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全民皆兵:樹立保護森林意識(1)(3 / 3)

2009 年7 月14 日上午,我國的首屆網絡植樹節,在甘肅省蘭州市黃河邊上啟動,由國家福利基金會、國際環境規劃署、甘肅省計劃生育協會、綠化基金會與東南衛視聯合主辦。

“首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公益活動啟動以來,通過向國內外募集善款,已資助了甘肅省通渭縣的4000多戶貧困家庭種植了數萬畝生態經濟林,為當地上萬名農民(主要是貧困婦女)提供了多種技術培訓和勞動創收的機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生態效益。

全國各地有30 名18 ~ 24 歲的青年遠征隊員和10 名25 歲以上的遠征義工參加甘肅遠征活動。他們深入沙漠,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考察,走進鄉村開展一係列生態扶貧活動,在城市各處穿行,進行環保公益宣傳,並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圖文實錄,將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村現狀通過互聯網等媒介向全國介紹,積極倡導全民參與植樹扶貧公益活動。

首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公益活動的目的是借助公益事業的網絡平台,讓我國社會公眾的綠化環保和扶貧助困意識進一步提高,調動全社會力量援助西部、植樹造林、保護地球。其所籌善款,將全部用於“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生態扶貧公益項目。

你應該知道的“網絡植樹節”

參與個人、團體、機構所捐植的樹,將全部被種植在甘肅定西地區,並由當地貧困家庭負責後期管護,所產生的經濟收益也將作為扶貧款歸管護家庭所有。

第二屆“中國網絡植樹節”。2010 年3 月29 日,由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南衛視、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全民在線互動植樹公益活動,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啟動。2010 年“第二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全民在線互動植樹公益活動所募集的善款,將全部用於援助甘肅通渭縣18 個鄉鎮的氣候貧困家庭,種植大果沙棘生態經濟林,以此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給他們的嚴峻生存挑戰,通過勞動實現脫貧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為保護我們共有的地球家園而持續努力。

第三屆“中國網絡植樹節”。2011 年3 月11 日,第三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全民在線互動植樹公益活動在北京啟動。第三屆“中國網絡植樹節”由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南衛視、淘寶網共同舉辦。啟動儀式上,中國綠植樹節宣傳化基金會為“自然科普考察基地”、“E-tree 網絡植樹公益網榮譽義工”授牌。演藝明星彭江、代悅當選“第三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形象大使”,北京王府中學學生代表向全國青少年發出“奉獻綠色 收獲希望”倡議。

第四屆“中國網絡植樹節”。

2012 年3 月27 日第四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在北京啟動。“中國網絡植樹節”公益活動的創辦,為近6億網民搭建了一個透明、便捷的捐款植樹平台,拓寬了全民義務植樹的參與渠道,豐富了義務植樹的活動內容,創新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新模式。

第五屆“中國網絡植樹節”。

2013 年4 月8 日, 第五屆“ 網絡植樹,助力美麗中國”在北京隆重啟動。

“中國網絡植樹節”啟動5 年來,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網絡捐款植樹公益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綠化基金會也定期把項目進展情況及公眾捐贈信息在網站上予以公布,保證活動的透明性和公信力。隨著中國網絡植樹節英文版的正式上線,活動組委會希望能通過這一平台,擴大影響全球的社會公眾、企業、機構,特別是青少年加入進來,關注和支持全球植樹造林、生態建設的公益事業,通過網絡以身體力行的隨手公益、微公益和微力量,網添綠色、網護森林、共建地球,為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而共同努力。

通過網絡植樹的方式,網民可以參與到西部綠化行動中來,登錄活動官方網站,輕點鼠標,捐植一棵樹、一片林。

森林是生態係統最重要的生產者,而且也是生態係統的基礎,是構成自然棲地最根本要素的植物族群,所以森林的生態地位要比動物族群更加重要。許多有益微生物、瀕臨絕種的動物、藥用物質開發源以及作物品種都來源於植物;由許多植物所構成的森林係統可說是大自然所賜予人類最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