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最小的有袋動物——海馬(3 / 3)

2.刺海馬Hippocampushistrix Kaup——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較大,體長20~24厘米。背鰭18;臀鰭4;胸鰭18.體環11 35~36.頭冠不高,尖端具4~5細而尖銳的小棘。吻細長,呈管狀;吻長大於或等於眶後之頭長。體上各骨環接結處及頭部的小棘特別發達,僅後部尾環的小棘不甚明顯。這是刺海馬有別於其他種類的特征。體為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一縱列斑點,臀、胸鰭淡色,體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於我國廣東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鮮、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非和紅海。

3.大海馬Hippocampuskuda Bleeker——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亦較大,體長20~24厘米。背鰭17;臀鰭4;胸鰭16.體環11 35~36.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吻呈管狀,吻長恰等於眶後頭長。頭部及體環與尾環上的小棘均不甚明顯。體呈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黑色斑點且獼散有細小的銀白色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胸鰭淡色。

4.三斑海馬Hippocampustrimaculatus Leach——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形較大,體長10~18厘米;背魯鰭20~21;臀鰭4;胸鰭17~18.體環11 40~41.頭冠短小,頂端具5個短小突棘。吻管較短,不及頭長的1/2.體節1、4、7、11骨環,尾節1、5、9、13、17骨環,背方接結呈隆起狀脊,背側方棘亦較其他種類為大。體黃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馬與其他種類的明顯特征。

分布於我國東海與南海、福建與廣東沿海(包括海南島)均有出產;此外還分布於東非、新加坡及東印度群島的沿海。

5.小海馬Hippocampusjaponicum Kaup。

體形很小,略側扁。頭部小刺及體環上棱棘發達。體冠較小,有不突出的鈍棘。吻短口小。鰓蓋突出而光滑,鰓孔小,位於鰓蓋後方。體暗褐色,有時可隨環境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