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地球之肺:森林與人類(5)(3 / 3)

水杉是落葉大喬木, 高可達30 ~ 40 米,最大圍長可達2 米以上。人們就把我國的水杉譽為植物“活化石”。1943 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重慶市萬縣磨刀溪附近采集到一種未知“神樹”的樣本,並將其做成標本,保存起來。幾年後,經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肅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證實了這所謂的“神樹”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這個消息讓世界為之轟動,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增添了水杉這位新成員。

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大概1億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在北極圈附近。大約在新生代中期,由於氣候、地質的變遷,水杉逐漸向南遷移,分布到了歐、亞、北美三洲。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絕大多數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而絕滅。所幸的是,當時中國的山地冰川從高山上奔流直下、零星分散,從而留下不少無冰之地,一些幸運的植物就在這裏被保留下來。大自然手下留情,讓中國境內的極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艱難存活下來,成為曠世奇珍。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樹幹筆直挺拔,樹枝向側麵斜伸出去,遠望猶如一座層層相疊的寶塔。它的樹皮呈灰色或灰褐色,淺裂成狹長條脫落,內皮呈淡紫褐色,葉子細長下垂,很扁,為淡綠色、羽狀,入秋以後會脫落。水杉幼樹樹冠呈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球花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四棱圓球形或短圓柱形,有長柄,熟時深褐色。水杉的花期通常在2 月下旬,果實到11 月成熟。

水杉喜光、喜濕潤,其產地的氣候多溫暖濕潤,夏季涼爽,冬季有雪而不嚴寒,常見於山穀或山麓附近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濕潤或稍有積水的地方。水杉的耐寒性、耐水濕能力強,生長的土壤多為酸性山地黃壤、紫色土或衝積土。水杉在輕鹽堿地可以生長為喜光性樹種,它的根係發達,生長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長期積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緩慢。水杉的生長較快,播種、插條均能繁殖,是園林綠化的理想樹種。

水杉是我們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中的稀有樹種,異常珍貴。自萬縣磨刀溪發現幸存的水杉巨樹後,人們又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壩等地發現殘存的水杉林,隨後,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龍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樹齡在200 ~ 300 年以上的大樹。當下,我國原有的野生水杉僅分布在湖北利川、四川石柱和湖南龍山等少數之地。但由於水杉適應性強,目前除西藏外,在世界各地都得以引種栽培,現已傳播到歐、美、亞、非等50 多個國家和地區。

水杉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它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木。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築、橋梁、農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水杉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對於植物學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係統發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

銀杏又名白果、公孫樹,原產中國,日本的銀杏傳自中國。銀杏分布範圍極廣,各地均見栽培於古廟宇內或其附近,野生於山林或深山老林中者極罕見。因此至今有無野生的銀杏,尚有爭論,有說浙江天目山有野銀杏。通過調查知古銀杏樹不少,幾百年上千年的樹各地均有。學者們公認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一株最古老的銀杏,樹高24.7 米,樹幹最大的周圍有15.7 米。需9 個或更多人手拉手方可合抱。樹冠遮陰達數畝,樹齡據推算已達3000 年。根據《左傳》(戰國時成書)記述,公元前715年9 月25 日,魯、莒兩諸侯國的使者魯侯伯禽與莒子曾在這棵銀杏樹下會盟。

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下的紫維宮,有一株據說是漢代留下的古銀杏,樹勢極雄偉,有1800 多年了。此外,湖南沅陵縣杜家坪鄉木王村前的一山溝裏,有一株銀杏,高達30 米,最大圍長9.3 米,為漢代遺下來的,也有1800 年了。四川灌縣青城山天師洞有一古銀杏,高30 米,直徑3 米多。相傳為張天師所植,樹齡也有1800年。各地銀杏千年以上者還有許多,如進一步深入調查會有更多發現。日本的銀杏,由於栽種曆史古老,也有大樹古樹,但日本銀杏中常有葉上生出果實(實為種子)的奇異現象。據說中國山東省的銀杏樹也發現過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