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熱島效應的成因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熱島效應變得越來越明顯。城市熱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受城市下地麵特性的影響。城市內有大量人工構築物,如混凝土、柏油地路麵、各種建築牆麵等,這些人工構築物改變了下地麵的熱力屬性,吸熱快而熱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它們比自然情況下地麵(綠地、水麵等)升溫快,因而其表麵溫度也明顯高於自然下地麵。
(2)受人工熱源的影響。
工廠生產、交通運輸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燒各種燃料,這些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熱量。
(3)城市中綠地、林木和水體的減少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築、廣場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卻相應減少,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被削弱。
(4)城市中的大氣汙染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城市中的機動車、工業生產以及居民生活,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塵等排放物。這些物質會吸收下墊麵的熱輻射,產生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進一步升溫。
原則上,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城市熱島效應。但是,對居民生活和消費構成影響的主要是夏季高溫天氣下的熱島效應。為了降低室內氣溫、使室內空氣流通,人們大量使用空調、電扇等電器,而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也有不利影響。
在關研究表明,環境溫度高於28℃時,人們就會有不適感,溫度再高還會導致煩躁、中暑、精神紊亂等症狀;氣溫持續高於34℃,還可引發一係列疾病,特別是使心髒、腦血管和呼吸係統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死亡率明顯增加。此外,氣溫升高還會加快光化學反應的速度,使近地麵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增加,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第三十四節沙塵暴
1.沙塵暴的形成
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形成與地球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森林銳減、植被破壞、物種滅絕、氣候異常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人口膨脹導致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過量砍伐森林、過度開墾土地是沙塵暴頻發的主要原因。沙塵暴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並不是在所有有風的地方都能發生,隻有那些氣候幹旱、植被稀疏的地區,才有可能發生沙塵暴。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春末夏初季節,這是由於冬春季幹旱區降水甚少,地表異常幹燥鬆散,抗風蝕能力很弱,在有大風刮過時,就會將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形成沙塵暴天氣。
2.沙塵暴的危害
沙塵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兩方麵:
(1)造成人畜死亡、建築物倒塌、農業減產。沙塵暴對人畜和建築物的危害絕不亞於台風和龍卷風。近5年來,我國西北地區累計遭受到的沙塵暴襲擊有20多次,造成經濟損失12多億元,死亡失蹤人數超過200人。
(2)造成大氣汙染、表土流失。沙塵暴降塵中至少有38種化學元素,它的發生大大增加了大氣固態汙染物的濃度,給起源地、周邊地區以及下風地區的大氣環境、土壤、農業生產等造成了長期的、潛在的危害。特別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後,貧瘠的土地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