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發散思維——知識拓展篇(5)(2 / 3)

氣象變化對市場產品需求的影響日益明顯,並成為現代化市場競爭的要素之一。如果商家能夠事先知道天氣走勢,就可以在生產、采購、銷售計劃中考慮到氣象因素,趨利避害,不僅能夠避免損失,還可以變成競爭中的優勢,而服裝、冷飲、空調銷售商則能根據天氣預測提前搶占市場,電力水利的相關企業可以根據天氣預測合理安排生產和調度,建築企業知道什麼時候施工不會碰上大風大雨的天氣,保險公司則可以在災害到來之前提醒投保人注意防範來減少損失。

1.氣象經濟的概念

氣象經濟是指與天氣等氣象預報服務有關的各類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氣象預報進行防災減災所取得的效益,如防禦熱帶氣旋、暴雨、幹旱和人工影響天氣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進行經濟活動所取得的效益,如利用有利地形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商業部門利用氣象預報進行有益的經營活動等。

2.氣象經濟的特點

人們可以利用氣象信息作為從事經濟活動的依據之一,根據氣象服務提供的信息,安排生產經營活動,趨利避害,從而減少經濟損失,提高經濟效益。西方經濟學界的德爾菲氣象定律說,氣象投入與產出之比為1:98,即企業在氣象預測方麵投資1元,即可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氣象經濟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得到不同的應用。

經濟回報率可能會更高。

3.氣象經濟的作用

氣象經濟服務正走向多樣化。近年來,隨著氣象預報能力的顯著增強,時效性大大提高,如果各方麵能夠充分關注氣象預報,對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災情就會減輕。這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如何認識氣象經濟的問題。作為一項新的研究領域,氣象經濟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很多行業都與氣象信息關係密切,如農業、飲食、電器、服裝、醫藥、交通等。

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過渡,各行各業對氣象的依賴性日益增強,氣象信息也逐漸成為商家爭戰的新武器。商界有句口頭禪,“貨比男女老幼不同,商品春夏秋冬不一”,後半句說的就是季節與商品銷售的關係。氣象環境專家準確地將其總結為:流通類銷售額的65%取決於天氣,因為天氣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們的消費行為。氣溫相差1℃或降水量增減1毫米,反映到商場的客流和銷量都有明顯變化。“氣象經濟”是一隻無形的“惠手”,如何讓它發揮得更出色,是氣象科技服務工作者麵臨的一個新課題。氣象工作者致力於拓展氣象科技服務新領域,天氣預警、防雷減災、衛星遙感、人工影響天氣、氣象短信等形式多樣的服務已將新的氣象科技成果及時的應用於社會的各個方麵。

第三十三節城市熱島效應

1.什麼是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在近地麵溫度圖上,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則是一個高溫區,就像突出海麵的島嶼,由於這種島嶼代表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出1℃左右,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區氣溫有時甚至比郊區高出6℃以上。此外,在城市中,密度高大的建築物阻礙氣流通行,使得城市風速減小。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城市與郊區形成了一個晝夜相反的熱力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