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化學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提高(5)(1 / 2)

實驗內容科學方法訓練內容高一1雜銅的回收學習混和物分離方法,訓練實驗設計思路2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測定、實驗結果分析3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測定測定、數據處理,實驗結果分析4測定常溫下1mol氫氣的體積(選)測定、數據處理、誤差分析5中和反應熱效應的測定測定、數據處理、誤差分析6熔點的測定(選)查閱資料、測定、數據處理7氯氣和氯水性質分析、比較、假說、推理8氯,溴,碘的性質控製實驗條件,設計實驗9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控製實驗條件、比較、分析、推理、科學抽象10電解質的導電性分類、比較、歸納、概括、抽象具體化11酸堿中和滴定測定、數據處理、誤差分析12硫酸和堿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及檢驗分析、比較、推理13物質的檢驗控製實驗條件、假說、驗證14目視比色法測定微量氯氣(選)測定、比較、數據處理高二1氨和銨鹽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抽象具體化1氨和銨鹽科學方法訓練內容2未知液的鑒別查閱資料、控製實驗條件、假設驗證、推理、判斷3土壤酸堿性及銨態氮的測定(選)測定、比較、數據處理4除去氯化鐵中混有的氯化鋁分析、比較、控製實驗條件5紙上層析(選)分析、比較、控製實驗條件6乙烯、乙炔的製取和性質查閱資料、控製實驗條件,分析比較7酯的製取查閱資料、控製實驗條件8實驗習題查閱資料、分析、比較、概括假設、驗證、推理、判斷(2)科學方法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化學教學中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下麵結合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就科學方法訓練的方法和途徑作一闡述。

①氯水性質實驗由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索性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提出問題-→查閱資料-→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探索氯水漂白的原理。

②溶點測定實驗,要求學生查閱硬酯酸的溶點,分析實驗誤差原因,提出實驗結果分析的要求。

③丁酸丁酯的製取實驗設計成讓學生查閱丁酸、丁醇、丁酸丁酯的沸點,學會選用實驗條件的方法。

④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實驗,要求學生控製實驗條件用對照實驗進行研究,分析濃度、溫度、表麵積、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科學抽象出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

⑤電解質導電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物質的導電性實驗,學習分類方法。通過分析物質導電性及導電性強弱的原因,抽象出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概念。

⑥氨氣製取實驗,要求學生從氨的實驗室製法的研究抽象出氣體製取反應原理、氣體發生裝置、氣體收集方法、氣體淨化方法、氣體吸收方法的選擇要素。最後歸納概括得出氣體製取的一般流程:

反應原理-→發生裝置-→淨化裝置-→收集方法-→尾氣處理整個教學過程以氨的製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抽象、具體化等科學方法的訓練,指導學生學習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⑦實驗中有目的有步驟係統地對學生進行實驗能力的培養,高中階段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階段:學習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例如,《雜銅回收》用雜銅為原料製取銅,學習混合物分離的方法。

第二階段: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方案。例如《物質的檢驗》,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物質的鑒定和鑒別,學習物質檢驗的方法。

第三階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設計方案。例如《實驗習題》,學生擬定方案,提出假說,作出可能的結論,進行實驗驗證,肯定假說,否定假說或修正假說,得出結論。

實施結果本教材高中必做實驗16個、據18所試驗學校統計完成率99%,選做實驗6個,完成率33%。實驗結果表明,科學方法訓練的貫徹必須解決實驗儀器的更新,教師實驗培訓、實驗考試改革等配套措施。下麵就試驗結果對上述三個配套問題及科學方法訓練的效果作一分析。

(1)實驗儀器配套是科學方法訓練的基礎新編化學實驗教材引進了數字式溫度計、電光天平、測氣管、雙球U形管、數字式pH計五種新的實驗儀器。從而解決了定量實驗時間長的問題,提高了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效果。例如,電光天平稱量快;測氣管用於測定1mol氫氣的體積;雙球U形管應用廣、檢測快,數字式溫度計可見度大,使用方便;數字式pH計操作方便,檢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