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動物的冬眠(1 / 3)

當1832年9月7日我們第一次到達布蘭科,我們想大自然賦予這塊沙幹地很少的生物。然而挖到地下,有幾隻昆蟲,大蜘蛛,蜥蜴等處在半休眠狀態。15日,一些動物開始出現,18日(秋分後3天),所有事情都在宣布春天的來臨。平原上裝點著粉紅栗色樹,野豌豆,天竺葵,鳥兒開始下蛋。許多昆蟲緩慢地蛐來蛐去;而蜥蜴一族,沙地的永久"居民",向四麵八方遊動。在第一個11天,自然處在休眠狀態,平均氣溫是51度,中午氣溫很少高於55度的;在下一個11天,所有的的生物都被喚醒,充滿活力,平均氣溫達到58度;白日溫度在60-70度之間。然後,平均氣溫增加7度,並且其中一天天氣極度的熱,這足夠喚醒所有的生物。 在我們剛剛航行過的蒙特維迪亞,在包括7月26日和8月19日的23天,平均氣溫是58.4度,

最熱是65.5,最冷時46度。溫度計上顯示最冷的一點到41.5度,中午的氣溫偶然也會闖到69或70度。雖然在如此高的溫度下,幾乎所有的甲殼蟲,幾種類型蜘蛛,蝸牛,陸殼蟲(land-shell),蟾蜍和蜥蜴,都在石頭底下冬眠。但我們看到在更高4緯度的南部布蘭科,氣候僅僅稍冷一點,這同樣的溫度,不太超高度的熱,已經足夠喚醒各種各樣的生命。這顯示,是由這個區域的通常氣候,而不是絕對的熱度,來喚醒冬眠的生物的。

海洋

什麼是浩瀚海洋的榮耀呢?一種沉悶的空曠,一種水的"沙漠",阿拉伯人如是形容。毫無疑問有一些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一個有月的晚上,天空郎朗,波光閃爍,白色帆船充滿輕柔的信風,死一般的沉寂;海麵好像上了漆,閃閃發光。除了粗帆布偶爾地抖動。然而,無可比擬卻更棒的是,去欣賞弓弩一樣展開的憤怒的暴風雪,或狂急的大風和山一樣的波浪。然而,我承認,在暴風雨裏我的想象力有更加壯光更加恐怖的場景。當一場暴風雨來臨,這是不可比擬的好景象,瘋舞的樹木,狂飛的雁鳥,黑色的陰影,白色的閃光,急湧的洪流,一切的一切,那些不固定的東西互相碰撞。

在海上,白頭翁和小海燕飛舞著,好像暴風雨就是它們的天下。潮水湧起和後撤,好像在執行他的日常職責。輪船和乘客看起來是暴怒的對象。在一個經受暴風雨打擊的淒涼的沙灘,風景是不一樣的,但更多感到的是恐懼,而不是歡喜。

沒有航行過太平洋,就不能理解它的龐大。快速地向前好幾個星期,我們所見都是一樣的藍色,和深深的海洋。甚至在群島之中,小島也隻是斑斑點點,間距遙遠。習慣於看小比例地圖,地圖上的點、陰影、地名都擠在一起。我們不能判斷,對於廣闊無邊的海洋,陸地的比例不知有多小。

泄湖島

在1836年4月1日,我們看到了印度洋的基林島(或稱科克斯島)。該島離蘇門答臘島約600英裏,這是珊瑚礁構成的眾多泄湖島之一。它的環形分布的珊瑚很大部分長度之上是一些狹窄的小島嶼。在北部或順風的一邊有一個口子,船隻可以駛入環礁裏的清澈、低淺、安靜的停泊所。這環礁湖底下是大片的白沙,當陽光垂直照射,就變得非常地鮮活非常地綠。6日,我陪伴船長費茨·羅伊去環礁湖頂部的一個小島嶼,水道相當有趣,彎彎曲曲經過一個枝葉細致的珊瑚從,到達了環礁湖頂部。我們穿過一個小島嶼,風浪很大,我們看到浪花在拍打著海岸。

我感覺這些泄湖島外麵的景觀更加宏偉壯觀,但我解釋不出緣由。屏障一樣的沙灘顯得很簡單,有綠色灌木和高大的堅果樹可可,平坦的死珊瑚岩,東一塊西一塊,還有它們的非常鬆散的碎片; 憤怒的波浪,拍擊著海岸,然後向兩邊退散。海洋的海水湧過珊瑚礁,顯得非常強大,能摧毀一切。

