無鱗,完全為骨質環所包。體上各環棱棘均不發達,呈短鈍瘤狀;唯腹側棱棘突出,腹下脊不甚突出。背鰭長,較發達,有18~19鰭條,位於軀幹最後2骨環及尾部最前2骨環背方。臀鰭短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略呈扇形,側位。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枝。體淡黃褐色,體側具不甚規則或呈囊紋狀的白色斑點及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