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在綠化和美化我們家園的同時,還起到了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植樹造林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的植樹節為每年7 月的第一周;朝鮮的植樹節是每年的4 月6 日;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把9 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意大利把每年11月21 日定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 月21 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 月12 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 月21 日舉行;埃及每年9 ~ 11 月為植樹節等。
現如今,世界上有近60 個國家建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文化和地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的植樹節稱為“綠化周”和“樹木節”;以色列的植樹節稱為“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的植樹節稱為“植樹月”;冰島的植樹節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的植樹節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的植樹節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下麵教你如何去種樹:
首先,根據不同的地質環境而選擇不同的樹種至關重要。比如地勢較高的地方可栽榆樹,地勢較低則可栽柳樹,沙性土壤可栽白楊,瘠山植鬆,肥山插杉,丘陵植茶,地勢平坦的地方種槐。
其次,可以根據植樹的目的而選取樹種:護田林最好選擇高幹、窄冠、深根、抗風、少蟲的樹種;水土保持林最好種植枝繁、葉茂、根條發達、耐旱喜濕、壽命長的樹種;環境保護林則要樹姿優美、花多花香、抗毒性強的樹種。
另外,植樹也需要選擇合適的季節。早春樹木冬眠未醒,樹液還沒有流動,蒸發量小,代謝緩慢,有利於斷裂根條愈合再生,植樹成活率高。雨後土壤濕度比較大,栽植後樹種可以很快吸收水分成活。土壤沒有結凍以前植樹,新栽的樹在冬季來臨前可以紮根,來年開春的時候就能很快發芽生長,比春天植的樹生長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強。針葉樹一般多在初冬土壤開始上凍時進行移栽,這時的樹木剛剛開始休眠,水分和養分消耗很少,起苗造林容易成活。
植樹造林也可美化環境
最後,精心挑選壯苗。樹種要選充分成熟、沒有病蟲害、顆粒飽滿、發芽力強、遺傳性好的種子。插穗時要選生長快、抗病蟲害能力強、芽壯條勻的枝條。樹苗要選樹幹筆直、粗細勻稱、冠形良好、無病蟲害、枝條分布均勻的幼苗。
做好了植樹的準備工作,那我們現在就開始種樹。
挖一個與樹的根球大小相當,容積最好不超過它兩倍大的坑;如果坑周圍的土壤很硬,坑的容積應該更大一些;將捆綁在樹上的草繩解開,因為樹根就像人的血管一樣,隻有完全展開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地底下汲取營養。將那些草繩扔在坑裏,將來腐爛後,就成了樹苗的優良肥料;將樹苗放入坑中,扶正,確保樹幹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的苗高一樣;覆土,並在加了一半土以後,把樹苗向上稍微提一下,這樣就能保證樹的根全部朝下。
並且還要不斷把土踩實,不要讓土中留有空洞,這樣才能保證樹苗將來能紮根;在樹幹周圍適當多加一些土,否則下一步澆水就會形成一個大坑,因為我們一般種樹後踩土踩得都不結實。此外,圍著樹用土培成一個環形土壩,澆水時可以使水不外流;有條件的話最好在樹周圍鋪上一層樹葉或草之類的覆蓋物,這樣可以減少根部水分蒸發,抑製雜草的生長;第一次澆水應該澆透,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樹從苗圃移出來以後損傷了很多根須,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充分的水分才能保證樹苗的成活。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大風的天氣情況下不宜種樹。此外,在有地下光纜、電纜和其他設施的地方就不適宜栽種樹木,至少是不能栽高大類型的樹。因為這些樹長大以後很容易破壞這些設施。並且種樹必需按照當地的規劃發展,否則等於做無用功。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種樹就要講存活率,不能“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栽樹樹不活”。因此後樹苗培育基地期管理是關鍵,我們同時也要做到:植樹後要堅持澆水;有條件的施一些農家肥,確保樹苗成活;確定專人的護林人員;對盜拔樹苗的人要給予從重處罰,同時加強對牲畜的管理。隻有做好上述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確保植樹的成活率,從而真正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