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鮟鱇魚一般生活在黑暗的大海深處,行動緩慢又不合群生活,因此,雄性鮟鱇魚在遼闊的大海中很難遇到雌性鮟鱇魚,但是隻要遇到了,它們就會相附終身直到死亡,而且雌性鮟鱇也會一生為雄性鮟鱇供給營養與食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鮟鱇魚這種史無前例的配偶關係。
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是鮟鱇魚的繁殖期。雌性鮟鱇魚所產的卵可以群集起來,形成凝膠質的片狀卵群,這種片狀卵群長9米,寬3米。這些卵群可以一直在海麵上漂浮,直到幼體孵化出來。剛剛孵化出來的鮟鱇魚幼體身上包裹著一層凝膠質的外膜,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不論幼魚是雌性還是雄性,它們都是在海水的表麵生長發育的,因為剛孵化出來的幼魚是沒有“魚竿”結構的,所以它們主要的食物是:浮遊生物。等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雄性鮟鱇魚就會選擇一條合適的雌性鮟鱇魚,將其的腹部組織給咬破,然後自己貼附在上麵。雌性鮟鱇魚的腹部組織生長速度很迅速,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將雄性鮟鱇魚給包裹住。然後,雌性鮟鱇魚帶著寄生在自己體內的雄魚一起沉入大海的深處,開始它們“二魚世界”的底棲生活。
條紋鮟鱇魚的交尾行為是很短暫的,但是卻很有意思。雌性條紋鮟鱇魚排出若幹個成片凝膠狀卵子,以便讓其吸附在海水中浮動的雄性條紋鮟鱇魚所排的精子。之後,受精卵會在水麵上上浮數天,再沉落海底,直到將幼魚孵化出來。而有一個數量不是很多的鮟鱇魚種類被發現於澳大利亞南部沿海,它們是用另一種方式來進行交尾的。這種表皮很光滑的雌性鮟鱇魚所排出的卵子與其它種類的鮟鱇魚相比,卵子的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卵子的個頭相對來說要大點。這種鮟鱇魚在交尾之後,有一方會留下來用心地照顧和保護受精卵,直到幼魚孵化出來。留下來守護的雄魚或雌魚會利用體態比較豐滿、招人喜愛的受精卵來引誘一些因好奇而上鉤的獵物,將那些笨笨上鉤的魚一舉吞食。真的是好奇害死“魚”啊。
鮟鱇魚的種類有很多。羊齒鮟鱇:身體全長30厘米,它具有比體長長兩倍以上的“釣竿”;疏棘鮟鱇:身體全長60厘米,它具有像繩條和繩結一樣的“釣竿”;密棘鮟鱇:雌性密棘鮟鱇要遠遠大於雄性密棘鮟鱇,雌魚身體全長為1~1.2米,而雄魚的身體全長隻有8~16厘米,雌性密棘鮟鱇魚是帶著寄生於身體腹部的雄魚一起生活的;鋼毛擬鮟鱇:又稱蟾蜍魚,台灣漁民將其稱為“青蛙”,身體呈淺紅色,皮膚上麵有淡黃色的斑點,體型很碩壯,食用價值很高;強生氏鮟鱇:身體全長隻有10厘米,因為在深海中很難遇到獵物,所以一旦碰到食物它就會利用自己能夠鼓得大大的胃將比自己的身體還要大的食物給吞下肚。雖然在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都遍布著鮟鱇的身影,但是也需要人類來保護這種善於潛伏和偷襲的魚類,人類不能使其生存的環境繼續惡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