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不知所起(2 / 2)

白天皎白自然是不敢公然現形的,她隻有在夜晚恢複了半人半蛟的樣子,靜靜潛浮在了然的僧舍窗前。於是小錦成了她在白天最好的探子。

小錦對於觀察了然的這個任務深惡痛絕,常常盯著盯著就被說書的聲音吸引了過去,有時,它躲在水裏看岸邊的公子哥們吟詩作對順帶對姑娘小姐們評頭論足,有時,它潛在水裏聽鄰河院牆裏的兩夫妻吵架摔鍋碗瓢盆,有時,它浮在水裏看一群書生坐在那裏痛批國家大事往往在大肆談論一番之後,那些書生便一個個醉的東倒西歪的回家了。

小錦喜歡這條護城河,這裏能讓它接觸到人間,體會到做人的滋味。而西澤湖是小錦最討厭的,對於小錦來說,那些除了一群令人討厭的禿瓢外,還有那令人聞之欲嘔的香火味,以及看著就令魚心裏發麻的坐在那裏一臉不懷好意笑著的菩薩。

不過,慶山寺隔壁的蓮花庵倒是值得遊玩一番。

蓮花庵的比丘尼們雖然也沒有頭發,但是不像慶山寺的禿瓢們那樣令魚討厭。

蓮花庵不大,比不得慶山寺,庵裏卻別有一番清修滋味。庵裏的師太在院子裏挖了一個池塘,池塘靠著西澤湖的水終日不曾枯竭,池塘裏更是種滿荷花。雖是個小院,庵的四周卻都修著高聳的圍牆。

蓮花庵的老師太於前幾日仙逝,新上任的師太是一名年近三十的女子,法號妙心。

妙心本是名北方女子,因著在清城住了幾年便改了滿口的鄉音,以青城人士自居起來。妙心平日裏也穿一身素衣看著與普通的比丘尼並無不同,隻那一層粗布素衣下卻是一般比丘尼穿不起的上好綢緞。

小錦最喜歡在午後閑暇時泡在池塘裏。

妙心也喜歡在午後與來庵裏上香的貴客們賞花品茗。

這蓮花庵說起來與慶山寺最大的不同在於,慶山寺是向百姓開放的,平日裏除了個別貴客外,更多的是普通的貧苦百姓。而蓮花庵,進庵們的第一步便是買上三根平安香,這三根平安香倒是不貴,隻是在上過香後,庵裏的師太便拿出一隻盤子,示意香客往上放香油錢。

這香油錢也是有講究的。倘若香客放上一兩,旁邊的師太便雙目下垂,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已入定。倘若香客放上兩兩,師太便眉眼稍抬,做出個阿彌陀佛的手勢。倘若香客放上三兩,師太便睜開雙眼,麵帶微笑,微微頷首。倘若香客放上四兩,師太便眉開眼笑,臉側梨渦若隱若現,連帶著阿彌陀佛的手勢都由腰部移到胸前。倘若香客放上五兩,那可不得了了,師太不僅會高喊阿彌陀佛,還會彎腰伸手將貴客往庵裏請。

世人由此便說師太勢力,窮苦百姓越加不踏庵門。對此,妙心隻是念一聲阿彌陀佛道:本無貴賤,奈何入紅塵,便有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