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堿灼
強堿具有腐蝕和刺激作用,使體內脂肪皂化,組織膠凝化變為可溶性化合物,破壞細胞膜結構,使病變向縱深發展,堿灼傷皮膚,在現場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至皂樣物質消失為止,然後可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進一步衝洗。(石灰灼傷先去掉幹的顆粒再衝洗)。
眼灼傷先用大量流水衝洗,再選擇適當的中和藥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衝洗,特別要注意穹窿部要衝洗徹底,石灰灼傷嚴重者,速送醫院治療,如堿液濃度較高(5%NaOH)時,經上述處理後速送醫院,要小心避免強堿溶液進入眼中,如不及時徹底處理,往往造成視力減弱甚至失明。
(3)溴灼
液溴和溴蒸氣對皮膚和粘膜具有強烈刺激性、腐蝕性,液溴與皮膚接觸產生疼痛且易造成難以治愈的創傷,嚴重時會使皮膚潰爛、溴蒸氣能引起流淚、咳嗽、頭暈、頭痛和鼻出血,重者死亡,溴灼傷皮膚時,先用大量水衝洗,再用1體積(25%)氨水、1體積鬆節油和10體積(95%)酒精混合液洗滌,包紮。如不慎吸入溴蒸氣時,可吸入氨氣和新鮮空氣解毒。
(4)黃磷灼傷
磷通過皮膚進入機體後,會加速體內排鈣,引起骨骼脫鈣,並可抑製肌體氧化過程,造成蛋白質及脂肪代謝障礙,皮膚被黃磷灼傷時,及時脫去汙染的衣物,並立即用清水衝洗(由五氧化二磷、五氯化磷引起的灼傷禁用水衝洗),再用2%碳酸氫鈉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之磷酸,然後用1%硫酸銅溶液衝洗,以使皮膚上殘存的黃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銅,阻止吸收,灼傷創麵禁用含油敷料。
(5)酚灼
酚侵入人體後,分布到全身組織,透入細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狀,酚直接損害心肌和毛細血管,使心肌變性和壞死,皮膚灼傷時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數遍,再用大量清水衝洗幹淨,而後用硫酸鈉飽和溶液濕敷4~6小時,由於酚用水衝淡1∶1或2∶1濃度時,在瞬時可使皮膚損傷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衝洗汙染物。
酚濺入眼內,應迅速用大量溫水衝洗(如無溫水則用大量清水衝洗),衝洗時間不少於15分鍾,然後用3%硼酸溶液衝洗。
中毒
(1)有毒氣體
應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輸氧,硫化氫中毒者禁止口對口人工呼吸。
二氧化硫、氯氣刺激眼部,用2%~3%的碳酸氫鈉溶液充分洗滌,咽喉中毒用2%~3%的碳酸氫鈉水溶液漱口,或吸入NaHCO3水液的熱蒸氣,並飲牛奶或15%的氧化鎂懸浮液。
(2)強酸
誤服硫酸、硝酸、鹽酸等強酸後,可引起嘴唇、口腔和咽部燒傷、灼痛,胸骨後和腹部有劇痛,嚴重者可發生胃穿孔,腹膜炎、休克以至窒息,誤服強酸後,應立即用氧化鎂溶液100~300毫升或牛奶、豆漿、水調蛋清、花生油等食用油灌胃。(洗胃可在強酸服後立即進行,稍晚即不宜洗胃,以防引起消化道穿孔。)忌用小蘇打溶液洗胃,因產生CO2氣體可增加穿孔危險。
(3)強堿
誤服強堿時,應立即服用檸檬汁、桔汁或內服1%的醋酸溶液,再服1%的硫酸銅溶液以引起嘔吐,效果不好時送醫院用胃管洗胃。
(4)酚
口服中毒者,應立即吞服植物油15~30毫升並催吐,如催吐失敗,早期可用牛奶及溫水洗胃,直至洗出物無酚味為止。
(5)鋇化合物
鋇鹽的毒性與溶解度有關,溶解度愈大,毒性愈大。口服中毒者先用溫水或5%硫酸鈉溶液洗胃,然後再服硫酸鈉20~30克(溶於200~300毫升水中),使與胃腸道內尚未吸收的鋇離子結合為無毒的硫酸鋇,同時起導瀉作用,加速其排出。
(6)汞化合物
誤入時,用碳粉洗胃,服大量牛奶(1升)或雞蛋解毒。
當然,更重要的是實驗時應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守則,操作要規範,防止發生傷害事故。
化學實驗中的事故處理及急救辦法
化學實驗所用的藥品種類繁多,有的是易燃、易爆、劇毒和有腐蝕性;在實驗中使用不當就可能發生火災、中毒、燒傷、爆炸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加上實驗所用的儀器多數是玻璃製品、電器設備等,增大了潛在的危險性。如果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安全準確操作,事故的發生就可以避免;黑龍江佳木斯農業學校吳發遠老師介紹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事故處理的方法。
火災事故的處理
(1)油類著火
用砂土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也可撒幹燥固體的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粉末滅火。
(2)電器著火
立即切斷電源,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四氯化碳滅火器滅火;切忌用水和泡沫滅火器。
(3)儀器內溶劑著火
用大塊石棉布將火蓋滅,嚴防用砂土滅火;如大麵積著火,可用泡沫式或二氧化碳滅火器。
(4)金屬鈉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