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最小的有袋動物——海馬(1 / 3)

海馬

生長在海域中的海馬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動物。它的體長最大不超過10厘米,小的體重不足25克。海馬雖屬魚類,但形象與魚相差很大,因其頭部很像馬頭,所以人們稱它為海馬。這種生相奇特的小型海洋魚類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它的全身已無魚鱗,隻留下甲胄一般的環狀骨板,以保護身軀和類髒。海馬的魚鰭大都已退化,隻剩下小小的背鰭,用於扇動和遊泳,遊泳時頭朝上尾巴向下直立前進並掠取食物。在雄海馬突出的肚子下麵,靠近尾部長著一個中間有隔袋得口袋狀孵化囊,雄海馬用此袋“生兒育女”所以又叫“育兒囊”。

海馬屬動物的總稱。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與軀幹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組成,尾部細長,具四棱,常呈卷曲狀,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雄性海馬腹麵有一個育兒囊,卵產於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目前人工養殖海馬已獲得成功。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係統的疾病更為有效。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形狀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隻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卷曲握;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背鰭位於軀幹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隻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它的一雙眼睛,也是特別之處;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然而,它本身的身體卻不用轉動,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觀看。有時候,一隻眼向前看,另一隻眼向後看,除了蜻蜒和變色龍之外,這是其它動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馬是最不像魚的魚類,集合了馬、蝦、象三種動物的特征於一身。它有馬形的頭,蜻蜒的眼睛,跟蝦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個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頭與身體成直角的彎度,以及被甲胄的身體,還有垂直遊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產子的案例。

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鍾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後或上下的移動。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外。遊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生活環境

海馬和海龍同屬海龍科(Syngnathidae)魚類,對飼養生存的水質要求並不苛刻。在國內水族市場比較多見的是黑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灰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和斑節海馬(Dun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比較名貴的紅海馬(Hippocampus Coronatus)、黃金海馬(Hippocampus Kuda)和產於澳洲的槳鰭龍王(Pyhllopteryx Taeniolatus)並不多見。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遊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衝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