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與森林有關的環保知識
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林業節”
“世界林業節”,也叫“世界森林日”。1971 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裏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並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 月,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予以確認。
第一個“世界森林日”是1972年3 月21 日。有的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植樹節;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我國的植樹節是3 月12 日。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注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下麵是近幾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題。
2007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森林:我們的驕傲”,大力弘揚森林的意義所在,森林和我們息息相關。
2008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善待森林,無異於善待人類自己”,倡導保護森林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2009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地球呼喚綠色,人類渴望森林 ”,倡導綠色與我們同在,創造綠色,保護我們的森林。
2010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加強濕地保護,減緩氣候變化”,倡導濕地的重要性,弘揚保護濕地,守住人類最後一道綠。
2011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慶祝:為人類保護而持續增長的森林”。2012 年“世界森林日”主題是“保護地球之肺”。
呼籲人們大力保護森林資源
2011 年2 月2 日召開了聯合國森林論壇第九屆會議,“國際森林年”也正式啟動。來自50 多個國家駐華使館、20 多個國際組織駐華機構的代表,以及北京市群眾代表共500 人參加,“國際森林年中國行動”係列活動,以植樹播綠的形式正式啟動。
“國際森林年”的目的是喚起人們的意識,促進在森林管理、保護和開發方麵開展全球性的活動,推進造你應該知道的“國際森林年”林綠化和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並充分發揮森林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舉辦了各種活動,慶祝“國際森林年”,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全球的交流,號召各個國家和地區共謀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動員世界各國的居民對這一生態係統進行必要的保護,聯合國宣布2011 年為國際森林年。為此,法國駐中國使館於2011年9 月18 ~ 25 日在北京法國對華文化教育中心舉辦為期一周的中法森林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內容包括文學與科技講座、放映電影、攝影作品與藝術作品展。
2011 年3 月26 日上午,“國際森林年中國行動”在京舉行了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來自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單位的197 名部級領導,在北京市通州區濱河公園揮鍬鏟土,扶苗澆水,栽種下了油鬆、銀杏、白蠟、千頭椿等樹木,為建設綠色北京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綠化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綠化委員會、首都綠化委員會共同組織開展的“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自2002 年開展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11 次,建成共和國部長紀念林11 處。
組織誌願者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節是以法律為形式,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不同可將植樹節分為植樹日、植樹月或植樹周。通過這種活動,增進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保護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這個節日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我國最早的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 月23 日,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把3 月12 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節徽有很大的意義所在。
植樹節節徽上樹的形狀表示每個人義務植樹3 ~ 5 棵,每個人都參加,綠化祖國大地;植樹節節徽上的“3.12”和“中國植樹節”,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植樹節節徽上的5 棵樹意為“森林”,由此引申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植樹的自然生態體係的良性循環。
下麵是近幾年植樹節的主題:
2009 年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旨在倡導在城市中植樹,綠化我們的生活空間;2010年是“與大樹在一起”;2011 年是“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2012年是“義務植樹共建綠色和諧家園,植綠護綠共創省示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