然而,讓我們首先感覺脆弱無力的海灘,抵製甚至征服了海水。 這不是海水留有餘力,而是珊瑚岩的強力抵抗。珊瑚岩散落在珊瑚礁上,在沙灘上堆積;灘山高高的椰子樹搖曳生恣,平平地"顯示"波浪的不妥協。任何時刻,波浪絕不退回。溫和但持續的信風引起長長的海浪湧動,信風總是在大海域裏朝同個方向吹刮,引起的海浪和溫帶地區的刮起大風的力量一樣大,並且從不停止咆哮。看了這波浪,你很難不會有這樣斷言:一個海島,雖然由最堅固的石頭構成,不管是斑岩、花崗岩還是石英岩,將最終屈服於不可阻擋的風浪,全部毀滅掉。

然而這些低矮無足輕重的珊瑚島頂住了風吹浪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因在這裏,另一種力量,作為反作用力,參與了進來。

活的水蟲息從其泡沫劑裏排出一粒粒的碳鈣粒子,結合起來構成了對稱的石結構。即使颶風把它撕裂1000次,然而,這些柔軟而又粘膠的水蟲息,這些難以數清的無數'建築家'日日夜夜、月月年年構建起來的作品,通過生命法則,征服了海洋風浪的巨大威力。這海洋的威力,既不是人工作品,也不是自然無生命的作品能夠成功抵禦的。

基林島北部許多英裏,有一個更小的珊瑚島,瀉湖裏差不多填滿了珊瑚泥。

羅斯船長在外灘發現了一個嵌入礫岩的造型很好的綠石,比一個人腦袋還要大。他和他的手下非常驚訝,於是把它帶回國內,當作奇珍保存。這綠石所有成分具是石灰岩。該綠石的出現或產生,確實讓人困惑。這個島幾乎沒人來過,也不可能有一艘船在這裏擱淺。因沒有人做過更好的解釋,所以我就試著做個結論:我猜想,它可能和一些大樹的跟曾糾結在一起。然後,我考慮該島和最近大陸的距離,以及,一塊石頭被大樹根糾結的幾率,然後,大樹被被衝入海裏,漂泊了很遠,然後安全著陸,這塊石頭因而一直植入在樹裏,直至最後被發現。我幾乎非常害怕想象到可能的運輸手段。因而,很有意思的巧合是,我發現查米索,一位公正和傑出的自然學家,曾陪伴科茲布航行,他說,拉達克群島(在太平洋中部的一組瀉湖島)的居民,通過尋找海灘上的樹根,撿石頭磨礪器具,有證據顯示,這發生了很多次,因為法律規定,這樣的石頭屬於酋長,如果誰試圖偷走,就將接受懲罰。

4月12日我們站在瀉湖外麵,在我們去法蘭西島的路上,

我很高興我們參觀過這樣的島嶼:在世界很優秀的東西中,這樣的島嶼構成確實是排名很高的。費茨·羅伊船長發現,此島離海岸僅2200碼遠,在海麵上7200英尺。因此,這個海島形成一個非常高的海底山,山的斜坡比那些最險峻的火山椎體都更陡峭。山頂形成的碟狀,差不多10英裏寬,在這頂上(然而,比起許多瀉湖,要小)的每一微粒,從最小的微粒到石頭碎片,帶有有機物的痕跡。

當旅行的人告訴我,金字塔的巨大規模,以及別的遺跡,但是我覺得比起這些山上的石頭,由細微而弱小的生物堆積起來的石頭,顯得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這是一個奇跡,這奇跡在第一眼不會衝擊人的眼睛,但過後想想,它會衝擊人的思維。

索引

在本書前麵所提到的一些重要人物

索引

在本書前麵所提到的一些重要人物

約翰·詹姆斯(69頁),美國鳥類學家,1780年5月4日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父母是法國人。1851年1月27日在紐約去世。他的偉大著作"美洲之鳥"整整花了13年才完稿,於1826年發表。他本人親自裝設了400多張顏色圖紙,全用銅版印刷。一些銅版畫在紐約中央公園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展覽。在1831-1849年間出版的奧杜本的"鳥類史"裏,有他的關於食肉鷹(或叫著黑色禿鷹)的陳述(第二卷33頁),達爾文先生在文中敘述過這種鳥。

