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預測地震
科學家們注意到:在地震到來之前,不但動物有異常反應,植物也有不尋常的表現。能不能用植物的這一特性來預測地震呢?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對人類來說,善莫大焉。這些植物能感知地震到來之前周圍世界的哪些變化呢?科學家正不遺餘力地探索著。
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一些學者首先調查記錄了在地震前植物的異常反應。1970年,寧夏西吉發生了5.1級地震。地震前一個月,在離震中66千米的隆德縣,蒲公英在冬季就提前開了花。1972年,長江口地區在發生4.2級地震前,上海郊區不少芋藤也罕見地開了花。1976年,四川鬆潘地區發生7.2級地震前,平武縣境內出現大麵積箭竹開花死亡的現象。特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不僅唐山地區,就連天津郊區也出現了大量竹子開花、柳樹梢枯死等異常現象。但這些隻是表象,植物是否能幫助預測地震,還缺乏足夠的證據。
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東京大學女學者鳥山從植物細胞學的角度,對植物是否能夠預測地震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鳥山教授用高靈敏度的記錄儀對合歡樹進行生物電位測定,並認真分析了幾年裏記錄下的電位變化。結果她發現,合歡樹能感覺到打雷、火山活動、地震等前兆的刺激,出現明顯的電位變化和過強的電流。例如1978年6月10日和12日,她測到合歡樹的生物電流突然增大,12日上午電流強度更大。下午5時多,官城縣海域便發生了7.4級地震。地震過後,電流隨之恢複了正常。鳥山認為,合歡樹能在地震前兩天作出反應,出現強大的電流,也許由於它的根係能敏感地捕捉到震前伴隨而來的地球物理、化學變化,包括地溫、地下水位、大地電位、電流及磁場的變化,從而導致自身各方麵發生相應的變化。
看來,不隻是動物,植物也能預測地震,利用植物預測地震畢竟是個新課題,研究工作也剛剛開始,但從初步得到的一些資料看,植物的異常反應對人們進行地震前的預報有重要意義,與其他預測手段結合起來,人們也能讓植物為預報地震作出貢獻。
植物報警器
植物既沒有儀表,又沒有警笛,怎麼會成為環境監測的工具呢?其實,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植物的監測能力比人造的器械還要靈敏呢。
據說在南京一工廠附近種植了許多的雪鬆。雪鬆樹姿優美、常年碧綠,深受人們喜愛。一年春天,正當雪鬆萌發新枝的時候,針葉卻發黃並且枯焦。這是怎麼回事呢?誰是“謀害”雪鬆的“凶手”?後來查明,讓雪鬆受害的是兩種有害氣體:二氧化硫與氟化氫。剛好,附近工廠裏常常會放出這兩種氣體,雪鬆對它們特別敏感。後來,人們隻要看見雪鬆“犯病”了,一對號,發現是同一種“症狀”,就知道在它周圍的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或者氟化氫。
敏感植物對於二氧化硫的反應特別的靈敏,它們在二氧化硫的濃度隻有0.3%時,就可以產生反應。而人隻有當二氧化硫的濃度為1%~5%的時候,才可以聞出氣味,10%~20%的時候,才會引起咳嗽和流淚。
具有監測大氣汙染能力的植物種類也有很多,它們組成了一支保護人類健康的衛兵隊伍。如花苜蓿、胡蘿卜、菠菜能監測二氧化硫的汙染;菖蘭、鬱金香、杏、梅、葡萄能夠監測氟的汙染;蘋果、桃、玉米、洋蔥可以監測氯的汙染等等。
比如菖蘭,它就是很有效的氟汙染報警器。菖蘭對於氟的敏感濃度是0.005%,也就是說,空氣中隻要含有這麼一丁點兒氟,它的葉片邊緣和尖端就會出現淡棕黃色的帶狀傷斑,而且受害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有一明顯的界線。人對0.005%的氟是沒有什麼反應的,隻有當濃度在8%時,人體才會感覺到。
由此可以看出,植物對於有害氣體的預報,往往采取一種富於犧牲精神的表達方式,它不會拉警笛,更不知道亮紅燈,而是以自己的枝葉傷勢做出無聲的呼籲,呼籲人們警惕來自身邊的毒害,呼籲人們趕緊采取措施,不然人也會同它們一樣傷痕累累。
不同的植物對於不同的氣體汙染,所產生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雖然多數是從葉片發生“症狀”開始,但“症狀”的形態、位置卻大不一樣。有經驗的科研工作者,隻要根據植物葉片傷斑的位置、形狀,就可以大致知道導致汙染的來源是什麼,程度如何。因為它們的靈敏度很強,很有典型意義,一旦發現,便給環境保護提供了極好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