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要求,不要輕易放過失敗的實驗
實驗中,少數學生往往因某種原因未完成實驗或得不到正確的結果。這時應盡量指導他們找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找出原因後再重做實驗比單純地重做實驗,對學生的教學作用更大。同時還應要求學生如實地填寫實驗報告。對於像結晶水的測定、中和滴定等定量實驗,如誤差超過限度,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在分析造成較大誤差原因的基礎上,重做實驗。時間不夠,應抽課外時間補做,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不能滿足於讓學生了解一個大概操作過程的低要求上。因為這不僅是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一環,也是養成學生實事求是,耐心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重要一環。因此多花些時間是值得的。
妥善處理實驗課中學生的自發實驗
隨著知識的深化,有些學生常常利用實驗課餘的時間,現成的藥品,做一些自己設想的實驗。有些學生實驗失敗也是他們有意識改動實驗而引起。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切不可簡單地斥責他們違反紀律,而應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設想先告訴老師,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即使失敗了,對學生也是一種收效。
誰有新的設想,請先報告。凡是有價值而又安全可行的,鼓勵他們去做。如有次做銀鏡反應的實驗時,有人提出再做一個用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的實驗作對比。我就讓他做。但在做硝基苯的實驗時,有兩個小組提出,一組用苯做,另一組用甲苯做,用以對比。由於當時自己對用甲苯做此實驗是否安全沒有把握,隻能事實相告,加以勸阻。
正確處理演示實驗中的失誤
教師的演示實驗,對學生起著示範作用,必須精心地準備,認真規範地操作,保證實驗最大限度的成功。但一旦不慎,實驗失敗了,也不應有任何慌亂的表示。這時,可能由於逆反心理,全班學生比任何時候都更有興趣,更專心地看著老師,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生示範對失敗實驗的善後處理。如果實驗不能達到預定效果,就應和學生事實求是地探討原因,並坦誠地檢查造成失誤的主觀原因。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同樣有極大的作用。為此而臨時改變一下原有的教學計劃也是合算的,比單純地重新演示一遍,效果好得多。
化學實驗課時灼傷、中毒急救措施
化學灼傷指強酸、強堿以及一些毒劑等接觸皮膚引起人體的局部損傷,主要有酸、堿、溴、磷、酚等的灼傷。常見的症狀是熱痛,如不及時處理,往往引起組織器官壞死,留下傷痕。
中毒指某些物質進入人體,損害組織和器官,並引起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主要是有毒氣體和毒劑中毒,常見症狀是腹痛,頭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海南儋州市那大中學陳敏老師總結介紹一些灼傷、中毒的情況及急救措施。
灼傷
(1)酸灼
①強酸、硫酸、鹽酸、硝酸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作用,硫酸灼傷的皮膚一般黑色,硝酸灼傷呈灰黃色,鹽酸灼傷呈黃綠色。被酸灼傷後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衝洗(皮膚被濃硫酸沾汙時,切忌先用水衝洗,以免硫酸水合時強烈放熱而加重傷勢,應先用幹棉布吸去濃硫酸,然後再用流水衝洗,衝洗時間一般不少於15分鍾,徹底衝洗後,可用2%~5%的碳酸氫鈉溶液、淡石灰水、肥皂水等進行中和。(切忌未經大量流水徹底衝洗,就用堿性藥物在皮膚上直接中和,這會加重皮膚的損傷),最後用水清洗,必要時塗上甘油,如果有水泡出現,應塗上龍膽紫。
強酸濺入眼內時,在現場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衝洗,衝洗時應將頭置於水龍頭下,使衝洗後的水自傷眼的顳側流下,這樣既避免水直衝眼球,又不至於使帶酸的衝洗液進入好眼,衝洗時應拉開上下眼瞼,使酸不至於留存眼內和下穹窿中,如無衝洗設備,可將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內,拉開下眼瞼,擺動頭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緊閉眼睛,衝洗時間應不少於15分鍾,經上述處理後,立即送眼科進行治療,可用可的鬆眼藥水和抗菌素眼藥水交替滴眼。
②氫氟酸氫氟酸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性,滲透作用強,並對組織蛋白有脫水及溶解作用,引起組織壞死、潰瘍,如不及時處理可深達骨膜及骨質,引起骨質無菌性壞死,皮膚及衣物被腐蝕者,立即脫去被汙染的衣物,皮膚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衝洗,衝洗時間盡可能在15~30分鍾以上,24小時內用4%~5%碳酸氫鈉溶液或石灰水清液衝洗浸泡或濕敷後,再塗以33%氧化鎂甘油糊劑或敷上1%的氫化可的鬆軟膏,早晚各換藥一次。
眼部汙染,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15分鍾,也可用生理鹽水或2%~3%碳酸氫鈉溶液衝洗,每次15分鍾,必要時多次衝洗,並送醫院。