蓬普蘭德,AIME(145頁),法國植物學家,1773年8月2日生於拉·羅切爾,1858年5月4日死於阿根廷科連特斯省的聖大安納。1799年陪伴伊魯波爾德去南美,1816年再一次到那個大陸。他依次居住在拉普拉塔(現在的阿根廷邦聯)、烏拉圭、巴拉圭(最初作為一個戰俘)和巴西。他最後不願意回到歐洲。

威廉·J·伯切爾 (73頁),一個英國旅行家,他的書"南美大陸內陸行"於1822-1824年之間在倫敦發表。

約翰·拜倫(44頁),英國海軍司令。1723年11月8日出生,1786年4月19日去世,海軍將軍拜倫·約翰爵士的孫子,一個詩人。在安森的全球航行中,他和安森於1740年9月離開英國。1741年5月他的船在巴塔哥尼亞西部海岸失事擱淺,隨後他遭受巨大的艱辛,以後在他的書"約翰·拜倫先生的講述(海軍準將的後全球航行)" (1768年出版於倫敦)裏,包含了這段從1740到1746回到英國的經曆,在巴塔哥尼亞西岸、他和同伴遭受了巨大沮喪和精神壓抑。這"後環球航行"指的是發生在1764-1766年的航行。

阿德爾波特·查米索(203頁),一個詩人兼自然學家,1781年1月27日在法國香檳省蓬庫爾特出生,父母法國人,1838年8月21日逝世於柏林。在他小時候就和父母遷居到柏林,並在那裏接受教育,以後在普魯士軍隊參軍。他的作品因由德文寫成。在1815到1818年的羅馬諾夫世界探險中,他跟隨科策布,除了編寫1821年發表的一部分報告,還寫了首次於1836-1839年發表的獨立故事。對英國讀者來講,他最著名的就是那本書"彼得·施米爾"--一個失去影子的人。

詹姆斯·庫克(94,174頁),英國航海家,1728年12月27日生於約克郡,1779年2月14日被喬治亞島人殺害。作為水星艦的船長,他在1759年幫助沃爾夫拿下魁北克,他第一次南半球航行始於1768年,由政府雇用。他到達了塔西提,新西蘭,考察了澳大利亞東海岸,而丹皮爾考察了西海岸。他1771年回到英格蘭,第二年他又成為"剛毅號"船長,被遣送去尋找南極洲。在航行中,他發現了新喀裏多尼亞,1775年回國;庫克船長的第三次航行是出於議會的獎金,議會將對能找到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北通路的航海家予以獎勵,庫克1776年開始第三次之旅,他於1778年1月發現了喬治亞島,然後考察了白令海峽。在駛回家途中,再次經過喬治亞島。當地的夏威夷人很不友好,

在著陸時,一場爭吵開始了,他們對庫克和他的船員下手,偉大的船長因而遇害。庫克船長的第二次旅行日記(達爾文先生提到的)1777年發表於倫敦,他的最後一次航行日記,發表於1781年。

考利船長(77頁),英國航海家,和威廉·丹皮爾一樣,在1683-1684年跟隨約翰·庫克環球航行。在第一年,考利恰好在弗吉尼亞。庫克說服他作為"報複"號艦船航海官,一起開始到海地的貿易之旅。然而,庫克實際上是個海盜,前麵他所說的隻是騙詞。他們1683年8月23日駛往南部海洋,途經非洲海岸(在那裏他們劫掠一艘新式且武器裝備良好的艦隻,並把船員等全部移到新船,並把舊船名改換成新船名)、巴西、福克蘭群島、火地島、費爾南迪茨島、西秘魯的羅伯斯島、加拉帕戈斯島(如,海龜),他們1684年5月31日到達該島。一個月後,庫克死了。9月份在霍恩角,考利離開"報複"號,去掌管另一艘海盜船"尼可拉斯"號,他現在的路線是沿著亞洲海岸和群島。1685年12月在帝汶島,考利離開"尼可拉斯號"去巴塔維亞,第二年三月,他上了荷蘭的船,1686年10月12日,他回到了倫敦。這些關於他的事跡可以在羅伯特·科爾的"航海旅行通史"裏找到。(愛丁堡,1814)

威廉·丹皮爾(77頁),英國航海家。1652年生於索莫塞特郡,他去世時間不祥,但應晚於1711年,在做一段時間的海盜後,他到了弗吉尼亞,第二年跟隨西印度群島聖·吉茨人約翰·庫克船長,進行海盜冒險(比起考利船長,他的良知更少受到譴責)。在考利離開"報複號",

他仍舊選擇留下,在太平洋美洲沿岸和東印度群島一帶遊弋。直到1688年5月4日,他對他的殘缺人生感到厭煩後,在尼科巴群島選擇離開。在6月到達蘇門答臘的亞齊。而後去了湯加,1689年4月回到亞齊。1691年1月25日,他返航英格蘭,在闊別了20年和半載,於9月16日到達倫敦。

在他的1697年發表於倫敦的書"世界新環遊"裏,他講述了他的神奇故事。而後,丹皮爾開始為政府效力,在1699年領航"羅伊巴克"號代表政府航遊南洋,考察了澳大利亞海岸和新幾內亞,並發現很多的尚未為人所知的島嶼。在返航時,他的船在1701年2月阿鬆森失事,但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倫敦,並在一本書裏講述他的故事。他後來至少和威廉·芬內爾船長進行了兩次航行。1703-1705年和伍德·羅傑斯和斯蒂芬·考特尼船長航遊。1708-1711年在南海劫掠西班牙船隻。這後麵的那次航行中,發現亞曆山大·塞爾科克(羅賓遜·克魯索的原型)身陷胡安·費爾南德茲島上,他把他帶回船上。

理查德·富爾克納(46頁),英國航海家,一本描述他的航行經曆的書"航海,冒險和緊急逃亡"的作者。(發表於倫敦,1724)

菲茨·羅伊(第102,105,151,174,183,188,191,198,204頁),英國航海家和氣象學家。生於1805年7月5日,去世於18654月30日。1819年開始航海,1828年跟隨金船長考察了巴塔哥尼亞東岸和智利。1831年他領導"比格爾號"環球遠征,達爾文先生也在此船上作為一個隨行自然學家。這兩次航行都載在一本書裏"H。M。SS冒險者號和比格爾號考察航遊的故事,1826-1836"(1839發表於倫敦)。菲茨·羅伊然後成為新西蘭總督。他晚年獻身於氣象的研究和觀察。

約翰·古爾德(50頁),英國鳥類學家。1804年9月14日出生於英國多塞特郡利母-雷吉斯,仍舊活著(1879年)。他的第一本書"一個世紀來自喜馬拉雅山的鳥類"發表於1832年,第二本書"歐洲的鳥類"發表於1832-1837.後兩年他旅行到澳大利亞,這導致另兩本重要的書發表。"澳洲之哺乳動物"(1845)和"澳洲之鳥"(1848-1869)。他也是"澳洲鳥類之手冊"(1865)和"大不列顛之鳥類"(1862-1873)的作者。在"比格爾"之旅的動物報告中,古爾德貢獻了"鳥類"那一章節。

弗蘭西斯·邦德(130頁),英國官員,1793年出生於英國肯特郡羅切斯特附近,死於1869年7月。在他是陸軍上尉時,1825年作為一個采礦組織的代理人,去了南美。1826年發表了"簡要備忘錄",本書取材於他的在潘帕斯和安第斯的閃電旅行。達爾文先生稱讚其"富有激情而準確"。1836年他晉升為加拿大的副總督。

金·菲利普·帕克特(72,172頁),英國海軍指揮官,1793年在南太平洋的諾福克島出生,1817-1822年他參加了澳大利亞西岸的考察。1826年領導遠征隊考察南美海岸,遠征船是"冒險者號"。他的測量和"比格爾號"的測量在同本書出版。(參看上麵的菲茨·羅伊)

奧拓·馮·科茨布(203頁),1787年出身在俄羅斯雷維爾,父母是德國人。1846年去世。1803-1806年他跟隨馮·克魯森斯特將軍航遊世界。1815-1818作為船長,和查米索(參看上麵)和其他的人再一次全球航行。他的書"南海和白令海峽的"發現號"之旅,尋找東北航路"就源出與此(1821年,倫敦)。1823-1826是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航行,所發生的事都在他的書"環球新航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